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進入新時代,人民的健康幸福成為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健康衛生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健康問題的普遍出現,國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體育文化在基層民眾中開展速度較快,體育養生成為人民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新時期背景下,通過構建系統化養生文化體系、加強多元文化融合,能夠有效促進專業化養生體育發展,打造社會時尚化運動形象,實現健康中國的理想目標。
1 新時期推進傳統體育養生發展的重要性
1.1 增強國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民思想的影響持久,以儒、釋、道三教文化為基礎,構建出中國傳統哲學、中國醫學體系和中國宗教文化,內容形式多樣。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讓國民對自身民族文化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強化國民對本民族文化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文化自覺、促進文化自強。
1.2 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和社會和諧度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華兒女不變的共同追求,也是我們黨重要的執政目標,表現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包含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等三個部分,表現為人的身心健康、“社會關系健康”和“自然環境健康”。傳播傳統體育養生和諧理念,強化國民的身心健康,能夠有效提升國民身心健康水平,提升社會和諧程度。
2 新時代傳統體育養生發展的路徑分析
2.1 新時期傳統體育養生文化傳播路徑
傳統體育養生的傳播方式,是其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自媒體時代下,互聯網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具有便捷、速度快、范圍廣等特點。通過互聯網進行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的傳播,轉變傳統的口傳身授的形式,能夠有效提升傳統體育養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認可度和滿意度是國民修習傳統體育養生的重要因素。
首先,在市場導向的現代化傳播觀念下,傳統體育養生必須適應市場需要,并發揮市場的杠桿作用,激發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的活力。其次,以互聯網技術為傳播主體,利用網站、微博、視頻平臺,對傳統體育養生進行宣傳,實現線下場地、人才、資源配置,滿足目標人群的個性化需求。最后,應該發掘傳統體育養生中的優秀文化部分,或與現代體育技術結合,創新發展,使養生效果更加直觀,繼而提升當代人對傳統體育養生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2.2 新時期傳統體育養身文化發展路徑
繼承和創新使傳統體育養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時代的全民健身潮流的引導下,傳統體育養生應該與中國當前文化相融合,以適應人們健康生活的需要。傳統體育養生中的運動健身、運用醫療和運動康復等內容部分得到國民的一致肯定。因此,通過與中國醫療健康事業融合,發揮傳統體育養生的優勢功能,推進中國養生文化發展,是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發展的有效路徑。
基于“體醫融合”理念,建立慢性病防治和疾病康復養生文化體系,能夠有效推進傳統體育養生的發展。文化繼承者將傳統體育養生的內容形成體系,與中醫、西醫醫療相結合,成為養生的運動處方庫,能夠滿足各個年齡段、不同性別人群、不同年齡人群的需要,將運動處方與傳統體育養生高度結合,繼而促進養生文化的多元化和多功能發展。體醫融合下,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發展需要結合醫療工作需要,不斷創新文化形式、更新文化載體、提升文化適應性,建立完善的文化體系,并滿足國民醫療健康需要。
2.3 新時期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研究路徑
傳統體育養生的價值得到國民和專家的認可,在國內外掀起中國傳統體育學習熱潮,很多高校將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列入到體育課程之中。實證化研究表明,通過習練太極拳、五禽戲,能夠有效改善人體機能,具有慢性病預防的功能,能夠有效改善人的精神狀態。但是同時,傳統體育養生的哲學性較強,且具備獨立的文化體系,阻礙了文化水平不高的學習者進行學習。
通過實驗化科學手段,用體量化指標進行傳統養生文化的研究,尋求傳統體育養生的其他鍛煉手段,在不改變鍛煉效果的情況下,調整鍛煉的方式和思維,使習練者更加淺顯地了解傳統體育養生的鍛煉方式,可以提高傳統體育養生的普適性。通過實驗化科學研究手段的使用,對傳統體育養生文化進行深度開發,在保持傳統養生文化的有效性的同時,加強文化整合力度,促進傳統體育養生的多元化發展,是提升傳統體育養生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3 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背景下的傳統體育養生發展,有利于發揮傳統體育優秀功能,提升我國公民文化自信,促進國民健康水平提升,助理健康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化建設,繼而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實力。目前,現代競技體育在實驗綜合研究的推進下,已經得到快速發展,通過對競技體育的研究方法進行借鑒,加快自身的實證化研究,能夠有效推進養生體育的發展。同時,以養生體育為理療手段,幫助病人健康恢復,能夠強化國民對養生體育的認可。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