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
摘要:課賽融合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對標學科競賽內容實施模塊化教學并引入“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將競賽成績納入課程評價體系,能夠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
關鍵詞:課賽融合;教學模式;國際貿易實務
作為經濟貿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國際貿易實務旨在培養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熟悉與貿易相關的法律、慣例,同時還具備跨文化溝通同能力等高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目前,“課程講授+模擬實訓”的教學模式是大多數學校的選擇。然而,隨著知識結構的更新迭代和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新形勢對人才的培養更高要求,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呈現出了諸多不足。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積極參加由中國貿促會主辦的“商務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賽)”,希望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的是“課程講授+模擬實訓”的形式。這一教學模式彌補了課程講授“紙上談兵”的不足,讓學生充當貿易商,在平臺和系統里完成整個貿易環節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好地使學生在貿易模擬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然而,經過若干年的模擬實訓教學,其不足之處也日益顯現。
首先,盡管模擬實訓有一定的仿真性,但其實質是模擬訓練,不能夠在一個開放的系統里面更好地鍛煉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傳統課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而實踐能力僅僅是一種低階能力,二十一世紀的大學教育應該旨在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高階能力的提升。高階能力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傳統的模擬實訓往往是給定的商品、商家,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里進行模擬操作,訓練的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熟練掌握程度,而這與真實情景下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脫節現象。真實的國際貿易實務是在一個開放系統里進行的,客戶的甄選、供應商的篩查以及產品的創新等等都需要貿易從業人員具備更高階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往往只能在真實的環境下才能進行。
其次,校內實訓軟件雖然種類繁多,但是總體而言滯后于國際貿易實務的發展。初步統計,國內包括Simtrade、TMT、步驚云等100多種軟件,盡管軟件的選擇面較廣,但軟件的開發滯后于國際貿易實務本身的發展。國際貿易規則的修訂與貿易模式的發展使得軟件的更新換代明顯滯后,特別是近年來跨境電商大有取代傳統國際貿易的形勢,傳統的實訓軟件已經很難滿足新的需求。對開發商而言,軟件的更新換代關系到其的經營成本的上升,對高校而言,采購成本的增加往往因為軟件滯后性使得額外支出不能夠得到相應的補償。
二、課賽融合新教學模式的改革
由于傳統的“課程+實訓”模式存在諸多的不足,近年來,課賽融合的新教學模式成為了一種在有條件的地區廣泛開展的新型教學模式。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影響較大的學科賽事是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的“商務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賽)”。作為學校學科競賽的A類賽事,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積極參賽,在2020年的國賽中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嘗試推行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首先,對標競賽項目實施模塊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高階能力。學科競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早在1968年,西方學者Torrence認為學科競賽有利于提高學生創造力,而創造力是指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Lampel(2012)在研究企業創新中發現,競賽是獲得實踐創新的源泉,他提出競賽設計與創新解決方案,有助于改進課程教學傳授的技術手段和教學方法。目前對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權威賽事之一就是“商務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賽)”,該賽事主要由知識賽和實踐賽兩部分構成。知識賽為個人賽形式,依據國家標準《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GB/T 28158-2011),由賽區組委會組織進行,機考方式進行,主要考核國際貿易業務運營及國際結算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實踐賽為團體賽形式,由知識賽合格的選手自行組成團隊。各參賽隊以企業(模擬出口商)名義參賽,洽談出口商品限定為日用消費品、食品、玩具、紡織服裝、工藝品和電子產品等。競賽內容包括參展計劃書(中文)、展位海報設計與商品陳列、新產品發布會(英語或小語種)、商貿配對貿易談判(英語或小語種)四個部分,分別占總成績的10%、20%、20%、和50%。從競賽內容來看,不僅考查的是學生對業務知識的掌握,更多的是考核創新能力和決策力等高階能力?;诖?,我們對傳統的國際貿易實務按照業務流程安排教學內容改為模塊化教學和任務引領教學。對標實踐賽,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可以分為會展策劃與管理模塊、國際貿易基礎知識模塊和商務英語與貿易談判模塊以對應相應的競賽環節和能力培養。
其次,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引入“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新模式。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課時數有限,想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如此多的教學內容是不可能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實施教學方式的改革成為了勢在必行?!胺D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來老師來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以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的優勢,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發掘線上精品課程。教師根據課程的需要,建立課程網站,整合各項教學資源,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改革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將競賽內容和表現納入課程評價體系。正如前文所言,參加學科競賽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而課賽融合能夠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以獲得競賽較好的成績,同時也可以促使課程改革和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為了更好地“以賽促學”,教師可以適當地調整學生成績的比例,將競賽的表現納入最終成績,使參賽變成學生的一種正向激勵。
課賽融合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應用性強、涉及面廣,傳統的“課堂講授+模擬實訓”已經不能夠滿足教學要求和對學生高階能力的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總結和提升,使課賽融合這一新型模式得到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百福,徐小薇,聶青.進出口貿易實務教程[M].7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
[2]唐俏,賴紅波,羅芳.“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課、訓、賽、證”一體化的實踐探討[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91-296
[3]陸智強,李紅玉.基于學科競賽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智庫時代2019(46):169-170
(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上海?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