摘要:計算機思維在計算機應用中有效實現多元化思維模型的構建,針對程序設計、網絡基礎等學科知識進行梳理,從而更好的解決計算機相關的問題。本文介紹了計算機思維的特點,闡述了計算機思維在計算機應用課程中的作用,分析了計算機思維和計算機應用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計算機思維;計算機應用;特點;作用;關系
計算機思維培養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項過程,它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思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出一套有效的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方法和途徑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將有利于擴大學生的思考空間和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向。
1、計算機思維的特點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系統設計和理解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因為是經過大腦思考的過程,所以該概念具有抽象化和自動化的特點。計算機思維與人類思維有著明顯的不同,它是從計算機角度建立起來的,具有科學理論的嚴謹思維方式,更像是從概念上解讀問題,加強對問題本質的探討,避免對事物的重復,從不同的角度上同時思考問題。計算思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思維意識、計算思維方法和計算思維能力。計算思維方法主要是通過數學和相關工程的算法與計算思維結合起來,通過演算把現實問題變成計算機方法進行求解。在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就是計算思維方法。另外,計算機思維在問題處理上更具有邏輯性,它可以避免感性對處理過程的影響,尊重事物的客觀發展,實現方法與對象的分離。
2、計算機思維在計算機應用課程中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能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若從計算機應用型課程角度考慮問題,部分教師在計算機知識講解中,多習慣使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探究式教學方式若細致探究可以被看成一個有實踐性的教學系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計算思維目標培養課程,讓教學具有針對性,從而創立教學條件、創新教學方式,帶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目前,中國的人才需求方向開始逐步向著實踐性人才需求傾向,所以計算機人才應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當學生對某類知識點有興趣時,就能主動投身到知識學習進程中,從而深化知識學習。計算機思維的培養不是要求學生怎樣解決問題,也不是讓學生具有系統化的理論認知體系,關鍵是讓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遇到問題后能做到運籌帷幄。計算機思維培養的最終目標是讓教育做到“授人以漁”,通過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融合計算機思維,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具體切入點,使學生具有分析問題的良好能力。學生能直面問題,也就能解決問題,這需要從構思、設計、實現的層面思考問題,借助團隊化的形式進行工程化的設計,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的應用能力。
3、計算機思維和計算機應用之間的關系分析
3.1以計算機思維為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計算思維的重。要價值,不斷地加強實踐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實踐教學,計算機應用型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如果只是利用理論課講一些上機程序,學生是很難感興趣的,上機操作學生就會遇到各種問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多參與上機環節,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地運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上機演練測試,積極地運用計算機來進行實踐檢驗,將所學的程序,通過上機的形式來自主的編寫出來,并通過計算機相關軟件來檢驗程序的正確性與否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地布置一些簡單的程序題目,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分組或者合作的方式,針對實際問題來編寫相應的程序,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3.2以計算機思維為基準,鼓勵多元化計算思維。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面對的計算機相關程序可能是固定的,但計算思維卻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計算性思維的形成就不是特定的條件,所以計算思維應該具有多元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各不相同,所以沒有對錯之分,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有效地擴散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秉持一種包容的態度,對于學生的程序設計或者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提示學生從更簡單的切入點著手,但不能否定學生的努力,正確審閱學生的計算思維,針對學生多元化的計算思維,教師也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來合理地評價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3.3以計算機思維為導向,更新教學改革。“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中,不僅對計算思維培養也是加深對計算機系統設計思想的理解。而思維模式是需要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的,計算機的基礎教學同樣是需要一個時間性的磨合。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對問題進行未知求解、系統設計和行為理解的過程,就是建立計算思維。為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單純的知識傳授方式,利用計算思維在腦中形成簡單圖示,對知識系統進行基本演繹和歸納,有意識地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來介紹計算機系統設計的基本構架,強調計算機領域的思維方式,聯結知識之間的聯系。
4、結束語
計算機思維和計算機應用間的關系是計算機研究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需要遵循“面向應用,需求導向,能力核心,分類指導”的原則,明確計算機思維的特點以及它在計算機應用中的作用,從而構建計算機思維模型,突出實踐教學,實現對復雜問題的簡化,改變對于計算機應用的理解方式,培養多維度的探索,從而促進計算機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帆.淺談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
[2]胡瑞杰.試論計算機基礎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及思維能力培養[J].中國新通信,2020(08)
作者簡介:
高洪云,女,漢族,碩士學歷,1980年出生,講師,現從事計算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