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目的 淺析子宮肌瘤患者行少腹逐瘀湯結合針刺治療對肌瘤體積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是68例子宮肌瘤患者,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入院,將奇偶數列法作為標準進行分組,常規組(34例)基礎治療的同時用少腹逐瘀湯,實驗組(34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針刺治療,對比兩組肌瘤體積、性激素水平差異。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的性激素指標水平低于常規組,肌瘤體積小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子宮肌瘤患者行少腹逐瘀湯結合針刺治療能縮小肌瘤體積,改善性激素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少腹逐瘀湯;針刺;子宮肌瘤;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中,子宮肌瘤屬于比較多見的一種,主要是異常分泌的性激素所造成的,部分患者出現經期延長、月經量多、腹痛等表現[1]。在病程進展中,腫瘤體積會擴大,帶來更多危害,因此要及時治療。但是西醫治療存在一些不足,而中醫治療近些年來取得較大進展,包括少腹逐瘀湯、針刺等均是效果良好的方法,本院將兩種方法結合應用效果更為顯著,現將研究詳情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從2019年3月-2021年6月結束,從同期入院的子宮肌瘤患者中選出68例為研究對象,分組方法為奇偶數列法,分成各34例的兩組。實驗組患者年齡32-54(41.52±6.08)歲,病灶部位:13例漿膜下、16例黏膜下、5例肌壁間,病程0.9-3(1.36±0.71)年。常規組患者年齡35-51(41.29±6.33)歲,病灶部位:11例漿膜下、17例黏膜下、6例肌壁間,病程1-3.5(1.57±0.65)年。所有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極小(P>0.05),達到對比研究標準。
1.2 方法
常規組用少腹逐瘀湯治療,藥方為:赤芍10g、五靈脂10g、川芎10g、蒲黃10g、干姜10g、肉桂10g、沒藥10g、小茴香9g、延胡索10g、當歸12g,煎煮后早晚服用,每天一劑。
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進行針刺治療,選擇三陰交、內關、合谷、足三里、子宮、血海、氣海、中極、關元等穴位,用1.5寸毫針快速刺入穴位,有酸脹感留針30分鐘,每天一次,經期暫停治療。
所有患者治療周期都是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測量肌瘤體積。同時,采集3mL空腹靜脈血,通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性激素水平,指標包括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t檢驗定量資料,用( )描述,P<0.05時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性激素指標水平、肌瘤體積各組患者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性激素指標水平降低,肌瘤體積縮小,與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子宮肌瘤在臨床治療中,西醫方法主要是使用抗孕激素、雌激素藥物,盡管能控制腫瘤生長,縮小肌瘤體積,不過很多患者停藥后還是會復發,甚至引發子宮內膜增生。經中醫研究發現,該病的出現與氣機郁滯、內傷情志等因素相關,由于血瘀、氣虛,所以在治療中要以化瘀理氣、消癥散結為主。
少腹逐瘀湯是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赤芍能補氣、化瘀活血,五靈脂能散瘀止痛,川芎能行氣止痛,蒲黃能止血化瘀,干姜能溫中散寒,肉桂能止痛、活血、溫經,沒藥能活血散瘀,小茴香能和胃行氣止痛,延胡索能理氣活血、調經止痛[2]。經現代藥理學證實,該湯劑可以調節血液流變學、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環、抗炎、鎮痛。針刺也屬于比較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有著安全性高、無創傷、操作簡單等優點,通過針刺相應的穴位,可以虛實兼顧、標本兼治。子宮穴、血海穴、氣海穴、中極穴、關元穴等均是與疾病相關的穴位,經過針刺能夠止痛、活血理氣、疏通經絡[3];另外,穴位針刺后能激活神經傳導功能,對調劑機體性激素水平有著較大作用,從而很好的抑制腫瘤生長[4]。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將上述兩種中醫治療方法結合應用,性激素指標水平比常規組降低程度大,肌瘤體積縮小程度大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提示,少腹逐瘀湯、針刺相結合的治療方式,能幫助患者更好的調節性激素水平,讓肌瘤體積明顯縮小。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行少腹逐瘀湯結合針刺治療能縮小肌瘤體積,改善性激素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歡. 血府逐瘀湯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激素水平的影響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20, v.15(05):168-169.
[2]陳思思, 楊燕賢. 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觀察[J]. 北方藥學, 2020, 17(11):90-91.
[3]李思凝. 針灸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017(007):161-162.
[4]張啟美. 針刺聯合活血消癥方治療子宮肌瘤對患者卵巢功能,子宮肌瘤體積的影響[J]. 光明中醫, 2020, v.35;No.344(0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