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玲


浙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以“加強通識教育,提高科學素養,拓寬專業口徑,發展個性特長,增強職業技能”為宗旨,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培養一專多能的創新型綜合人才為目標。近些年尤致力于通過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提升人才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確保為社會輸送能迅速適應職場的優秀畢業生。
一、畢業生就業概況
從播音專業建立十八來的就業方向來分析,畢業生的就業走向大致是以下幾個方面:
從上圖可以看出,播音系畢業生從事媒體行業和在企事業單位就職的比例幾乎持平。占第三名的是教師這個崗位。
因此,除了保持播音系的專業特色、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持播音能力的提高之外,我們還必須在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中加強學生思政內容的學習、文字水平的提高、文宣活動組織能力的提高、教育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的學習。
有幾點變化可以分析出:
1、繼續求學比例加大
2、媒體行業就業基本持平
3、其他單位包括企業或者學校等教育機構比例加大
4、自謀職業比例基本持平
二、基地目的
可見,兩個大的就業方向是媒體和企業。播音專業在兩年前與杭州文廣集團合作建立了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為他們去媒體就業做了充分的適應和準備。人文學院與萬事利集團合作開發一個和企業合租建立的產教融合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
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于1975年,經過45年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家以絲綢紡織、文化創意為主業,輔以生物科技、資產經營、金融管理等多產業的現代企業集團,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繼上海APEC會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后,2016年9月,舉世矚目的G20杭州峰會上,萬事利絲綢再一次用文化創意與高科技綻放出了中國絲綢的古老魅力,為B20峰會、G20峰會提供包括絲綢國禮、絲綢藝術品、絲綢禮服、絲綢新材料等數十個項目的定制服務,向世界來賓彰顯出絲綢之府的國際魅力。
萬事利集團地處杭州江干區,是一個以絲綢文化為主業的現代綜合企業集團,在企業文化宣傳、博物館解說、產品廣告宣傳策劃、產品宣傳或展會活動視頻制作、展會禮儀服務等崗位上,集團為人文學院幾個專業的學生提供大量實習實踐的機會。浙江工業大學—萬事利集團產教融合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主要針對人文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和漢語言文學等四個專業提供實踐教學場所,根據這四個專業的不同特點,分別將學生安排在不同的崗位進行實踐教學。
三、主要舉措
1、實習基地運行機制與管理體系。
明確建設目標,人文學院與萬事利集團和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與分工,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推進實踐基地建設各項任務的順利開展。
2、建立產教融合師資隊伍,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
“引企入教,引教入企”,遵照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構建有針對性的實踐教育方案,實踐基地的指導教師隊伍由人文學院四個專業的部分教師和萬事利集團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共同組織實施實踐教育。
3、建立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評測制度,推動就業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在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到底取得什么樣的成績,是學院和企業關注的重點,也是實習基地所體現的終極價值。基地兩方負責人會同指導老師將制定一套評價方法,匯總每個學生在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活動的每個環節的成績,并采用優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等五個等級來確定實踐教學成績。
四、成果介紹
這三年里,我們建立完整規范的學生假期實踐教學建設模式,建立了完整規范的學生畢業實習實踐教學建設模式。播音系同學有幾十名參與到產學融實踐工作中,憑借語言和形象方面的優勢在展會、博物館解說、禮儀接待、后勤服務崗位參與實踐。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的同學也有幾十名參與了實踐和調研,在公司企業運作發展理念、產品廣告創意以及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都學習到很多。由于絲綢文化的博大精深,依托絲綢文化的萬事利集團有濃厚的企業文化情結,對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的宣傳非常重視,對于文字功底的漢語言文學的同學非常青睞,這些學生在產教融合教學實踐中參與各項宣傳文本的寫作,得到了鍛煉。同學們的學習收獲和感悟都形成了學習報告或配合ppt的展示分享給廣大在校生。
總之,高校播音系的同學在產學融實踐基地中獲益匪淺,為就業拓展了知識面和實踐能力,增加了成功就業的砝碼。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