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威
摘要:新課改不斷推進,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變化,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建立運用語文思維解析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的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為此本文主要就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素質教育背景下,扎實的基礎知識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現階段教學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需要對現階段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質量,創建一個以培養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語文教學體系。
1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狀況
一方面是現階段教育中仍然比較關注學生分數,不注重對語文科學素養的培養。這一點主要表現在語文教學形式單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不夠豐富,對學生吸引力不強,啟發性弱等方面。一些教師一上課就是教師自顧自地講,致使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越來越低。學生頂著壓力,被迫進行語文學習和習題解答,造成了學生心理的不平衡,這一行為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不僅影響了教育作用的正常發揮,而且也影響到了學生對自身能力發展的認識。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較為傳統,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不足。小學的語文新課程,增添了許多有趣的內容。從表面上看,課程內容增多了,展現形式也由簡單向豐富轉變。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視野進行開拓,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引導,將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很多教師還認識不到這一點,語文教學仍然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在知識傳授和課堂組織方面較為保守。這一形勢影響了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對自主學習習慣的影響很不利。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
2.1抓住學生心理,巧妙設問
教師在教學前需要事先進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特點,以此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課堂。小學階段學生有著貪玩的心理,教師可以以此為教學突破口,在課堂中設置一個問答環節。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關于課文的內容,這不光可以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還能在此過程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了解他們對課文中的字詞能否全部認識、對課文的大致含義能否讀懂。提問環節可以給已經預習的同學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讓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技巧方面的不足,合理設置問題可以摸清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習慣。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合理把握文章的難易程度,針對文章的體裁、作者的背景等適當設置問題。
2.2引導學生加強合作,構建高效課堂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合作來構建高效課堂,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各教學環節中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全面表現自己,將自身價值和優勢展現出來,所以教師應依據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優化創新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交流溝通的空間,實現在合作探究中學習,并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在此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學生群體存在的差異性,依據學生個性化需求開展針對性指導工作,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所以說,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讓學生能夠相互溝通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具備良好語文思維能力。在后續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科學地為學生分組,依據其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等分組,并為各小組選舉組長,讓組長配合和協助教師教學工作。在完成分組后,可以為各小組提出任務共同討論,讓小組當中各成員都有機會發表見解和看法,以此來激發學習熱情,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在完成分組后,教師可以為小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三國演義》同學們都較為熟悉,那么同學們知道《三國演義》中哪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呢?能不能和其他同學分享一下?”“同學們知道《三國演義》中哪位英雄的偉大事跡呢?”再如,為學生講解《白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白楊’的各項品質,那么‘白楊’的品質和社會中哪些現象能夠相互聯系呢?”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深入思考,合作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
2.3運用好現代科技教育裝備,打造探究式課堂
小學階段的教育,所發揮的功能主要是對學習方法和形式的啟蒙。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結合,不僅是以技術創新語文教學方式,也是建立學生信息意識,幫助學生開展信息識別、理解和應用的重要手段。例如,《生命生命》的教學,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平板電腦“電子課本”功能進行初讀,在電子課本上隨意圈畫做批注,找出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或詞語。之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重點詞語“掙扎”“鼓動”、“躍動”的影像藝術,讓學生直觀地體會這三個詞表現的狀態,體會飛蛾求生的欲望強烈,引導學生品悟飛蛾求生的強烈欲望,以及受到震驚的作者內心感受。運用互聯網“百度查找”功能搜索“震驚”和“震撼”的區別,運用“智慧課堂”平臺開展課堂互動運用“班級空間”軟件,引導即興創作,帶著自己的感悟寫一首關于生命的小詩,或者一段關于生命的感言。隨后,師生在班級空間共同瀏覽學生創作,給欣賞的作品點贊。
再如,將微課中融入語文學習方法,使教學內容以視頻、互動游戲等教學形式展現出來,把學科知識、技能、訓練融合在一起,以更為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會語文知識,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識字教學過程中,例如“暴風雨”,風和雨都是學生能夠認識到的,這個詞的關鍵點在于“暴”,體現出風雨的特點是急驟而猛烈。教師在微課中可以比較的方式展示一般的風雨現象與暴風雨現象,使學生在生動的視頻中體會到“暴”所表達的內涵,同時也幫助他們理解了暴的用法,如暴風、暴雨、暴烈、暴飲暴食、暴病而亡。再如,為了區分容易混淆的字,教師可以編制繞口令,并以標準的普通話讀出來,比如儉、臉、劍、險,“生活要節儉,節水來洗臉,耍劍為鍛煉,勝過買保險。”這些識字方法既能活躍思維、鍛煉想象力、增加識字過程的趣味性,又能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應該讓其具備一定的學習技巧和其他知識技能。核心素養包括很多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核心培養,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全新的認知,這都將對他們未來生活和學習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教育領域的“重頭戲”,其將為實現語文教學課堂的創新以及長遠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孫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學苑教育,2021(03):47-48.
[2]李靖.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當代家庭教育,2021(0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