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媚珂
摘要:師德對于塑造教師職業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教師職業行為的規范引導。本文首先對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價值導向”問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進行簡要地分析,針對論文提出背景具體提出三點內涵,進一步地,論文從兩方面出發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以幫助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的價值導向的實現。
關鍵詞:教師;師德培養;價值導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198
引言
作為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建設與培養對于建設高水平教師團隊以至于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十分重要。作為我國初等教育的建設者,中小學教師的地位及作用不言而喻。隨著時代發展,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不規范、道德缺失的現象,本文首先對價值導向的內涵進行闡述、重點對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途徑進行探討。
一、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的具體價值導向
道德無時無刻不在人的現實生活中出現,要么以內心規范的形式,要么以外界規則的形式,然而道德本身并不是統一層次的集合體。對于道德層次不同的人,社會應當持有不同的要求。從職業角度來說,作為一種工作,教師應當通過道德規范的培養來實現職業目標;作為一個個體,教師應當自覺培養自身道德來提升人生高度。由此,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不應是一刀切的。首先,師德的建設培養需要樹立根本的道德目標。諸如認真教課、拒絕腐敗、誠信第一等。其次,社會不應當以時代楷模來對所有中小學教師進行道德綁架,但是也應當鼓勵那些擁有更高理想的教師對于自身道德的要求。因此,在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時,對于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奉獻、以自己的生命照亮學生們的人生的要求無可厚非。然而,社會大眾更應該尊重各個層次的師德標準,將個體的本我需求放在首位,意識到兩者是可以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二、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實現價值導向的途徑
(一)樹立職業責任感和職業自豪感
教育工作者職業理想的實現離不開職業責任感。教師的職業自豪感能夠為教師實現人生理想提供動力。在現代的中國教育背景下,中小學教育地位愈加突出與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職業責任感及自豪感下降之間的沖突越來越明顯。作為對人類知識文化傳播及文明延續的重要工作,教師與生俱來便承擔有教書育人,為國為社會培養有德之才的責任。中小學教師職業責任感和職業自豪感的建立應當基于對教育職業的認同感之上。中小學生處于未來光明但未知、身心均需要全面發展的階段,教師不僅僅對于他們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的行為極為容易被中小學生模仿。因此,中小學教師需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師表,以堂堂正正、知識儲備進行知識的傳播。作為一個能隨時與各種鮮活的個體溝通、學習的職業,教師以人為本,將關懷人的成長、進步與價值作為關注的重點。這份職業不僅僅是對別人進行教育的過程,在教育工作過程中,教師也能夠從中反省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知識儲備自己思想高度,因此說這份工作是兩兩相益的。基于以上論述,教師這份工作可以幫助別人各方面價值得以實現。作為一位教師,應當為自己的職業而感到自豪,社會也應該幫助中小學教師樹立這種自豪感,從而獲得職業成就高和人生幸福感。
(二)教師道德要實現由“外鑠”到“生成”
傳統儒家學者在論及道德時認為道德非由“外鑠”,應該“內求”,貴在自得。外鑠,強調道德的生成主要是一個外力模塑和價值引導的過程。當然,這也是必要的。但是,“道德生成還是一個道德主體‘自我覺解’、‘自主建構’的過程”。本文認為道德可以由內而外地生成,“內求”、“外鑠”和“生成”不是非此即彼或者水火不容的,而是互動、相生、互為基礎的。教師作為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個體,有實現基礎性價值和超越性價值的自發需求。一方面,教師本身存有對自我的道德期許和為善的能力,加之以職業教育,易于憑借理性接受、踐行教師職業道德;另一方面,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能夠激發教師的道德理想,由“外”感“內”,轉為“內養”。教師道德要最大程度上實現由“外鑠”到“生成”要特別重視教師主體性的自覺和發揮。教師是師德培養的主體,具有主體意識。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要重視高揚道德主體的自覺意識、主體意識,自求自得,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實現,教師對師德的追求不應當是源于外界的期許,而是基于自我對于道德的要求。如此一來,師德培養才能在真正幫助教師對自我內在品質的追求與完善。總體而言,作為教育的發展方向,價值導向理所應當成為中小學教師就師德培養的重中之重,以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引導教師自省自查、自我成就,通過職業潛能的激發幫助教師群體實現職業價值及人生理想。
(三)師德培養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中小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政府和人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集中體現著全體國民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榮辱觀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最本質、最具決定作用的部分,應當是對整個人類發展歷史和未來走向的總概括,它支撐和影響著所有價值判斷,因此,它具有普遍性。作為當今時代有知識儲備、有責任理想的群體,教師的道德培養必然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道德實踐必然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此一來,才能更好的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為國家、社會培養、輸送一批批有德之才從而實現國富民強提供動力。
結束語
中小學教育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步,有知識、有能力、有道德、有擔當的青年學生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極為重要。教師應當把職業道德培養滲透進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言行舉止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全面地、認真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指導其教學工作,將學生培養成有文化、有思想、有民族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馬海霞.簡論中小學教師師德培養的價值導向[J].才智,2013(15):81-82.
[2]褚曉偉,周宗奎,謝和平,等.中小學教師師德的社會期望與評價-基于公眾與教師視角的實證調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3]儲招楊.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學生期望與現狀評價——基于學生視角的師德建設實證研究[J].教育觀察,2019,008(033):P.66-68.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