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晶
小學生寫作最初步的訓練是第一學段的看圖寫話,它是培養初入學的孩子從直觀感受向細致觀察客觀事物過渡的一個憑借和橋梁。雖然在第一學段的課程表內沒有專門設置的作文課,但其實作文教學的滲透已經從文本的遣詞造句、看圖寫話著手進行。
看圖寫話,是在仔細觀察圖畫,看懂、領會圖意的基礎上,用語言恰當、準確地敘述表達圖意,然后,有條理地用文字寫出一段或幾段話。
第一學段看圖寫話“五步法”應抓住“看、想、說、演、寫”這五步。看,并非大放手,讓兒童隨意地去看;想,不能偏離圖意,讓兒童隨意地去想;說,不能東拉西扯,讓兒童隨意地去說;演,不能脫離主題,讓兒童自由地去演;寫,不能沒有中心,讓兒童蜻蜓點水無重點地去寫。
一、看——有序觀察,啟發思維
寫話的前奏是看圖,想和說的前提也是看圖。而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看圖的策略與方法是學生看懂圖、看全圖的關鍵,要讓學生明白看什么,按什么順序看、用什么方法看。這就是指導學生對圖進行全面地、細致地觀察。對學生這種有序觀察能力的培養,是看圖寫話教學中的要點,不能忽視。
低年級教材中的圖畫比較淺顯易懂,層次明了,分單幅圖和多幅圖。
1.單幅圖重有序
對于單幅圖的觀察,筆者在教學中,重在引導觀察的順序,可從下到上,從上到下;可從右到左,從左到右;可從近到遠,從遠到近;也可從四周行進到中間,從中間擴散到四周,對圖中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和情節要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接著引導學生理清圖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后把圖中事物情節聯系起來,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容易接受,也能幫助他們準確地領悟和把握圖意。
2.多幅圖重聯系
對多幅圖的觀察,筆者在教學中,往往把幾幅圖先連起來觀察一遍,讓學生能大概地了解這些圖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一幅、一幅地細致地觀察,領會圖中的意和情。然后對這些圖與圖之間的演變、聯系指導學生加以比較,引導他們連續起來,把這些圖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圖中的故事情節更加曲折與動人,圖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和豐滿,這就是“整體———部分———整體”的方法。
二、想——自主質疑,聯系想象
看圖寫話的橋梁是想圖,想圖不僅是對看圖的檢驗,又為好的說圖、演圖、寫圖打下基石。這也是籍看圖寫話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的重要環節。
為了啟發學生動腦筋思考,對圖畫展開豐富想象的翅膀,在看圖寫話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運用“角色體驗”、“情景體驗”、“互動體驗”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廣泛設想,自主質疑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觀察的和想象的結合起來,學生的疑點往往是理解畫面的難點和重點。
筆者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角色扮演,童話入手
在指導學生看圖寫話時,筆者充分考慮學生的喜好,以孩子們的興趣為起點,比如從學生喜歡的童話入手,像小貓迷路、蝸牛與小老鼠搬家、烏鴉喝水、小鴨掉進井里了等這些生動活潑、趣味濃厚、吸引力大的圖片,這些童話形態的圖都能讓孩子們樂于進行角色的體驗,從而啟動他們自覺的想象,讓孩子們輕易發散思維,編織起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入情境產生動的感覺。這樣不僅讓孩子們經歷了“童話之旅”,又誘發了他們說的欲望,靜止的東西有了動感,活了!
2.融情于景,無中生有
我認為,指導學生看圖寫話,在觀察畫面時,要讓孩子們融情于景,“啟動”自己的五官讓畫面動起來,即用觸覺、視覺、嗅覺、聽覺等,引導學生想象,你可能會聞到什么、聽到什么,碰上去又會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語言盡可能地生動。這樣不僅能清楚地表達出畫面上直觀畫著的內容,又要合理想象出畫面外的與之相關的一些豐富的內容。看圖寫話要求中常常會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小朋友在觀察圖畫時可以從圖中現有的一些場面中這些要素來推測,加之啟動“五官”合理想象就呈現出完整、豐富的寫話作品。
三、說——遣詞造句,口頭表達
說圖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遣詞造句,按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六個要素,條理順序清晰,同時詳略得當,有頭有尾地把圖畫中所反映的故事連貫起來敘述一遍。在看清楚、想完整的基礎下可以進行說圖。但是,初入小學的第一學段學生往往說“半截話”,即條理不是很清晰,意思也不能表達完整,尤其是用自己的話把看到的事物情境描述出來會感到很困難。要有效地攻克這一難點,就要嚴格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1.課內詞語,學以致用
由于年齡小積累少,第一學段的孩子寫話的語言往往都是平鋪直敘,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平時多記憶積累課內學到的詞語,寫話時鼓勵他們多運用這些掌握的詞句,以此來增加寫話語言的豐富性。
2.板書幫助,降低難度
教師可以把學生說話的主要內容用詞句的形式板書下來,然后要求學生邊看板書邊說話,把表達的事情說完整。
3.充分利用,生生共說
