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玲
摘要: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為了適應自身以后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需求而必須具備的能力以及品格。目前鄉村地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多重問題,部分鄉村小學音樂教師沒有在教學中形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也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音樂教學素材,導致學生的樂感較弱。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在教學工作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越來越重要。鄉村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探討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鄉村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鄉村小學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策略
1核心素養下鄉村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的綜合音樂感能力較弱
大多數鄉村小學音樂教師除了利用教材中的音樂素材,很少有教師會為學生擴展欣賞其他風格的音樂素材,使學生對各類不同風格的音樂了解甚少,更不用說了解其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特點,這一點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在不同類型音樂素材的體驗感,學生只了解音樂教材中的作品,不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除此之外,大部分學生在即興創作方面的積極性都不高,大部分學生認為即興創作難度太大,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即興創作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對于創作環節也很少設計,這就造成學生未能正確認識音樂創作的實質,認為音樂創作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技能,但實質上音樂創作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途經,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能力。
1.2行動同觀念沒有高度統一
在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被提出之后,教育工作者也漸漸意識到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行動同觀念并沒有高度的統一。多數鄉村小學音樂教師能夠理解核心素養的內容,但是并沒通過積極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不利于音樂學科的發展。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人仍讓將音樂當作“副科”,因此音樂教學的開展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學校也并沒有對于相關的內容進行落實。因此,核心素養的精神并沒有很好地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
2核心素養下鄉村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2.1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鄉村小學音樂教師要保證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且尊重和承認不同的學生個體,由于音樂的學科特點其價值的實現也是通過個體才能實現的,所以要盡可能的著眼與個體、發展個體學生價值的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的依照學生們的志趣、特長和個性特點來促進學生綜合健全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平時互動較少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他們一般不敢提出自己的個人見解,也不善于積極主動的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對學習效果產生消極影響,如果在這時音樂教師能夠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學生上,為他們創造一定的學習發展空間,為這類學生盡力創造融入教學活動的機會,可以增加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另外,還可能有助于轉變性格內向的學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而對于那些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適當觀察教學中每一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情況,可以適當的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也可以及時暫停教學課程的進程,并帶領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回顧,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跟上知識內容,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溫習,有助于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還有利于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公平的參加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努力培養每一位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都具備個性和創造性,才可能塑造出順應新時代需要的人格健全、綜合素養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
2.2對學生方法的使用要進行指導與練習
老師對于方法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學生去參與。而學生對于方法參與的掌握和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參與結果。所以課堂上不僅僅是要運用這些方法,更要指導學生該怎樣去運用這些方法,并且還要不斷的去練習。比如,繪畫參與,鄉村小學音樂老師想讓學生用繪畫表示所感受到的情緒,如果直接就讓學生開始畫,很多學生是會不知所措的,參與效果大打折扣。這個時候老師可以舉一些例子,如舒緩寧靜的,學生可以用藍色的弧線表示,或者藍色的橢圓形等等;活潑歡快的學生可以用紅色、橙色的波浪線,或者三角形等等表示。才開始可以讓學生有所參考,甚至可以是模仿,引導他們先學會、再熟練、最后更好的表達自己的體會。又如畫隨旋律起伏畫線條,很多孩子還沒有音高變化的意識就亂畫一通。所以老師在運用隨音樂畫線條或畫旋律線時,也要讓學生有音高變化的意識,如音樂的音區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旋律是上行、下行、波浪形等等。可以先從小片段開始練習,而不是一來就畫全曲,這樣的參與效果是不夠理想的。
2.3利用合作演唱提高音樂能力
音樂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合作演唱就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針對小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更加適用,可以說合作演唱形式對于他們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鄉村小學音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合作演唱方式進行學習,教師也以引導者、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合唱,有效帶動學生的音樂能力提高。比如,《同伴進行曲》一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并使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演唱,老師要先了解學生個性差異,了解他們的音樂能力,把學生按照音樂能力分成若干組,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進行合作模擬鼓號隊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完成能夠正確采用各種樂器的節奏進行綜合演唱的任務,促進了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提升。
3結束語
總之,在鄉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離不開音樂教師的有效指導,鄉村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探究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利用合作演唱提高音樂能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促使學生的各項音樂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瑾.欣賞教學巧記音樂主題之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8.05:42-45.
[2]王晶晶.關于小學階段音樂教育的現狀及教學策略探析[J].鴨綠江,2020,(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