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潘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全面發展,對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體驗感和參與度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小學數學學習方面,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帶動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教學,需要每一位教師的用心與努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緊跟教育發展進步的步伐,制定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案,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課堂教學參與度的提高和對于小學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與拓展,其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字】小學 數學課堂 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興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符合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在當代大背景下學校和家庭對于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充分重視。課堂有效性提高的主要目的是置換師生之間的主體與客體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自主權,對進一步對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都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因此,本文將基于當下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淺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堂有效性教學實踐的前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數學知識教學活動和學生數學知識獲取的主要載體,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從眾但不應隨波逐流,要積極的改造自身,用知識武裝自己,與時代相吻合,通過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熱愛。
第一、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老師,不要久居其位而喪失了對數學教學的自信心,少敷衍,多提升自我能力,在閑暇時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我知識,要深挖教材,對教材有充分的自我理解能力,根據自我理解整理出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第二、教師應看重數學學習的過程,減輕只追求數學結果為孩子們帶來的負擔。數學學習不僅是一個長期的活動教學過程,還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教師應循序漸進,注重學生的知識底蘊和對知識的理解概括能力,帶領學生探索數學學習的本質,不斷反復探索,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
“教”與“學”的結合構成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教師應不斷的更新自我觀念,分清教學的主次,積極做好學生數學學習路上的輔助者,將數學的有趣性積極展示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地使用自己的大腦,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二、提升課堂有效性教學實踐的措施
2.1密切師生交流,充分制定課堂計劃
師生關系的和諧與穩定是數學學習過程的奠基石,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畏懼老師有利于學生更加細心大膽的探索數學,提出對數學的見解;畏懼老師則會造成學生在上課時坐立不安,害怕被老師點名,害怕面對老師,從而造成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感。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充分的數學課前準備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它決定著課堂效果的好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計劃的制定時,不僅要根據教材邏輯,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要求,還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需要,通過先讓學生在課下進行下節知識的預習,收集存在的疑難點,重點講解他們不會的內容,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大有意義。
2.2準確把握教材,聯系生活實際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充分了解數學的發展歷史和演進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實現課內與課外的充分銜接。同時教師也應具備豐厚的底蘊,深入挖掘教材知識,在堅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潛在爆發力,能夠在生活中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
例如,在“米的認識”教學中,教師為讓學生充分理解“一米有多長”,可以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們對米的含義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內的桌椅,讓同學們利用自己手中的米尺,對自己的桌椅進行測量,從而了解一米有多長。教師也可以讓同學們在放學后對自己家的家具進行測量,通過多次測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一米的概念。
2.3與時俱進,豐富教學方式
我們提到教學方式的豐富性和多樣化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觀察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以輸入為主的教學方法,從而引發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數學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合先進教學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提升課堂進度,同時,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充分參與起來,每節課選取小教師,讓會的學生主動給大家講解知識,一方面能夠促進小教師對于知識的進一步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促進學生思考,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2.4專注教學漏洞,培養反思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數學教學是一個極其漫長復雜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未知數都是難以預料的,教師所通用的教學方法并不是對每一節課完全適用。所以教師要及時反思自我的數學教學方法是否存在問題,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所反饋出來的問題,對自我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糾正并靈活運用在課堂上。
2.4.1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為
學生是數學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直接的反映出本節數學課堂帶給學生的課堂體驗。教師應分清主次關系,在做到傳道授業時還應做到解惑,教師應減輕教學目標所帶來的功利性,多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對數學知識的接納過程。同時,教師不要急切地否定每一個學生,肯定學生為數學學習所付出的努力,耐心的指引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并以最大的努力克服。
2.4.2反思教學精彩之處
教師在教學時總會有一個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及時抓住課堂反饋情況,并將亮點不斷地放大,以亮點為依據不斷的對教學方案和教學方式進行改正,有利于教師在實踐中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為以后的數學教學提供參考,形成自己所獨有的教學風格。
【結束語】小學數學的認知和發展有利于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有利于教師通過學生這一主體反思自我教學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又有利于學生通過教師這一客體彌補自身知識的不足之處,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密切聯系,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實現課內外的充分銜接。
【參考文獻】
[1]鄭玉琴.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28.
[2]楊潔華.深度學習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5):194-195.
福建省德化縣尚思小學?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