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萍 侯玉珊
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風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對策。方法:選擇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間我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針對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針對觀察組采取安全風險防范護理模式,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針對精神科老年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著重做好安全風險因素的評估和判斷,進一步落實相對應的針對性護理風險防范干預模式,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升護理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因此這種護理干預模式在臨床實踐中有推廣的必要。
關鍵詞: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風險因素;護理對策
精神科疾病主要分成三大類別,分別是:重型的精神障礙,比如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包括抑郁發(fā)作;輕型的精神障礙,比如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軀體形式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在日常生活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問題,包括嚴重的心理問題和一般的心理問題。針對精神科老年患者而言,在對其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往往面臨很多方面的風險因素和安全隱患,例如,患者很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幻想、幻聽和自控能力失調(diào)等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充分分析相對應的安全風險因素,然后切實有效的應對和處理,落實相關解決政策,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應有的護理安全管理成效。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貫徹落實針對性風險防范護理干預措施,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應有的效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點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相對應的安全風險因素和護理對策?,F(xiàn)針對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有效選取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作為研究的時間段,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有100例患者,是我院在此期間收治的精神科老年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為(62.6± 10.1)歲,平均住院時間為(11.2±2.5)周;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根據(jù)護理方法的差異性對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進行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護理該組患者的過程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用藥管理,飲食護理和病房護理等相關工作。
1.2.2觀察組
護理該組患者的過程中,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加之針對性風險防范護理干預模式,具體的操作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充分探究相對應的安全風險因素。所涉及的風險因素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精神科管理機制與環(huán)境因素。針對精神科而言,在病房管理過程中,往往存在病房布局不夠科學合理或者設施安全性能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在護理機制方面往往不夠健全完善,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的執(zhí)行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進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②護理人員因素。某些護理人員特別,是新進的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護理安全技能,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往往不能把理論和實踐充分融合,沒有嚴格按照相對應的安全防護制度有效操作,缺乏足夠的專業(yè)技能和應急處理能力,因此導致安全隱患存在。③患者因素。患者年齡比較大,缺乏足夠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另外,在腦功能方面比較紊亂,在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往往缺乏足夠的自控力和認知能力,出現(xiàn)逃離等問題,同時很可能出現(xiàn)破壞財物或者傷人,自傷等問題,進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
其次,從根本上做好風險防范和安全護理管理工作:①環(huán)境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要充分做好環(huán)境方面的護理干預,對病房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改進,有效完善相對應的防護措施,例如,在床上安裝扶手、護欄、防滑地墊等,避免精神患者逃離、跌倒等。同時在護理制度方面要有效優(yōu)化和完善,構建系統(tǒng)完善的病房管理機制和交接班制度,針對護理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激發(fā)其積極性主動性。②定期或者不定期做好護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工作,要充分確保護理人員具備應有的崗位勝任能力和風險識別判斷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構建長效培訓機制,通過嚴格細致的培訓,使其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zhì)得到顯著提升,嚴格按照相對應的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防護要求進行有效操作,著重做好護理風險應對和處理。使其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增強其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操守,有效避免護患糾紛。③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工作。在對其進行風險防范的過程中,注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也是關鍵所在,在這個過程中要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緩解其負面情緒,與其密切溝通和交流,同時加強用藥管理和指導,使其思想層面高度重視各項內(nèi)容,在實踐的過程中也能切實遵守。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26.0軟件分析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運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0.05表示相關數(shù)據(jù)的對比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0和96%,對照組分別為10%和80%,由此可以充分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護理精神和老年患者的過程中面臨很多方面的安全風險因素,因此要進一步有效明確相對應的因素,然后行之有效的應對處理。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要充分做好風險防范的有效加強,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護理風險,這樣才能有效改善和強化患者的預后效果,使其得到安全高效的護理服務。針對精神科老年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做好風險防范護理干預,對病房環(huán)境要有效護理管理,建立健全系統(tǒng)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時在護理人員和患者等相關方面,要進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和培訓管理工作,使其具備應有的風險防范意識和管護技能,以此體現(xiàn)出安全風險的應對和處理。
4結論
通過上文的探究,可以充分看出,在護理精神科老年患者的過程中,及時有效的分析安全風險因素,行之有效的應對和處理,落實針對性風險防范護理干預措施,這樣能夠進一步有效避免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治療,因此這種模式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偉卓,任雪梅,王莉.精神科老年病房護理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20,06:89-92.
[2]劉春喬,李亞紅,王曉玲,朱永鑫,張君,周曉坤.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9,20:4890-4891.
[3]侯安營,郭艷嶠,劉杰,田梅.精神科護理風險的相關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