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子煦
【摘 要】學分制是高校教學改革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的標志。本文通過分析學分制的演變和特點,結合實驗教學的過程,將學分制引入實驗教學,制定、促進和規范實驗教學學分制的組織和管理辦法。引導一些理論課程向實踐環節轉變,落實學生熱情主動參與學習,保障教學效果高位運行。
【關鍵詞】學分制的演變;實驗教學學分制;組織和管理
學分制是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就是用學分計算教學量和學習量,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教學管理制度。實驗教學在計算機類課程中占比較重,是其實驗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繼續、補充、擴展和深化。實驗教學學分制管理是學校學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變長期以來施行的重課堂教學,輕實驗教學的教育模式,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落實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
一、學分制的演變和特點
學分制是由學年制、學年學分制逐漸演變而來。早期的學年制是指學生在四年的大學期間,修滿各年度的課程和學時,成績合格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當學生遇到生病、事假、留級等原因不能在四年內完成學業時,就可能肄業,學年制的弊端會顯現出來。隨后有了改進,衍生出過渡階段的學年學分制,一般是在原有學制的基礎上,最多再增加兩年,學生利用增加的時間段降級跟后續班級重新修讀,成績合格領取畢業證書。期間,根據培養計劃,給每門課程加上權重不一的學分,學分的出現,最初只是在教同一門課程的不同教師之間選擇,學年制的影響依然不能完全消除。在這種學制下,學生升級、降級、留級、休學都是按學年計算的,所有學生經過同樣的年限、同樣的學習進度、同樣的學習內容,達到同樣的考核標準。每屆學生都是一張課表、一份教學計劃、一個課程體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多年維系著。學分制沖破了教育體制的束縛,能夠展現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個性成長,在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合理規劃學習時間,調整自身學習的知識結構。在市場經濟普及和深入的今天,高校學分制的改革也日臻完善,內涵不斷充實。學分制的特點如下:
(1)個性化的選課需求
為了實現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發展,學生可以在學校提供的“海量”科目中,依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特長,選擇喜歡的課程學習。選課給學生賦予了充足的靈活性和自主權。在課堂上、在實驗室里、在電腦旁、在手機平臺上,到處活躍著渴求知識的學子。
(2)放寬專業和班級的約束
新生報到,學校按35人的規模編列一個個自然班。為了學分,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因為選課,會集中在一個選課班學習,原有的自然班拆散。遇到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還要安排重修,統計重修人數,少了就插班重修,多了就開班重修。對這些臨時組織在一起的學生,幾乎沒有班級的認同感。
(3)淡化了學習過程的管理
學分制下,考試成績及格是學生拿到學分的保障。學生選課后,游走在擔任同一課程的多個任課教師的課堂之間。至于學生在哪個班學習、有沒有聽課、做作業,管理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教學過程不能保證,學生成績也就不能保證,針對這個弊端,許多高校指定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必修課一律采取整班選課。
(4)擴寬了學制界限
學分制也是遵循學制四年的基準,班級正常畢業的學生在多數,少數拖后腿的學生需要反反復復的重修,拿足相應的學分才能畢業,當然每年匯總結果,放棄學業的也時有發生。學分制擴寬了學制的上限,展示了學校真實的開放力度和博大的包容胸懷。
二、實驗教學學分制
實驗課開設的多寡、優劣,能否形成完備的課程體系,獲得與理論課并駕齊驅的地位,甚至超越,是高校如今教學改革率先勇敢破解的困局。取代單調的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教學地點的變換,更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革命。實驗教學學分制是指將學分制引進實驗課,它建立的基礎是學生自主選讀實驗課,教學單位唯有提供數量種類繁多的優質實驗課程,才能吸引學生去選修,實驗課程體系的壯大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資源投入、學校定位息息相關,結合市場調研,通過用人供求關系找到實驗課程設置的方向和意義。
實行實驗教學學分制,是以實驗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設備為平臺,深度融合,既能增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還有利于提升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教學和管理水平。同時,對實驗裝備、實驗室建設、實驗室開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分成為評判學生學習實驗課量與質的計算單位,對督促學生參與實驗、研究實驗,改進實驗都有很大的震懾作用。
三、實驗教學學分制的組織和管理
實驗課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課件、實驗儀器、耗材應該一并納入人才培養規劃,把各專業的培養方案、考核目標融入模塊式實驗教學項目和進程中,規定各類實驗課程的學分組成,每學期最低學分的達標要求,以此形成開課、選課、修課的憑據。實驗課程的培養方案,由驗證性實驗教學、綜合性實驗教學和設計性實驗教學三個臺階構成。
(1)實驗課的選課原則
學生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在校園網選課系統公示的實驗課目錄中選修。選修遵照實事求是,量力而為,多選、少選、不選都被視為錯誤行為。學生選修實驗課時,參考實驗課程給出的學分,先行課先選,后續課后選。同修關系的課程,同時選修。教務部門在研判指導教師人數、實驗室容量等因素,對學生的預選進行認定、調整,經學生確認或二次申請后定稿,生成個人課表。實驗課程不得申請自修、免修。學生不得以其他課程的學分來代替。
(2)實驗教學過程
實驗教學在實驗室完成,授課的方式有點對面講解,有點對點輔導,教師留心觀察學生在實驗中的操作,即時指出操作的不當之處,身體力行詳解、示范正確的操作步驟。學生的奇思妙想,對接著教師的妙語連珠,答疑解惑是貫穿實驗教學活動周而復始的主旋律。
(3)實驗考核和學分評定
實驗課程的考核選用百分制、五級分制和兩級分制,內容包括實驗報告、課程總結。學生單人單臺設備獨立運行,實際操作是解答實驗報告羅列問題的良方,熟練的動手能力感染和激發同學們的求知熱情,也讓同學和教師刮目相看,成績合格給予學分也就順理成章。
四、結束語
實驗教學學分制已在高校運作多年,進展緩慢,制約的要素頻繁,但應用前景一片光明,以計算機類課程舉例,大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office高級應用、VB程序設計等等,轉變為實驗課程是可行的。培育應用型人才,應從教學的方式入手,教師的辛勤努力,伴隨信息化的助推,為我們的教學改革輸出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馮向東, 周洪元, 創新源于實踐, 華中科技大學,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