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星雨 張雪婷 汪珊
摘要:本文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深入研究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有效路徑。首先簡要闡述了河北農業大學現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探索實現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對促進河北農業大學高效發展和提高其人才培養成效的重要意義,然后以實現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為目的,提出實現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三點有效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2-0154-02
基金項目院2020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課題立項計劃“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路徑的研究———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課題編號:JRS-2020-1164)。
創新河北農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構建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僅是踐行十九大會議精神,落實黨的政策方針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現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培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構建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是河北農業大學應重視的現實工作。
一、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不全面,大學生對創新創業了解不深
在新課程改革發展后,河北農業大學雖根據當地教育部文件要求,在現有大學生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或是開設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課程體系,但由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涉及范圍廣泛,包含的學科內容也相對較多,河北農業大學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整體認識存在片面化,對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低于專科理論課程體系的建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了解不深。
(二)創新創業教育定位不準確,課程體系不完善
河北農業大學只是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一部分,并未將其納入專業教育的教學培養計劃,沒有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完善的學分保障制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并未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實踐類課程嚴重缺乏。應明確認識到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中的問題,創新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與培養計劃,實現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成效。
二、構建全程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培養我國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才可推進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1]”所以,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下,河北農業大學應以提高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人才培養新目標,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實現全程化育人。根據新時代實際需要,找準新的立足點、出發點,構建全程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堅持創新引領創業,落實河北農業大學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破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局限。全程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要求全程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必須是在“教”中“創”,在“創”中“教”,要以“創新自己”為目的,擺脫傳統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帶著“具有專業背景的項目”開展全程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新課改要求與新時代人才發展需求,更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河北農業大學構建全程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三、實現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有效路徑研究
(一)建立“項目+競賽+創業”三合一的全程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
所謂的“項目+競賽+創業”三合一全程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是指以專業教師與學生為主體,通過共同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活動,完成一個完整且高效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其中,三合一實踐教學模式中的“項目”是指以內容任務化的實踐活動為引導,以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為手段,為學生構建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創新創業項目,讓學生圍繞該項目進行學習與實踐。“競賽”則是指以科技競賽活動為載體,以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為目標,通過組織開展競賽類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通過參與此類實踐活動,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增強自身創新創業意識。這種競賽式的全程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有效打破傳統實踐教學中師傳生受的舊框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業”則是以學生所學專業為核心,制定“2+1”式校企合作模式,以兩年校內實踐、一年企業實踐的形式,讓學生到企業中參與相關創新創業實踐培訓。學生通過到企業中參與創新創業實踐,開拓視野,豐富創新創業實踐經驗與相關知識體系,充分挖掘自身創造力、榮譽感。“2+1”式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點亮青春的實踐平臺。
(二)構建“交叉互補、共享融通”的全程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
“交叉互補、共享融通”的全程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是集現代電子與通信技術、新能源技術、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與教學大綱為一體的一種多元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在這種教學平臺中,不僅可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在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中的有效應用,實現各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經驗的共享與融會貫通,還可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打破傳統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中師生關系僵化、生生關系僵化的問題[3]。同時,這種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大平臺,還具有豐富的校外創新創業資源,面向學生的專業較廣泛,既可為財經、物理、能源動力等專業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會,也可為電子信息、計算機、旅游等專業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會。這種全程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既有交叉互補又有共享融通,能分別承載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競賽訓練,科技項目訓練和創新創業訓練任務等實踐。
河北農業大學應把握這一機遇,積極構建此類全程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利用該平臺引導學生完成創新創業能力訓練與培養,打破學生專業界限,鼓勵學生進行專業交叉方面的研究。這既有助于豐富學生跨學科專業知識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新創業機遇、就業方向,也可進一步增強大學生跨專業協同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
(三)構建“全程化、科學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
構建“全程化、科學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是指高校應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與教育規律,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教育指導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4]。第一,要針對自身學習發展情況、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等,依據科學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建立相應課程評價指標,將該課程納入傳統教學考核體系,設立明確的考核分數與評價標準,完善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規章制度、理論知識內容、實踐教學環節,為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提供完善的課程體系支撐。第二,還應建立以專業教師、學生、同學為考核評價主體的多元考評機制,讓大學生在全程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中,能夠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考評方式,獲取最科學、最全面的考核評價結果,進一步提高對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認識。第三,河北農業大學在構建“全程化、科學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時,還應嘗試開設在線開放課程,采取線上學生自主、教師引導學習,線下與教師面對面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新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第四,邀請國內外知名企業家定期到校園內開展講座或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中的相關學習App,為學生開設“翻轉課堂—職場微課”,讓學生提前了解、接觸創新創業,認識到自己今后所需要涉足的領域,幫助大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業背景、社會發展形勢、企業文化,增強大學生對職業的認識與對創新創業的重視[5]。
四、結語
綜上所述,踐行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河北農業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既是落實新常態下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要戰略決策,也是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創業人才的現實需要。所以,只有認清新常態發展形勢,了解當代大學生發展需求,牢牢抓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這一機遇,實現大學生全程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才可促進河北農業大學更好發展,提高河北農業大學的行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曉倩,呂曉蘭,張悅,等.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分析———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3):84-85.
[2]張李娜.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基礎課研究———以河北農業大學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1):100-101.
[3]趙明媚,劉全明,李靜,等.新型職業農民視域下高等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析———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20(06):47-50.
[4]李久熙,孫維連,郭洪生,等.眾創空間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以河北農業大學創意工坊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19(06):62-65.
[5]田杰,時赟,武艷艷,等.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地方農林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19(04):6-11.
(薦稿人:楊勝勇,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