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西
摘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已經十分明顯,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信息化輔助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更多的重視,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能圖、文、并茂的進行,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首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自主學習;信息技術;課堂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學習方式,它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的目標。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或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熱情
小學數學的課堂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的地位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如“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這一課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并構建線段圖來理解方程是難點。因此我用課件引入情境,使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早上,小頭爸爸從家到公司,發現有份文件忘在家里,而媽媽還在家,想-想,在不使用任何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小頭爸爸要取得文件最快的方法是什么?"?接著節奏課件動態演示,使構建線段圖成為一個具體直觀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動畫的過程中理解相遇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義。信息技術的運用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缺乏直觀性的不足之處。通過這樣的動態推理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鍛煉他們的歸納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讓數學教學更形象生動化,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設置多種多樣的課堂練習,例如搶答、游戲、實踐等;另一方面,將練習與問題情境結合,體現數學的魅力。在數學課堂練習中,可通過超鏈接的方式,設置一些競賽活動?。并以搶答的形式來分組積分。既是練習題,又是游戲,寓教于樂,將課堂的學習氛圍升華。例如,?在教學“空間四邊形"時,除了讓學生觀察空間四邊形來鞏固知識以外,我利用三維的立體幾何畫板繪制空間模型,給學生上臺練習的機會,為它們添加輔助線,真正感受到圖形的空間性。幾何畫板軟件在課堂中的利用,不僅增加課堂練習的靈活性,還能開拓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更好地理解幾何中點線面的關系,為初中數學打下基礎。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的個性化
學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所在,核心素養的發展和培養要充分體現學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統一制定”教”的課堂活動,?“教”的目標達成等,無法顧及到每個學生“學”的難點,?“學"的目標等。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認知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延伸課堂,成為輔助教學的得力幫手,實現個性化教學。例如,微課是信息技術下新興的一種教學資源,它的時間一般在10-20分鐘,在這個時間段,學生的注意力較集中,學習效果好。在“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中,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僅能展示幾個拼圖活動,而對于理解能力較慢的學生而言,空間概念還不夠透徹。因此我制作了15分鐘的微課,再次補充了組合圖形的例子,演示分割法、埴補法等方法,最后通過學生的自評培養學生肯定自己的品質。我將這些微課上傳至班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課后自主觀看。這樣課外的微課延伸,解決了班級學生中學習進度差異的問題。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從實際出發,巧妙地利用并結合信息技術。實現課堂的改革。深度總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觀察世界。
參考文獻:
[1]劉冬梅教育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10, 26 (02) : 67-69.
[2]陳火德.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5(4) ; 25.
[3]《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 梁歡(學周刊2015 (36): 192 192
廬山市第三小學 3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