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鳳 余建平 周義勇 喻大林
為滿足實戰化要求和提高戰斗力,在狠抓軍事體育訓練熱潮下,訓練傷病矛盾日益突出,形成“疼痛-訓練-損傷”循環模式,成為影響參訓人員軍事素質提高的重要因素,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新時代軍事體育訓練傷病現狀,探索預防和降低軍事訓練傷病的幾點對策。分析認為應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提高基礎身體素質來預防和降低軍事訓練傷病率。
軍事體育是打牢學員身體素質基礎,培養“備戰打仗”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戰斗力生成的主要途徑。軍事訓練傷是指由訓練導致的參訓人員運動系統損傷和組織功能障礙,是造成非戰斗減員、戰斗力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響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軍事訓練傷的發生率逐年提高,因軍事訓練傷住院治療的官兵數量及占比顯著上升。因此,為切實提高參訓者的訓練水平,降低訓練傷的發生率,筆者分析了現階段軍事訓練傷的現狀,并提出預防和降低損傷風險的對策。
1 軍事體育訓練損傷現狀
近期研究顯示,軍事訓練的致傷科目基本集中在體能訓練項目,不同角度出發,損傷不同。按部位分類,集中在下肢、腰部和上肢;按類型分類,大部分是軟組織損傷、骨折和下腰部急慢性損傷。體能訓練損傷好發時段集中于強化訓練期,如新兵入伍期、畢業聯考期、集訓期等。
1.1體能訓練損傷項目特點分析
根據文獻資料,軍事體育訓練多發損傷項目為障礙跑、長距離負重越野跑和器械體操。障礙跑占訓練傷的37.4%,越野跑占30.92%,器械占13.62%。障礙跑是一項集跑、跳、攀、爬于一體的體能訓練項目,在完成成套動作時跳越矮墻、通過獨木橋、跳下攀越壕溝容易造成軟組織損傷、腰肌勞損、脛骨疲勞性骨膜炎;障礙跑對機體速度、耐力、爆發力、平衡要求極高,參訓者訓練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思想不重視是障礙跑致傷主要因素。長距離負重越野跑負重大、距離長、訓練頻次多,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跑步膝)、滑膜炎、疲勞性損傷;越野跑對技術要求相對較低,思想上麻痹大意,只追求成績不注重科學訓練易導致損傷。器械體操要求協調、柔韌和核心力量素質全面,對于身體素質發展不全面的參訓者容易造成手部骨折和關節脫位。
1.2體能訓練損傷發生原因分析
軍事體育訓練傷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牽涉到多方面綜合因素。一是訓練理念存在偏差,科學施訓未落實;體能訓練是基層單位保持戰斗力的基礎手段,大多基層單位制定了訓練計劃,但為提高參訓者訓練成績,急于求成加大訓練負荷和強度,不遵循科學訓練原則和機體機能變化規律,容易造成損傷。二是主體地位突出不明顯,因材施教未落實;參訓者個體能力素質、運動水平不同,按照統一標準安排訓練強度負荷,運動水平較低者受傷,水平高參訓者達不到提高訓練成績。三是安全防護不到位,心理因素影響;一方面專業體育訓練應配備專業醫學人員跟訓,結合現階段基層實際情況無法滿足此需求,缺乏專人在場防護;另一方面參訓者心理不適應(厭惡訓練、緊張恐懼和爭強好勝)會造成生理和精神失調,出現肌肉韌帶關節僵硬,動作不協調,影響技術動作完成造成損傷。
2 軍事體能訓練損傷預防對策研究
2.1遵循規律原則,科學合理組織訓練
體能訓練的一大特點是身體要“躬”行,要遵循人體機能適應性變化規律和運動訓練規律和原則,人體對運動負荷和強度有適應性過程,在合理范圍內能刺激機體器官,滿足提高成績需求,超負荷會引發疼痛,甚至損傷。因此,不論是“打基礎”階段,還是“出成績”、“保穩定”階段,都應結合當前訓練形勢,科學合理安排訓練。一是合理制定訓練計劃,做到科學計劃、靈活安排,嚴格施訓。二是訓練要講究循序漸進,堅持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先分解后連貫原則。三是關注心理狀態,適時增加心理訓練針對不自信、恐懼參訓者,增加團隊拓展活動,消除緊張恐懼情緒,營造團隊合作氛圍,體驗成功的樂趣。
2.2創新訓練方法,優化訓練內容
體能訓練伴隨參訓者整個軍旅生涯,組訓者應選走“老路子”,多在創新訓練內容與方法上“下功夫”,訓練內容提倡因人施訓,因才施訓,個體差異大,訓練水平層次不同,組訓者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思路,探索訓練方法,多開展針對性和分級訓練。一是專項訓練前針對訓練水平相對差的參訓者,進行針對性訓練。二是根據運動多元化原則,專項練習與力量、耐力和靈活性等素質練習相結合,既保證連貫完成整套技術動作,又確保體能儲備,避免損傷。
2.3強化基礎身體素質,著實打牢體能基礎
基層單位組訓者應根據不同項目發展特點,重視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突出核心訓練。身體素質是基礎,力量素質的提高有利于肌肉、韌帶等組織對身體的保護,耐力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增強持續運動能力,速度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參訓者快速完成動作,柔韌、靈敏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完善技巧和技術,心理素質的增強是完成障礙動作的心理基石。軍事體育訓練應明確體能練習為主,技術練習為輔的訓練理念,強化身體素質練習,著實打牢體能基礎。
3 小結
軍事體育訓練傷病在部隊體能訓練過程中難以避免,但可預防和降低發生頻率。軍事訓練組訓者應從制定訓練計劃謀劃,通過適當的訓練內容、科學的訓練方法手段和合理的引導教育來預防訓練傷病的產生,減少部隊非戰斗性減員,切實為強軍興軍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
(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院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