在教學中,安排情境讓學生互動訓練,“生生共說”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展開思維,又可以擴大訓練的面。這個環節,首先教師要事先用自己比較規范的語言進行示范,讓學生仿說。在學生能成功仿說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說話情境,啟發想象,鼓勵孩子們互相說、小組說,同時積極評價,來及時培養孩子們說話的興趣,
四、演——開放課堂,參與表演
在弄清圖意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圖意,加深理解,為“寫好”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參與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興趣、情感等因素,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
1.融情于演
我在教學中,把《讓座》、《不隨意丟垃圾》、《愛護樹苗》這些內涵豐富并且思想性強的看圖寫話練習,讓孩子們分角色排成小話劇進行表演,結果很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說話寫話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表演才能。同時,讓孩子們在情境中感知真情,切身感悟到“愛與被愛”的快樂,從中滲透正確的價值觀。
2.融想于演
我在指導看圖寫話《過河》時,就用了“演”的策略。畫面是這樣的:一只小雞過不了河,小鴨看到了,就用木板幫助小雞過河……筆者在指導時,引導學生思考:①畫面中是誰?它們碰到了什么困難?②小鴨想到了什么好辦法?③小雞是怎樣在小鴨的幫助下順利過河的?思考后讓學生演一演,演出真情,然后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說一說。通過這樣的引導,表演中融進了與畫面相關的細節、想法和情感。由此,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活躍了,畫面豐富了,寫出的話也生動了。
3.融詞于演
如《幫倒忙的大公雞》這幾幅圖的看圖寫話,學生一般都這樣寫:“小明去菜地發現大白菜被蟲咬了,就回家抱了大公雞捉蟲,后來大公雞把蟲捉了,把菜葉吃了。”
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指導學生表演這一情節,讓畫面活起來,這時再提出問題讓學生想小明是怎么想的,做的時候動作是什么樣的,心情什么樣的。學生就知道了應該怎樣寫具體。有個孩子的作品這樣寫道:
“有一天,小明去綠油油的菜地里看他種的大白菜,他驚訝地發現大白菜上爬滿了可惡的蟲子。小明心想:這可怎么辦呀?要是能把這些可惡的蟲子趕跑就好了。他想啊想,突然,靈機一動,興奮地轉身往家跑。原來,他想到家里的大公雞是捉蟲子的好能手。不一會兒,小明開心地抱著一只神氣的大公雞回來了,他邊走邊跟大公雞說:‘可惡的蟲子讓大白菜生病了,等一下你可得好好幫幫大白菜!’小明把公雞放到菜地上,放心地離開了。
過了一會兒,小明回來看公雞完成任務沒,可結果讓他大驚失色。‘啊!我的白
菜!’原來公雞雖然吃完了蟲子,也把白菜咬得只剩下一半,這不是幫倒忙嗎?小明覺得非常后悔,他真應該陪著大公雞一起捉蟲子,這樣就不會弄巧成拙,大白菜也就安然無恙了!”
“驚訝”“靈機一動”“開心”“放心”“大驚失色”“后悔”等詞語把小明在這一過程中的心情具體、細致、形象、惟妙惟肖地描寫出來了,多棒的寫作啊!
五、寫——由演到寫,布局謀篇
對第一學段的孩子來說,無疑寫話比說話更難。寫,應比說的要求更低些,只要寫的通順、連貫、完整即可。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高。開始寫的時候就必須強調做到以下幾點: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無錯別字,有常用的標點,語句一定要通順。養成這個良好習慣的過程,是漫長的,循序漸進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師應把寫“布局”在課內課外,滲透在平時的點點滴滴,,運用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筆。
1.重視課內寫話要求
(1)寫完整
第一學段的學生還不懂漢語的語法,他們不明白什么才是一句完整的話。這時教師要讓他們清晰地理解:完整的話就是一定要告訴別人,你寫的是誰(或者誰和誰),他們在哪里,在干什么,等等。在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完整的話”后,就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大量地反復練習,并放手讓他們去評議。
(2)寫具體
如何寫具體,教師可以在這些方面下功夫:教師一定要重點指導學生寫事物的主要情節,抓住與情節有關的人物的語言、神態、行為、心理活動等去寫具體,要捕捉住細節,來猜想人物與人物之間可能會有什么樣的關聯,人物可能在想什么、說什么,干什么,后果可能會是什么,從而使畫面動起來,使人物活起來。
2.注重課外積累質量
(1)詞語句子,多多積累
我從一年級上冊的后半段就對學生組詞造句的能力開始了訓練。起先大多數的孩子一句完整的話都寫不出,不是少了賓語就是丟了主語。一段時間的訓練過后,很多孩子已經能完成地寫完句子。二年級后,我讓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采集本,把平時學到的、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佳句、美詞摘錄下來,積累豐富的詞語。
(2)多寫日記,每周布置
寫短日記也是訓練寫話的有效方法。在第一學段,筆者引導孩子們注重觀察身邊的瑣事,從小事入手,看、聞、聽、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寫下來。比如讓孩子們適當做些小家務,如洗碗、摘豆子、幫助家長照顧小動物等,把過程描寫下來。親歷了過程,就有內容可寫,也才能寫得真實生動。
3.小組分工,合作完成
同伴互助,在同學的幫助下合作寫作,即是降低寫話難度又是學到好文句的好方法。
從對學生今后作文的影響來說,第一學段看圖寫話,一定要成功,要讓他們邁好學作文的第一步。其實看圖寫話的任務就是要讓孩子的習作訓練從“作文真容易”、“知道寫什么”、“有的可寫”開始。
(杭州市余杭區鳳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