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金麗

【摘要】當下時代,創新已經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大學生創新創業也逐漸融入社會。創業活動基地的建設和管理運行機制對大學生創新思維有一定幫助,管理解決能力也能從中得到提高。目前基地建設和管理機制部分方面有待提高,還需要對此進行完善,總結問題,找出解決策略,才能對大學生創新有更多更穩定的保障。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運行管理機制
引言: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有效產物,不僅對大學生本身有益,而且是社會的正向需求。本文首先解析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的概念與重要性,了解其意義,并就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對基地建設與運行管理機制中略有不足的方面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社會時代中,大學生創新創業層出不窮,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的發展是大學生在社會發展創業的推動力,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基地建設發展能有幫助引導學生積累經驗,提高創新素質與素養;運行管理機制的研究,有益于大學生更高質量地進行創新創業工作。
現今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發展向好,國家有意識的去扶持有創業意向的應屆畢業生,建設活動基地能夠形成大學生的專有產業集聚,大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引導前行;在校大學生也有定向培養,在校的模擬創新創業活動也給他們進入學校做了相關知識。
大學生創新創業運行管理機制主要是由大學生自我規劃框架,自我嘗試突破,全程部分導師指導,把課堂理論帶入實踐內涵,成為主動創新實踐的主導者。這順應了時代與社會的要求,一定情況下也是大學生就業壓力減小的一種途徑。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的問題
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新型嘗試,在這之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現象。總體來看,基地建設發展快速,對大學生創業水平的提高無疑是有益的,但現實實踐與理想是還有一部分差距,部分基地建設質量差、資源量低、經費不足、甚至導師不重視、企業不積極參與等問題多發,造成大學生創業思維并沒有很好的發散,限制大學生的水平提高,并且運行管理機制有許多弊端,創新創業結果不佳。
三、基地建設和管理機制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保證基地建設質量,求質不求量
基地建設爭相發展,某些學校為了表面形式工作,建設了多個基地中心,但基地中心并不是越多越好,“1+1<2”能夠描述部分出現在基地建設的現狀,基地雖多,但低質量產出的十個基地要小于高質量產出的一個基地,浪費學校資源也沒有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基于此,高校應在保證基地質量的基礎上加大基地投入,合理安排基地費用,發揮資金的高效益與基地的高效率,高校應端正態度,穩扎穩打發展基地建設,不做“假大空”,在基地建設方面為努力為學生創造好條件、好環境。
同時學校也應在校內外爭取高質量資源,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多方面努力,緩解現階段“供大于求”局面,滿足學生需要。加強學校與校外企業的合作,不論大小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采取相對應的合作方式方法,監督好企業是否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配合學生,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進行。
此外,還可以建立一些機制來保證基地建設的運行,例如組織專家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總結創新創業經驗,能夠引導學生,普及宣傳相關激勵政策、大學生創業補貼等知識,由相關導師指導學生觀看相關范例;也可以制作相關與創業基地建設的網站,教師的相關創新創業論文可以提交到網站,學生能夠更加方便的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學生也可以主動與導師溝通,導師課題引導,創新課題也可由學生自主提出,提高學生思維發散的能力。方案通過可執行后,要加強項目執行階段管理,在各個階段考察學生創業創新項目的嚴謹與可行性,再批準實施。學生還要撰寫相關報告工作的總結,如已完成工作中的經驗與看法、進入實施后的弊端與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后續開展的工作行為方式等。
(二)創新活動基地運行管理機制
基地運行的管理機制要與時俱進,在不同時期基地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相關機制。完善基地運行管理機制體系的建設,首先就是經費的運營方面,資金是項目在實施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經費的來源包括學校、企業、社會、國家等,其中學校撥款占比例最大,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工作,因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素質,能夠在社會立足,而且對于學校也是一種榮譽,是提升學校質量的有效方式。近些年來,學校逐年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經費支持也分級、分期制定,例如在項目初期未實施階段,學校可以撥款百分之三十的經費給學生用來實踐測試項目中的必要環節;在可實施階段,學校可以追加經費給初期測試良好并且質量較高的項目,對于質量較差無法進行下去的項目,學校可以收回經費用于下一次對有效項目的支持。
項目的高質量運行中導師的幫助非常重要,在項目開題申請初期,可以實行“一帶一”導師制,導師帶領學生利用網絡或者實體資料查找往年有關于學生開題項目,將能夠對學生有幫助的資料加入歸納總結,明確條例和思路。導師的積極參與有利于項目的發展速度提高、保證了項目的質量,減少無用投入。
(三)加強基地管理機制,嚴格保障基地環境
因為科技在社會中是主流趨勢,所以大部分基地中心的器材都較多、價值較高。學生在進入基地進行創新創業工作前,要接受學校或是企業組織的崗前培訓,學習對各種器械的使用與維護。學校和企業也可以制定相關制度來管理對大型器械器材維護的規章制度,例如:基地器械器材使用時間規定、儀器設備損壞賠償具體制度、使用后期器械老化維護方式方法等,都對于學生能夠合格的使用器械器材有相關保障。
基地也有一些公用平臺,例如研究室、活動室等,要保證這些平臺的全天候開放,并且學生對器械的使用也要保證便利便捷,在“學生是基地建設的主力力量,導師是學生發展路上的指明燈”思想下,保持高效率發展,健康有效運行的良好環境。
(四)運行管理激勵機制,發展學生積極性
學校對在創新創業活動中有優秀表現的個人、集體,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表彰,并實行相關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活動中去。激勵機制首先可以創設學分激勵,學校對此可以設立硬性指標,例如學生必須修滿創新創業學時才能如期畢業;在綜合學生等級規定中,也可以提高創新創業所占評級比重,完成一個項目課題實施有相對應的學分加分;同時,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發表、所獲獎項也可以設定學分獎勵政策,學分獲得越多的學生學校也會給予相關優先政策,例如在獎學金、評先、保研等方面會優先選擇創新創業所獲學分高的學生。創新學分的設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情。
除了學生本人外,對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工作的導師,學校也會有相關獎勵政策,例如發放工作補貼、加長休假時長、職稱評級優先等。若導師指導的學生有獲獎或是論文發表,學校也會連帶學生與導師共同給予相關獎勵,獎勵等級逐層遞增。
大學生要加強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增強和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努力對社會發展做出一份貢獻。導師要樹立創新創業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社會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與社會共同發展,協同育人,認同以深化創業創新改革為學校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使創業創新成為廣大師生的理性認識和行動自覺,形成過程的同時也要堅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
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活動和運行機制的主要目的還是培養國家創新創業型人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積極性需要激勵機制來進行推動發展,激勵機制通過特定的獎勵方法與管理體系,這些激勵包括學校對學生的表彰、對優秀學生的補貼等,使用可行的創新,讓對學生與導師的激勵使得創新創業活動更加向好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快速發展,科技飛速進步的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實踐教育機會,運行管理機制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發散空間,也為以后進入社會創業或是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培養了高校創新型人才,也滿足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基地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只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才能滿足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林權,潘應暉,劉其南,林錚,陳麗軍,方石銀.“一平三階”機械類創新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J].宜春學院學報,2020,42(06):121-125.
[2]姜夢園.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與雙創教育的關系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2):183.
[3]王琳琳.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17(26):160-161.
[4]許匯冬,張翠霞,何娟,齊華山.基于學生科技活動,促進創新創業基地建設[J].勞動保障世界,2016(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