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龍
摘要:物理學科是學生初中時期新接觸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中學生學起來較為吃力的一個科目。教師如果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很有可能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將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本文就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引言
我們常說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智慧,而教學也是一樣,從現實生活出發更能夠挖掘知識的本質,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已經是必然選擇,為此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規劃,推動物理生活化教學進一步提高。
一、開展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一)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形成這樣的意識,也就是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當前,教學改革工作正在不斷向前推進,學校和教師紛紛轉變教學思想觀念,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教學工作,更加關心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此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枯燥的物理理論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熱愛。
(二)引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興趣能夠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教學課堂中來,從而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同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興趣,愿意跟隨教師的節奏學習物理理論知識,可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最終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不管教師在課上如何進行物理教學,都需要挖掘生活當中的隱藏的物理知識,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都是物理,從而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遇到的難題。
(三)有助于學生輕松理解物理知識
進入初中學期時期之后,學生每天需要面對不同學科各種各樣的知識,學習負擔十分沉重。而開展生活化的物理教學,能夠讓學生借助身邊的事物去理解生澀難懂的物理理論知識,從而不再畏懼學習物理。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弄明白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如果這些物理概念過于高深,學生學起來將會十分吃力,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此下去學生很有可能不愿意去繼續探索物理世界。教師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實現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去理解理論知識,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二、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帶入學生的實際體驗
中學生仍然處于一個愛玩的年紀,喜歡去探索新鮮事物。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去探尋知識,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熱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分析物理知識,然后將高深的理論轉化為容易理解的帶有生活氣息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比如在講到有關摩擦力的知識時,由于摩擦力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為了能夠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就可以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大家騎車想要停下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地面和車輪之間發生的變化?在擦黑板的過程中,黑板有沒有給你們帶來阻力?”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分別在玻璃和黑板上面寫字,然后要求學生將其擦干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明顯發現,不光玻璃上寫出來的字較為模糊,而是擦掉時比黑板要輕松的多。這樣學生就會產生疑惑,由此教師就可以將摩擦力的概念引出來,然后同學生探討造成摩擦力有大有小的原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提出生活化的問題
為了能夠提高通學生的有效互動,教師可以根據知識內容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同學習理論知識,等到學生基本掌握之后,給學生布置帶有生活化的問題,并通過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給出自己的見解,由此能夠檢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
仍然以摩擦力的知識為例,在探究摩擦力為什么有大有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驗證所能夠想到的影響摩擦力的因素,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素質,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比如當教師講完凸透鏡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帶領學生一同進行生活化的實驗操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去驗證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三)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初中物理包含的知識點錯綜復雜,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帶領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采用一定手段教會學生分析問題,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去解決物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能夠用自己的話去解釋各種物理概念知識,從而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說當講到有關壓強的知識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活化的小實驗,比如說將釘子、鋼筋、木板等物品帶到教師當中,然后在課上給學生演示將釘子釘入木板,之后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鋼筋能不能也釘到木板上面。如果不能,原因又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到課堂當中,又能夠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解釋理論概念,從而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有關壓強的知識。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實際同物理知識聯系到一起,從而促使學生超脫生活理解理論概念。不光在課上可以應用生活化教學,課程結束之后,教師也需要給學生布置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知識。
比如當學完磁場的相關知識后,為了能夠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磁力,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科技館親身體驗;而講完聲音的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和同學合作共同制作樂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應用到講過的知識點,從而有助于鞏固知識點,強化復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中學生而言,物理就像是難啃的骨頭,里面涉及了許多學生容易混雜的概念性知識。長期以來,初中學生的物理成績一直不太理想,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進行生活化教學,將難懂的知識拆分掉,有助于學生用常識去理解新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參考文獻:
[1]沈峰.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初探[J].科技風,2020(36):27-28.
[2]李守應.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2):70+72.
(湖南省耒陽市南京鎮中學?湖南耒陽?42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