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霞
【摘要】近十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能夠有效提高各行業工作的效率,在初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為學生全面展示語文課本內容,學生也能夠更加自主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讓初中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簡單,在語文教學中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體的應用措施等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為我國初中語文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具體措施;應用方向
引言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內容相對復雜,而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會降低學生學習熱情,同時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很多語文教師會受到教材內容的影響,只能夠講解基本語文課文內容,而課文內容具有豐富含義,學生很難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理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能夠以課文教材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全面理解語文課文知識,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方向
(一)利用視頻課件降低課文學習難度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課文內容具有一定深意,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表面的意思,無法全面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課文學習難度。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降低課文學習的難度,為學生全面展示課文的內容,更加容易的掌握語文課文知識,學生能夠反復觀看視頻,學習語文難點。
(二)能夠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知識過程中,更多以課文教材為主要內容,從而導致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學生無法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能夠利用網絡中包含的豐富知識為學生全面展示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
(三)能夠隨時進行語文學習
信息時代能夠滿足人們隨時隨地上網的愿望,不在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初中語文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同樣也能夠實現隨時進行語文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余實際與學生溝通,檢查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體應用的措施
(一)發揮網絡信息的多樣性,拓展教學內容
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要充發揮網絡的多樣性,拓展語文教學的內容,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尤其在一些歷史類型的文章學習過程中,課文會涉及各個類型歷史人物,這些人物性格相對復雜,傳統的學習方式很難對課文進行理解,而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通過網絡尋找相關的資料,了解歷史類型的課文的創作背景,代表人物、以及作者的經歷的等,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唐雎不辱使命”的課程時,文章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秦王嬴政想要利用計謀騙取安陵,而安陵的君王派出大臣唐雎,出使秦國解決這件事,唐雎在拜見秦王時,不卑不亢,膽識過人,最終折服了秦王,從而保障安陵安穩。由于文章中涉及了人物有秦王嬴政、安陵君、唐雎、要離等,這些人物具有豐富的歷史故事,教師在網絡中尋找人物介紹,讓學生了解這些人物的歷史故事,從而更好對課文進行理解,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利用互聯網絡,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
在初中語文中,寫作教學也是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寫作教學。而傳統的寫作教學方式只能夠對寫作要求進行分析,方法相對單一,難以寫作內容進行理解,影響學生的寫作思路。因此,教師需要利用互聯網絡,尋找相關范文,學生在閱讀范文過程中,掌握寫作思路,學習范文中的寫作方式以及手法,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在一些風景類型、情景類型的文章創作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絡為學生創造寫作情景,讓學生能夠形成直觀的印象,從而更好的進行文章創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利用現代信息傳遞方式,確保語文教學不在局限課堂中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會受到課堂的局限性,學生只能夠在課堂中進行語文學習,而在其他時間遇見問題時,無法讓學生得到有效解決,學生無法徹底掌握語文知識。而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方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通過微信群、QQ群等通訊方式,提出自身的問題,教師進行解答,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教師也可以推薦一些富有深意的文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的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學地域,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語文的效率,拓展學生的文學底蘊。同時,利用信息技術也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寫作情景,引導學生寫作思路,短時間內創造出優美的文章。信息技術也能夠確保語文學習不在局限于課堂中,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絡隨時保持聯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見的問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強正操.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思考[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9(11):106-107.
[2]朱清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20(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