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平
摘要: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轉變相對老教材來講,多了圖片與創新欄目的加入,而針對這些創新點,如何實現教學策略的調整,從而迎合新教材的創新,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讓地理授課不再刻板生硬,充分釋放新教材的魅力,讓地理的授課也可以變得生動活潑,不僅能夠學到全面的地理知識,更能為高中生活的學生緩解壓力,實現高壓態勢的緩解,而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老教材的傳統教學方式基礎上,實現新教材創新授課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地理新教材;精細化;生活化;多樣化;多媒體+教育
引言:
高中地理在高中科目中一直有著比較弱勢的地位,且教育內容相對來講比較枯燥,導致很多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接受度大大降低,隨著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推進,很多創新的形式,讓高中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認知得到了較大轉變。比如“活動”、“閱讀”以及精美圖文的增加,不僅讓地理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化,也成為地理課程自身一個華麗的轉型。那么,結合地理新教材的轉變,如果在教學方式上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那么對于地理新教材的轉變無法實現轉變的目標和效果,所以,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結合地理新教材,與時俱進,在傳統教學方式之上實現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創新授課方式+地理新教材的雙重創新,從而實現地理授課的新突破。接下來,筆者將通過以下方面對如何通過調整教學策略有效應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轉變:
一、結合地理新教材的“閱讀”課,豐富地理知識的精細化
地理新教材實現了全新的改變,而這些改變不僅僅是形式的改變,更是對知識深度及層次的轉變,比如地理新教材“閱讀”欄目的加入。很多人認為“閱讀”相對來講,在語文學科更適用,而地理大多為碎片化的知識,但也正因為是這種思想導致對高中地理知識的誤解。高中地理知識相對初中階段而言,開始有了精細化的要求,比如對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和季風氣候等一些氣候問題一樣,如何實現對氣候的準確掌握以及精準區分,只有掌握原理,通過精細化知識的閱讀,才能實現對知識點的理解。就傳統的授課方式而言,針對氣候知識的理解可能更多的就是對氣候相關概念的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總結和整理,針對“閱讀”的加入,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在授課過程中實現對原理的講解,因為只有通過專業解讀可以避免學生對字面的碎片化記憶和理解。理解才能更好的記憶,通過原理的掌握讓學生學會知識點的總結,從而能夠實現舉一反三,根據規律、原理的充分理解,從而達到地理知識的精細化掌握。
二、結合地理新教材的“活動”課,讓地理知識能夠生活化
地理新教材的轉變,不僅僅增加了“文”的形式,更是增加了“活動”的方式,較大程度的豐富了地理知識的展示方式,而這些轉變就直接促進了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讓高中地理從“文”到“理”的轉變。如果說高中地理知識的靈魂“閱讀”,那“活動”絕對是地理授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活動可以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加上高中地理本身就是需要結合活動記憶的知識。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五章《植被與土壤》(人教版)一節中,融入了“活動”欄目:觀察家鄉的土壤,通過與生活的結合,將地理知識更加生活化,讓學生可以意識到,地理科目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不單單是《植被與土壤》這一章節,還有其他更多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的活動,而這些活動的加入,讓地理知識更加生動有趣,也能更加全面的提升學生對于高中地理課程的興趣及參與熱情。
三、結合地理新教材的“圖片”課,讓地理知識形式多樣化
地理新教材的最直觀改變,就是豐富了“圖片”形式的加入,這種直觀生動的展示形式,較以往傳統的大篇幅字符描寫而言,更能吸引學生參與到高中地理的學習中來。高中地理的學習,很多知識都搭配了相關的圖片說明,這些圖片不僅僅是對概念生動形象的展示,更是第一時間吸引學生進行全面的理解。地理新教材圖片的加入,不僅僅適用于概念解讀環節,很多知識點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知識以全新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一節的“活動”欄目中:通過地質年代圖表的形式了解地球的演化歷史,通過時間線的串聯,讓學生對地質年代有了更加形象的了解,教師在授課時完全可以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實現創新教學的轉變,融入思維導圖的概念,通過思維導圖的加入,實現對知識的總結和系統化了解。從而更好的應對地理新教材的轉變。
四、結合“多媒體+教育”深入開展,豐富地理知識展示渠道
隨著“多媒體+教育”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在傳統教學方式中都融入了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實現了知識展示渠道的多樣化。結合地理新教材的轉變,教師可以做到與多媒體教育的深度結合,比如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時,在有限的圖文展示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更全面的展示,讓學生能夠對地理知識有更全面的理解,從而實現系統化記憶。比如高中地理選修一《宇宙與地球》(人教版)的介紹,如果傳統的教學方式,會比較側重于對概念的死記硬背,但結合多媒體教育方式,完全可以實現視頻化展示。且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增加課外補充,比如通過相關紀錄片的形式對宇宙與地球做更多層面的了解,讓宇宙與地球不再只是概念化的文字。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如何調整高中地理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有效應對,不僅需要教師結合地理新教材做出教學方式的創新,更需要所有教學參與者的共同創新,結合以上總結方式,期待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實現更多新突破。
參考文獻:
[1]侯文海,蒲仲鈺.淺談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優點與教學策略[D].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魯獻榮.從傳統教案走向現代教學[J].蘇南科技開發,2007(7).
慈利縣第一中學 湖南省 張家市 42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