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 江銳 程麗娜 唐梅
摘要:快速康復理念在臨床的成功應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促進快速康復重要因素,將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PACU的工作中,使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減少患者住院費用,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可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快速康復;PACU;護理
引言
快速康復是采用有循證醫學證據,在多學科的參與下(包括外科、麻醉、營養、護理、理療等)使術前、術中及術后的諸多流程得以優化,從而減少手術患者的生理、情緒、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的一系列應激的心身反應,更好的改善手術患者的預后情況,最終達到快速康復的目標。PACU作為手術室與普通病房之間的過渡區域,患者神志還未轉為完全清楚時,有很多發生意外不良事件的可能(如低氧、嘔吐、誤吸、氣道梗阻、循環功能不穩定等),為了盡量減少或避免各類不良事件的發生機率,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對麻醉后的患者進行嚴密的生命體征監測及觀察,直至患者意識完全清醒、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后,在外科醫生陪同下共同護送患者返回普通病房,PACU護理工作是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及快速康復的重要環節,患者在PACU過渡期間,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1.有效控制液量
在保證有效的循環血容量,預防組織水腫,兼顧酸堿平衡的前提下控制液體入量,有效縮短術后住院天數,減少并發癥,盡早恢復胃腸功能。
2.有效緩解疼痛
術后疼痛的發生率極高,易引起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心血管系統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此類因素都會對圍術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快速康復造成一定影響,故有效緩解疼痛,減少機體應激反應對術后快速康復有積極作用,可采取以下有效方法。
2.1規范評估疼痛
按照WHO的疼痛分級標準進行疼痛評分、分級,0級為0分,無痛;1級為1-3分,為輕度疼痛,患者平臥時無痛感,翻身/咳嗽時有輕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響睡眠;2級為4-6分,為中度疼痛,患者靜息狀態下無痛感,翻身/咳嗽時疼痛加劇且不能忍受,影響睡眠,要求使用鎮痛藥物;3級為7-10分,為重度疼痛,靜息狀態下仍自覺疼痛加劇,不能忍受,嚴重影響睡眠,需要使用鎮痛藥物。
2.2依據疼痛評分、分級采取相應措施
1級(輕度疼痛)可采用非藥物治療方法,通過心理安慰、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調整體位、指導患者正確、有效的咳嗽、呼吸等方法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另一方面,營造舒適、安靜、光線充足、溫濕度適宜的病室環境也有助于緩解患者疼痛。2級(中度疼痛)或3級(重度疼痛)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可適當使用鎮痛藥物,一般包括阿片類(嗎啡、哌替叮、芬太尼、瑞芬太尼、枸櫞酸舒芬太尼、鹽酸納布啡注射液、酒石酸布托啡諾)、非甾體類(氟比洛芬酯、注射用帕瑞昔布鈉),充分鎮痛可以減少由于手術引起的神經及內分泌代謝應激反應,在充分鎮痛的同時應警惕鎮痛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3.預防低體溫的發生
體溫是重要生命指征之一,術后入PACU保持體溫正常是達到快速康復目的重要因素之一,低體溫會引起麻醉藥物代謝減慢、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抑制、增加術后并發癥的機率,對此,可采取以下護理措施:
3.1轉運患者途中加強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2入PACU后加強體溫監測,可根據情況使用復溫毯。
3.3保持病室溫度控制在22-28℃。
3.4輸血/輸液時可使用溫液儀加溫。
4.在圍術期給予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雙重關愛
術后患者情感脆弱,全麻患者術后清醒,環境陌生,易產生恐懼心理,清醒后疑慮較多,關心自己的病情及手術效果并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確切答復,護士及時對患者進行Aldrete評分,告知患者手術效果及所在區域,通過傾聽、交流等溝通技巧向患者傳達情感,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解除術后焦慮、恐懼的心理障礙,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促進康復。患者達到出室標準時,PACU護士與外科醫生共同護送患者返回病房,護送途中加強與患者溝通,協助病房護士安置患者,保證各管道固定妥善、引流通暢,與病房護士交接病情,依據患者的人格特點及心理特征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加強術后活動、進行功能訓練,有效預防并發癥,促進臟器功能恢復,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患者術后在PACU過渡期間,通過有效控制液量、緩解疼痛,充分保暖,預防低體溫,在圍術期給予患者心理及生理的雙重關愛等有效干預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實現快速康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歐陽暉,麻醉復蘇室及全身麻醉患者復蘇期的護理探討,生物技術世界,2015年10期
[2]王紅華,麻醉復蘇室和全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江蘇醫藥,2013年23期
[3]劉小豐,黎清香,快速康復理念在老年腸道腫瘤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5
[4]李國芹,保溫毯對手術患者體溫的影響觀察,全國第十二屆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