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目的:探討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診斷時,CT和MRI診斷方式價值的比較情況。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成兩個小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CT診斷法,實驗組的患者進行MRI診斷法,診斷后對兩組患者病癥檢查準確率和治療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病癥檢查準確率92%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8%,治療滿意度評分(8.53±0.68)優于對照組(5.46±0.6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時,使用MRI診斷方式可以提升患者診斷準確率,提高患者治療的滿意度,因此MRI診斷法可以作為一種高效的診斷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得到推廣。
關鍵詞: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MRI;CT
急性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可以單獨存在但存在與其他損傷復合存在的方式。急性顱腦損傷具有發病快、病情變化速度快、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等負面影響。即使診斷疾病并采取相應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降低患者殘疾、死亡率,提升治療效果,所以及時診斷意義非凡 ? 。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診斷結果對比分析,比較CT和MRI診斷價值,現做出如下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診治步驟符合國家要求,藥品劑量也屬可控范圍 ? 。我院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人數均為50例。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9.7~63.5歲,平均年齡(34.5±2.6)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19.3~64.4歲,平均年齡(33.7±3.2)歲。患病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墜路、打擊受傷。臨床表現癥狀:惡心嘔吐、頭疼與身體偏癱。納入標準:①確診為急性顱腦損傷患者;②無腦部病癥,如惡性腫瘤。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除進行CT、MRI診斷方式外,其他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傳統的CT診斷方式,選用聯影UCT760—128排螺旋CT作為檢查設備,設置層間距10mm,層厚度10mm,實施周圍連續10~11層掃描。重點檢查患者頭部,同時對患者身體其他部位進行掃描 ?。實驗組患者進行MRI診斷法,選用聯影UMR560—1.5T儀器檢查,醫護人員將橫軸位設置成SET1(TE 1ms,TR 500ms)、DWI(TE 92ms,TR 6202ms)、FLAIR(TE 73ms,TR 6201ms),選擇288×240矩形,厚層設置為7.0mm。對患者病灶局部3mm出進行薄層掃描。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病癥檢查主要包括腦部損傷、軸外損傷和腦深部損傷。病癥準確率=診斷例數/實際例數×100%,診斷總準確率=準確診斷例數/總例數×100% [1] ?。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診斷滿意情況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其中非常滿意是10分,滿意是5分,不滿意是0分。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對數據進行分析時,使用的軟件是SPSS18.0,采用χ2對計數的資料進行檢驗,用t對計量進行檢驗,數據之間的差異使用P值來分析。
2 結果
2.1 病癥診斷準確率對比
使用兩種不同的診斷方式對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結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92.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8.0%,實驗組患者腦部損傷、腦深部損傷與軸外損傷的病癥的確診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患者滿意度對比
使用兩種不同的診斷方式后,患者治療滿意度情況如表2所示。
由上表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8.53±0.68)顯著優于對照組(5.46±0.6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選用MRI診斷法的顱腦損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滿足治療需求。
3 討論
造成急性顱腦損傷的因素有很多,高空墜落、交通事故、意外打擊等都是造成疾病的常見因素。急性顱腦損傷發病較快,患者常出現頭痛惡心、呼吸紊亂、血壓下降等表現癥狀,因為發病較快、病情復雜度高,所以如果沒有進行合適的診斷與治療,患者病情容易在短時間內加劇,加大后續診斷治療疾病的難度,甚至嚴重干擾其他器官的正常活動,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嚴重時會直接危害患者生命。臨床上CT影像與MRI影像都是常用的檢測方式,能夠對顱腦損傷患者的腦部情況進行診斷和分析。其中CT檢查是當代常見的醫學影響檢查技術,在這種影像的幫助下,醫生可以清晰地看見患者體內的損傷情況,包括損傷的位置、形態與密度等等,這為臨床診斷提供技術支持,并且CT檢查時間短,操作簡便,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醫護工作者常用的影像診斷技術。但是在實際檢測工作中,因為檢測技術和手段上的局限性,C檢查對患者腦內損傷情況存在一定的誤診與漏診問題,因為影響清晰度與腦部組織的相似性,相關的醫師難以避免錯誤。MRI檢查又名核磁共振成像,在靜磁場的幫助下給人體施加特定頻率的脈沖,進而讓人體內的元素氫元素質子產生核磁共振影像。這種檢測方式的優勢有很多,例如在影像中可以獲取斷層圖面,成像齊全,分辨率高,軟組織對比度高 ,血管結構、腫塊、淋巴結等在核磁共振下能夠相互鑒別。但磁共振檢查掃描時間長,成像慢,患者煩躁昏迷時容易產生運動偽影,故當患者病情急、危、重時應首選CT檢查。與CT診斷影像相比,MRI影像清晰度與分辨率都有所提升,可以避免顱骨偽影干擾,對小腦及腦干損傷有助于提升診斷率,降低患者致殘率與致死率。提升腦部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是保證后續醫療診治工作有效進行的根本保證,不但可以提升患者的臨床滿意度,而且能夠使患者花費更少的時間和金錢,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與服務,降低治療后遺癥給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能夠保證后續生活健康有質量 [2] ?。當誤診率降低時,患者治療有效率提升,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矛盾減少,患者背后不是個人,而是自己的家庭。當意外已經無可避免,當大環境難以改變,從提升醫院治療效果方面出發,降低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惡性影響,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這是醫生的責無旁貸的任務。現代化診斷設備,CT、MRI都是輔助診斷的重要方式。
對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診斷研究顯示,使用MRI診斷方式的實驗組患者診斷結果準確率92.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8.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治療滿意度也高于CT診斷法。因此可以得出使用CT與MRI檢測法都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發現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病灶情況、位置與形態等,但使用MRI診斷能夠反映出人體的具體形態,有助于構造三維圖像,成像更加清晰、安全,診斷效果更佳,可以作為一種常用的影像診斷方式在臨床上得到推廣。
參考文獻:
[1]武傳斌.急性顱腦損傷中CT與MRI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03(12):240-241.
[2]賀俊峰.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比較[J].當代醫學,2017,23(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