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生產一體化進程也在進一步加深。經濟形勢瞬息萬變。現如今經濟的運行主要以國際貿易為主,這一現象也促進了要素流動的加快。在經濟全球化之前,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要素積累,這一方式忽略了要素流動本身對經濟帶來的促進作用。隨著各國經濟學家在這一方面的理論研究逐步完善,經濟要素的流動也納入了分析的范圍。本文對當前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要素流動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素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
【關鍵詞】要素流動;經濟;國際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經濟提升都以世界貿易為主,經濟也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高低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來,跨國公司的數量不斷提高,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跨國公司的建立實現了不同國家之間要素的流動,促進了要素在國際范圍的流動,提高了世界要素流動的總量,對傳統的要素積累方式進行了沖擊,經濟增長機制和地區的發展都有賴于要素的流動。
一、經濟發展現狀
各國經濟的增長絕對不是閉關鎖國的結果,在國際貿易開展之前,世界呈現一種獨立發展的狀況。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和地理學家也對不同地域之間的貿易進行了深刻研究。世界市場形成以來,世界范圍出現了各大經濟貿易區,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與基礎。雖然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了經濟的發展有賴于各國之間的要素流動,然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地理知識的匱乏,地域間缺乏聯系,從而導致了經濟一直以緩慢的速度成長,直到航海事業的發展以及工業革命的出現才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1]。越來越多的國家也意識到只有將世界各國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夠促進自己國家經濟的發展。而跨國公司的建立則是對要素流動最好的印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發國際市場來到其他國家進行投資時,本國的勞動力和經濟要素在其他國家市場發揮作用。這種密切的聯系已然成為各國要素流動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標志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近幾年來,跨國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極大促進了世界各國在經濟范圍內投資活動的開展。通過相關數據的研究顯示,世界要素流動量在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迅速的增長,而跨國公司數量持續增長,也更加體現了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一些規模較大的跨國公司在建立了穩定的發展模式之后,其子公司數量也大大增加。與此同時,跨國公司數量的增加依然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國際投資的數量也在急劇升高,這一切都離不開世界范圍內的要素流動。與傳統的要素積累相比,要素流動的優勢在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得以很好的體現。
二、要素觀在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的運用
世界市場形成以來,經濟增長一直是各國經濟學家持續關注的問題,也是國家實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大了來說,經濟水平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往小了來說,經濟的增長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經濟發展不僅能夠提高就業率更加能夠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因此可以說經濟增長與我們息息相關。經過各國經濟學家的研究,目前世界已經形成了經濟增長特有的理論體系[2]。這種體系由于行程時間較晚,因此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也并不完善。這個理論體系的形成主要來源于經濟發展涉及到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展現出了經濟的運行和經濟之間密切的聯系。在以往的經濟增長理論中,國際分工工作是經濟發展主流,各國勞動力的區別也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雖然不同國家的工人能夠呈現出在不同方面的專業性。然而,如果將某一單一的程序交給一個國家的工人處理,則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在新的經濟增長理論體系中,需要對每個工人的工作內容進行特有的分工,既要發掘其擅長的工作種類,也要和合理安排生產力,采用勞動分工的功法更加能夠調整勞動效率。由于每個國家和每個行業的工人都存在著很大的勞動力生產差異,因此不同國家從事的業務也各不相同,以此來促進生產率的提高。能夠意識到分工的重要性對國際貿易來說也是一大進步,然而要想更高的提高生產率,還是要在世界范圍內更好地調動要素,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3]。
三、要素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
(一)要素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微觀效應
從人均實際產出的角度來說,經濟增長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各種要素之間互相配合以提高勞動效率,則需要多種要素相互組合。國際直接投資的要素包括技術,管理和資金等等,這一類整體被歸納為資本,而我們所說的要素流動則可以被認定為資本的流動過程。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輸出生產要素的流動過程中,資本流入國需要將流入的資本要素與原有的勞動力形式相結合,通過學習的形式不斷提高勞動力的生產效率,降低原有的生產效率,取長補短,互相完善與融合,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4]。除了勞動力之外,一些高級的管理人才也將作為一種要素流入到跨國公司所在的國家,這也有利于原有管理方式的改進與完善。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在要素流動過程中,流出國和流入國雙方都實現了邊際生產效率的提高,進而使雙方國家的經濟水平都呈現出了對外擴張的新趨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要素邊際生產率的提高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要素流動對經濟增長的中觀效應
要素流動改變了一個國家原有的要素結構,一個國家的要素結構主要是由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與此同時,它也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產品結構。因此,只有意識到要素流動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才能夠保證經濟不斷發展。不同國家的要素結構也互相不同,無論是總量上還是要素發揮的作用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如果要素僅僅在一個國家內部流動,則會導致這個國家的要素結構過于單一[5]。長此以往,完全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動態發展。一些國家發現了這一問題,于是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是要素在不同國家相互流通,形成了不同的要素結構。這大大提高了本國要素的靈活性,同時也可以使要素流動來展現出不同地區價格的差異。例如發展中國家可以直接接受發達國家的投資,同時引進了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模式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然而這一舉動也無法消除兩國之間要素存在的差異。除此之外,要素結構的變化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他展現了一個國家的資源狀況和資源配置狀況。產業發展說要素結構的影響很大,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產業體現出了不同的經濟增長速度,因此要想提高自身的經濟水平,則需要流動要素,以完善要素結構[6]。
(三)要素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宏觀效應
要素稟賦主要是一個國家生產要素的綜合體現。要素不流動時,要素稟賦將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而要素一旦開始流動,則國家會接納其他國家的管理模式和產業結構,本國家的要素結構則會發生改變。要素在流動過程中,要素的種類、數量也都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因此需要通過要素流動來激發閑置要素的潛能。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多依賴于供求關系。當供給增加時,市場處于擴張狀態則會激發經濟的增長。因此,將閑置要素發揮一定作用,不僅有利于解決國家內部囤積的要素,更加有利于完善經濟的發展[7]。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模式表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然而其根本上又存在很強的相似性。如果能夠站在互補的角度,充分發揮要素流動的重要作用,那么就會減少每年因要素閑置帶來的虧損,使多余的要素能夠在經濟市場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國際貿易系統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正面促進效果。從全球的角度來看,要素流動不僅會改變全球的要素配置情況,更加會是要素在世界范圍內重新布局,不斷優化全球要素的配置水平,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跨國公司的不斷建立,國際投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這展現了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而要素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的增長過程中,要素流動也展現出了其獨特的作用。因此需要通過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了解要素流動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國家的要素結構,提高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龔海林.產業結構視角下環境規制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2]張遼.要素流動、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發展[D].華中科技大學,2013.
[3]孫麗環.勞動力流動對中國工業集聚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3.
[4]錢凈凈.擁擠效應、勞動力流動與城市規模體系演進研究[D].南開大學,2014.
[5]常野.要素流動對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15.
[6]薛安偉.要素流動視角下中國產業升級的路徑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
[7]王笳旭.新疆人口空間動態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