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再創造”,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掘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發掘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一節好課并不僅僅是把知識講透、講細、講深,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去求知,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在廣闊的社會中運用課堂上所獲得的能力、方法而獲得更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做到這一點,能否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顯得尤為重要。如何營造自主學習環境呢?下面我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工作,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過程中來
數學課程標準設定三維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把過程也當目標。其目的在于讓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智力、提高能力,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知識。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這樣一個原則: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師決不代替。比如在進行“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不可簡單地按照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的,更不可以直接灌輸給學生圓的面積公式,讓他們直接記住公式,再去解決實際問題,應該引導學生想怎樣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實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們紛紛拿出準備好的學具,通過分割拼擺,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多種形狀,進而找到求圓的面積的方法。結果學生們發現:不管怎樣拼,圓的面積總等于周長的一半與半徑的乘積,也就是圓的面積等于圓周率與半徑平方的乘積。這樣的教學過程,孩子們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以往的簡單灌輸知識相比較,孩子們發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二、在學習中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生好勝心比較輕,在課堂中利用孩子們這一心理特點,設計孩子們感興趣的小游戲、小比賽,能很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參與度。例如、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練習時,每天的數學課均安排3至5分鐘的口算基本訓練,讓兒童知道自己當天的練習成績(在限定的時間內統計做對的題數或對限定的題數統計所需的時間)。當學生知道自己的速度天天在進步時,練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績不斷提高。再例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時,我設計了這樣兩道計算題(1)456×43+57×456(2)85×199+85,“今天老師和大家來比比賽,看看誰計算的又快又正確?”結果孩子們肯定比我算的慢,我能這樣快速準確地計算出結果,孩子們很驚訝,我就告訴大家,老師先前并沒有做這些題,只是用了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這樣他們就有興趣參與到學習中。
三、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
小學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起步的階段。孩子們的進步是從成人對自己的評價到學會自我評價的過程,因此,教師給學生恰當的評價,對小學生自我評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
榮譽感可以強化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對學生客觀的評價還應表現在看到每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對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都能給予恰當而及時的評價。孩子們常常由于獲得好成績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贊賞而引起榮譽感,為保持已獲榮譽而更加努力學習,尤其是對待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側重表揚,鼓勵其進步。
2.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敢于自評互評。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師:同學們,根據圓周的特點,你們認為圓的周長能用什么工具和辦法進行測量?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測量的辦法。
生1:老師,我想,圓的周長是不是也可以像三角形、長方形那樣直接進行測量?
生2:可以在直尺上滾動測量。
生3:我們組還發現了可以用繞繩的方法來測量。
生4(反駁):現在我也對生2方法產生了疑問,我們要測量圓形花壇的周長,還能用滾動的方法來測量嗎?。
生2:那如果測量一個圓形屋頂的周長,能用滾動和繩測的方法嗎?肯定不能了!
在上述片段中,學生們不僅評價小組、評價他人,而且被評價的學生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從而提出了更科學的問題:試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圓形屋頂還能用滾動和繞繩的方法來測量嗎?這些來自學生的創造性想法都是源于學生對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行反思的結果。
3.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幫助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
傳統的數學學習評價全是老師的事情,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參與評價的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授給的評價意見。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發展過程和心理感受,因此學生自我評價應占重要的地位而不容忽視。我們學校為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自我評價能力的具體做法是:(1)數學創新學習的每個信息窗后面都有一個心得記錄卡,在結束一天的學習時,或在一星期的學習之后,讓學生填寫《心得記錄卡》,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2)辦數學手抄報。每個單元結束,孩子們結合單元學習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記憶比較深刻的內容,以故事、游戲、繪畫等各種形式,辦一份手抄報(3)給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每個學生從入學開始,建立一份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跟隨孩子六年。袋子里有孩子每個學期取得各科成績、獲得的榮譽表彰、比較成功地習作、數學手抄報等等。
總之,一個好的數學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孩子的參與度,努力給學生營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在課堂上敢說、敢操作、敢競爭、敢評價,實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地位的平衡。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城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