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樹國
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國家以及教育部門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給予了更高程度的重視,尤其是近幾年我國學生體質狀況正處于一個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使得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成為了教育領域一個重要課題,而初中時期屬于青少年身體成長的一個關鍵時期,如何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一個關鍵內容。因此,本文便針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做出一些策略上的分析和探討。
體育課程屬于初中階段教育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能夠發(fā)揮出重要的價值和作用。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注重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學情,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以及嘗試,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落實好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學生實現綜合發(fā)展。
1 針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未能充分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從現狀來看,仍有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未能給予學生主體地位足夠重視,在課堂教學時學生依然處于一種較為被動的知識接受狀態(tài),完全依照教師的思路來進行體育知識學習,其自身主觀能動性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調動和發(fā)揮。同時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學情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這使得部分學生對所要練習的項目興趣缺乏,只能在教師的強制下進行參與,進而導致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不斷降低。
1.2 學生配合度不高
對于體育課程教學來講,學生自身的配合度能夠對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產生直接影響。但是,結合現狀來看,大多數學生的配合度并不高,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便是學生以及家長對體育鍛煉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更為注重的是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成績,大多數的時間與精力也都投入到了其他科目的學習上,這便導致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難以充分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壓力相對較大。
2 談如何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2.1 注重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相對于以往較為傳統的教學形式來講,教師并沒有給予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足夠重視,這使得學生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發(fā)揮,學生則一直處于一種較為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極為欠缺主動思考的時間,這使得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缺乏良好的主動性。而為了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注重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現象,給予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足夠重視。盡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鍛煉以及學習的機會,這能夠讓學生獲取到一定的愉悅感以及自由感,進而逐漸喜歡上自主開展體育運動。對此,教師應探索和研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初中體育“雙杠:支撐擺動分腿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便可以結合學生實際身體素質情況,來對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調整。由于這部分知識對學生自身體重以及雙臂力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對于一些體重先對較大以及雙臂力量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講,其學習難度較高,難以在動作考核當中取得較為優(yōu)異的成績。對此,教師便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對教學標準以及動作等方面做出具有針對性的調整,促使學習難度能夠有所降低,然后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動作的基礎上,再結合教學內容逐漸提升難度,這樣可以保證每位學生都在每一堂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成績收獲,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自信心,還能夠因此而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進而增強其對體育知識學習的興趣。
2.2 注重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
對于初中體育教學來講,教師應該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來不斷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盡量避免將大量的體育知識以及技能強行灌注給學生,要努力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體育意識,增強其對體育知識學習的需求,這樣便可以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給予體育知識學習足夠重視,進而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來,對此教師應注重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多給予學生理解和幫助,采取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學初中體育“籃球”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便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實施分層教學。比如,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理論層次,二是基本動作層次,三是技能層次,再將學生分為提升層次以及發(fā)展層次這兩個層次。針對提升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學習有關籃球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基本動作,針對發(fā)展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其認真學習以及練習技能層次的內容。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互相交流和探討,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討論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能夠互相借鑒和幫助,理解相應層次的知識和內容,這不但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不斷提高。
3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體育教學來講,目前能夠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是教師方面對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以及學生方面配合度不夠兩方面,對此,教師應注重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突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迎合學生學情以及特點來對教學方式方法做出創(chuàng)新和改良,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促使學生學習主動性能夠不斷增強,進而推動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聊城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