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偉
摘要:新課改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 “為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課堂效率,切實的發揮其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需要讓學生擺脫傳統思想品德教學的束縛,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使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生活活理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意義;思考引言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道德認識、道德品質、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等內容,它是集多個思想要素于一體的思想體系。思想品德教學是將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轉化為個體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的過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課程包括《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等內容,教師要根據這兩本教材來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是為學生思想品德奠定基礎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改革的目標宗旨是強調學生“德行與德知”不可脫節,即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不能只注重間接經驗的品德知識傳授,還要讓學生回歸生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積累直接經驗。
1.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的意義
1.1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按照教學目標滔滔不絕地講授教材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再加上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強,且自控力差,很容易造成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分散,進而影響教學效率。因此,想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課堂效率,必須采用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實行生活化教育,將思想品德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讓小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1.2提高了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實現小學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萌芽階段,缺乏自我教育和道德判斷的能力而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中,通過實踐認清什么是善惡美丑,從而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
1.3積累了學生的道德實踐經驗:在思;品德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課題帶領學生參與社會道德實踐。例如,在雷鋒月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照顧老大幫助兒童等好事;在植樹節,帶領學生種植樹術;在勞動節,組數學生帶助環衛工人清潔道路衛生等等活動,通過讓學生參寫這典活動,不但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還能積累學生的道德實踐經驗。
2.小學思想品德回歸生活化的策略
2.1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興趣: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反應學生實際需要,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設計《我在集體中成長》的活動時,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充分的去體驗、去感悟。教師可以扮成記者,對學生進行采訪:“你在這個班集體中帶多久了?你剛進人這個集體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現在又是什么心理狀態?你覺得你在集體中成長了嗎?在這個集體中發生過什么讓你感動的事情。通過創設這種教學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并能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回歸到生活當中進行檢驗,從而真正切實地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2.2 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實踐: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情感、了解生活。例如,在講解《家人的愛》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感受家人的關愛,體會家人之間的親情。并在講解后,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作業的內容就是回家后為家人做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幫媽媽做飯、收拾家務,也可以是幫爸爸洗腳、捶背等等,并在下節課上課時,相互討論為家人做完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收獲了什么。通過這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3富生活化課堂教學 模式:在 當前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般都是根據教材來講授思想品德知識。但是要想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只學會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將課本知識向課外延伸,讓小學生在真正的“生活”環境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具體而言,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師要學會將思想品德教學與學校集體活動相結合,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讓我們的教室清潔而美麗》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班級組織一次打掃除活動,通過活動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第二,教師要學會將思想品德教育向家庭和社會教育延伸,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將思想品德教育寄托在家庭生活當中,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4 實現生活化評價與反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評價標準應該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現。而現在很多的小學還在以傳統的期末考試來作為評價體系。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調整思想品德教學評價的方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發自內心的關心學生。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家長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一方面是將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品德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促使家長來督促學生的思想品行。另一方面,要通過與班主任和家長的交流,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并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學會聯系實際生活,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總之,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 要以“生活”為中心,只有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才能讓他們進一步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易先蘭,談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3,7( 31) :34 - 35.
[2] 葉兵,回歸生活精彩生活:小學品德生活化教學淺談[J].小學教學研究,2011(10):61- 62.
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布海鎮中心小學 吉林 長春 1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