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運動指導護理在帕金森病病人的康復過程中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人共100例,皆為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帕金森病人,把這些病人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有50位病人。對照組的帕金森病人進行常規護理恢復指導,實驗組病人在對照組病人所接受護理方法基礎上額外采用運動指導護理,比較兩組病人通過不同的護理恢復指導后,對病人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結果:對兩組病人提供了不同的治療護理措施后,發現實驗組病人的療效更優,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以開展研究。結論:由此可見,帕金森病人中,除對病人提供常規護理外,同時輔以運動指導護理,效果更好,病人滿意度更高,適合推廣。
關鍵詞:運動指導護理;帕金森病;康復病人;運動功能;
帕金森,醫學上稱它為老年性疾病,因為它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雖然現在也有30多歲發病的年輕人,它的發病機制是因為人體中腦黑質細胞的減少導致的運動障礙和非運動障礙的綜合癥。該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醫學上把該病劃為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病發病率高,但可以治療。患都主要表現為手抖手顫,或者腿抖腿顫,部分病人表現為走路不穩等【1-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人,這100例帕金森病人的平均年齡大致分布在58-81歲之間,且其平均年齡為75.28歲,其女性病人37例,剩余為男性病人。將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間所有帕金森病病人的各項情況進行統一匯總登記,并細劃分析,P>0.05,可開展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的帕金森病病人提供了一種常規的健康指導護理模式,實驗組的帕金森病人在傳統的康復護理基礎上提供了運動指導護理,具體方法介紹如下:1、指導病人進行頭部的健康運動,病人采取端坐位,頭部由中位的位置逐漸轉為后俯再逐漸轉為向前低頭,均達到最大的幅度。之后回位,再從中位開始然后向左后、右后看,每次都達到最大幅度為止。每天做這幾個頭部動作10次【3】。2、由醫生指導病人做臉部表情運動:指導病人皺眉到最大幅度,之后最大的力度展眉;指導病人用力睜眼,閉眼;為病人準備一面鏡子練習面部的表情,包括微笑,大笑等。這套運動每天練習10次。3、指導病人進行四肢和手指的動作訓練,病人取端坐位,雙手向后背伸直相扣,之后最大幅度的向后伸堅持10秒。之后向前最大幅度的伸直,堅持10秒。該動作每天練習10次。4、讓病人練習最高限度抬腿或者進行原地踏步,進行最大限度高抬腿的過程中應注意身體應處于直立的狀態,盡可能的將步伐跨到最大,行走過程中保證上肢的協調擺動。
1.3觀察指標
比較對這50例帕金森病人進行不同的護理模式后,比較這些帕金森病病人的運動能力恢復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參與研究的涉及到的病人計數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本文所涉及的數據均通過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 。可以進行研究。
2 ?結果
對50例帕金森病人進行不同的護理方法后:實驗組病人護理效果更佳,病人運動改善情況更好,顯示P<0.05,組間存在可比性,符合統計學研究。詳見表1:
3 ?討論
帕金森的發病機制是因為人體中腦黑質細胞的減少導致的運動障礙和非運動障礙的綜合癥。而病人因為長期被疾病折磨,肢體活動不靈活,情緒不佳,單純的依靠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對病人的癥狀有一定的改善,但對于該疾病的發展并沒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尤其隨著疾病的發展,病人的藥物攝入量增大,效果減弱,讓病人的心態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為病人提供適合的運動治療更適合,指導病人做一些被動的運動,以此來刺激病人的運動神經,以便病人的運動神經元軸可以重新生長,建立新的中樞神經功能,盡可能地恢復病人的運動功能。盡早的讓病人運動鍛煉,讓病人積極的參與到運動中來,加大病人每天肢體的活動量,加速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改善體內血液循環情況,更好的協助病人身體的康復。
綜上所述,使用藥物治療帕金森,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運動指導護理可以更有效的促進病人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延緩病人的疾病進程。適合在臨床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宋洋.帕金森病康復過程中應用運動指導護理的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22):161-163.
[2]丁丹.運動指導護理對帕金森病康復患者運動功能、精神癥狀的作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9,000(14):202.
[3]李紅艷.運動指志護理對帕金森病康復患者精神癥狀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000(043):107.
[4]趙紅梅.運動指志護理對帕金森病康復患者精神癥狀的影響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036(003):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