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解決問題”的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思維出現在了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開展“解決問題”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解析題目的準確程度,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蘇教版小學數學課程為例,發掘以往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同時探究“解決問題”模式在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中的相應優化舉措,希望能夠為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2-0063-02
引? 言
“解決問題”是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發展過程中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一種小學教學新理念。這一理念的重點在于培養小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1]。近幾年,隨著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改革的推進,“解決問題”思路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了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希望通過這一舉措的有效應用,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能夠更好地掌握小學數學知識,并為后續更深入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一、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中有關“解決問題”思維的應用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雖然這一模式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教學實踐效果,但是由于在我國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時間較短,教學中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對以往小學高學段數學課堂的分析,筆者認為,這一教學模式的現狀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教師捕捉問題信息的精準程度不足
從以往小學高學段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現狀來看,以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一課程教學環節,教師捕捉“解決問題”環節獲取有效問題信息能力不足,是目前教學實踐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2]。雖然相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信息的捕捉能力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受到教師信息捕捉能力的影響,學生提取問題條件的精準度也會降低,為后續解決問題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過分簡化解題步驟會提升解析難度
綜觀以往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實踐環節,可以發現很多教師都存在一定程度地“略寫”解題步驟的問題,尤其是當“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唯一時,教師更容易忽視對解題步驟、流程的講解。這一情況的存在,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解析問題的難度,同時還容易導致學生出現“跟不上教師思路”的情況,阻礙了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3]。比如,在以往的小學高學段數學“圓柱與圓錐”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很容易受慣性思維影響對這一問題解析過程中的相關流程予以省略,雖然這一模式看似提升了教學效率,但是,這一模式的存在很容易導致學生不能明確題目的解析思路,影響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理解,同時也為后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舉一反三造成困擾,影響這一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
二、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研究
在上述小學高學段數學中“解決問題”模式應用現狀的基礎上,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解決問題”訓練實踐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一)提升學生對問題信息的整理和理解能力
對于“解決問題”而言,如果要想實現預期的“解題”目標,教師首先應著眼于提升學生整理和理解題目中信息、資料的能力,使其能夠在紛繁的題目信息中提取出題目解析過程中所必須包含的信息內容,進而為后續學習“解決問題”指明方向,實現預期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環節的教學目標。首先,在這一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提高對題目中“情境圖”的重視程度,深度挖掘“情境圖”中可能會涉及的題目解析信息,以此提升學生對題目解析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4]。例如,在進行蘇教版“確定位置”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圖中能夠找到什么樣的位置信息”,引導學生對題目中的“情境圖”進行研究,逐步引導學生實現“情境”到“問題”的轉化,以此提升學生對問題信息的搜索能力。
其次,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篩選適合這一階段學生年齡特點的題目信息呈現方式,通過清晰、明確的信息排布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中想要表述的內容和問題,以此降低學生在短時間內提取信息的難度,降低數學“解決問題”的難度,同時提升這一環節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數學“圓柱和圓錐”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將題目中提及的信息排列在黑板上的方式,幫助學生對信息進行逐條分析,以此鍛煉學生的題目解析能力。
最后,通過對以往小學高學段數學題目的研究,教師可以發現部分題目中會涉及一些“干擾”性質的條件。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環節,教師也應適度提升學生規避“干擾”的能力,以此提升學生信息分析的效率。
(二)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數量關系的梳理相整合
在以往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數學題目都蘊含著比較明顯的數量關系。所以,在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實踐環節,教師也應著眼于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數學題目解析中數量關系的梳理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中的隱藏條件,以此促進后續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5]。例如,在進行小學高學段數學“可能性”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著眼于題目中蘊含相應數量關系的語句(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如果我手里有16個白、紅數量相等的球,如果我隨機抽取4個,那么我隨機抽取的這4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以此引導學生對題目中“手里有16個白、紅數量相等的球”“隨機抽取4個”等蘊含數量關系的語句予以關注,為其后續解決問題提供參考),提高學生對語句中數量關系的重視程度,以此降低學生后續“解決問題”的難度,提升這一環節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實踐的效果。
(三)優化板書,呈現詳細的問題解決思路
對于小學階段的“解決問題”教學實踐而言,為學生呈現更加細致、縝密的題目解析思路也是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能夠實現“解決問題”這一教學目標的舉措之一。教師科學地呈現解題流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厘清上述環節的問題解析思路,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后續解題過程中“舉一反三”,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小學高學段數學解題過程中涉及的各個重點問題,實現后續的題目解析目標。例如,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階段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環節已有的現代化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完整解決問題的流程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每個解題步驟,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的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教育發展對小學高學段數學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結合小學高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實踐,就成了未來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基于此,本文針對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為未來小學高學段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李白露.小學高段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江西教育,2020(15):59.
蔡同坤.問題解決過程中感悟數學:以蘇教版小學中高段學生數學學習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9(27):95-96.
符雙.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以“畫線段圖”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7(02):60-62.
張寧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98):89-90.
吳超.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N].中國組織人事報,2020-10-28(006).
作者簡介:袁嘉琦(1995.2-),女,江蘇南通人, 大專學歷,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