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凱
2020年12月17日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消息一經發(fā)出,中國人民開始沸騰了,這一天,我們等了太久,盡管這一時刻正值夜晚,寒夜冰冷刺骨,但是來自全國各個流派的太極拳拳師們心中的熱情徹底被點燃了。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中間離不開廣大習練太極拳的拳師們的共同努力。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推廣,也是因為它獨特的包容性,對于習練對象沒有過多的要求,不分性別、民族、體質、國別等,各個年齡段都可以通過習練太極拳修身養(yǎng)性,同時太極拳也富有很深的哲理,這也是其內涵存在。2020年,一場疫情讓世界人民天各一方,這場毀滅性的災難前所未有,中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正確帶領下,耗盡大量人力物力才得以解決這毀滅性的世界級難題,可是到現(xiàn)在,國外疫情依然未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不止一次提出,習練太極拳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他倡導現(xiàn)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太極,因為太極對于腿部的鍛煉有很好的強化作用,對肌肉的訓練非常好,而在當下疫情蔓延的時代,我們這種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下時代,需要迫切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授課,方式靈活,學習最直觀,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學習,也能將知識點更全面的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去觀看習練,能夠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1 網絡教學的積極影響
(1)通過網絡教學,能夠讓學生直觀看到動作姿態(tài)。太極拳動作的示范,在教學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規(guī)范的動作,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網絡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動作的多角度觀看,教師會從各個角度錄制視頻,以滿足學生觀看的角度,這樣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便利,提高學生模仿動作的準確性。
(2)通過網絡教學,能夠全面展現(xiàn)動作要領。在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太極拳動作時,只能通過語言來陳述太極拳的動作名稱和動作要領,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將重要的知識點,呈現(xiàn)在視頻中,方便學生記憶,同時為學生的重復訓練帶來了便利。
(3)通過網絡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網絡上課,需要自己有很強的自制力,沒有人監(jiān)督,自己要獨立去完成課程,獨立學習,這無疑鍛煉的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沒有自制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很難保證學習。
(4)通過網絡教學,能夠保持學生學習的持續(xù)性。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學生開學遙遙無期,停課不停學,利用網絡,學生能夠持續(xù)保持學習,教學得以進行,利用另一種教學方式,教學任務得到了很好地完成。
2 網絡教學的弊端
2.1 網絡教學缺乏互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氛圍的建立,對學生的學習是種激勵作用,網絡教學缺乏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師生互動,方式比較生硬,需要學生集中精力,沉下心來學習,且在網絡課程中的疑惑問題,需自己總結,待課后統(tǒng)一回饋給教師。
2.2 網絡教學難以做到實時監(jiān)督,保障教學質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網絡教學使用統(tǒng)一課件,很難兼顧差異化,這勢必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另外,網絡教學方式單一,只是課件的展現(xiàn),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主性去學習,教學質量方面會有所欠缺。
2.3 網絡教學對學生的視力帶來影響
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時間把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時間控制不好,長期盯著電子產品看,會對他們的視力帶來極大的損傷,所以,我們的要求一是教師錄課的時間控制,而是學生學習的時間限制,做好這兩點,就能夠減少電子產品對學生視力的損傷。
3 做好督導檢查工作,保障網絡教學質量
想要保障網絡教學的質量問題,就要做好平時的督導檢查工作,這也勢必會占用教師的工作時間,傳統(tǒng)的授課,好多的隨堂問題就能實時解決,而在網絡中,學生將問題統(tǒng)一反饋,教師的總體任務量就會大量增加,需要教師及時處理學生的隨堂問題。通過隨堂測驗交視頻作業(yè)的形式,也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方法,需要學生錄制視頻作業(yè)上傳到平臺,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逐一評分,指出錯誤之處,進行反饋,方便學生下一步的學習。
總之,在當今形式下,太極拳利用網絡教學的利大于弊,網絡教學適合學生居家學習,順應時代潮流,而授課方式也需要多元化,需要保持學習的持續(xù)性,線上線下的結合方式,也成為現(xiàn)在教學的主流。在網絡大數(shù)據(jù)的今天,除了文科的教學使用網絡,體育類太極拳的教學也需要進行轉型,利用網絡,能夠讓學生直觀看到動作姿態(tài),能夠全面展現(xiàn)動作要領,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便利,這種教學方式順應時代的潮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新時代的教育教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仁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