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瑩
摘要:小學英語教室中,高質量的課堂活動設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趣味化、漸進式的活動設計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趣味;活動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優質的課堂活動設計,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活動設計要得體、適合,既能和生活實際相關聯,又富有趣味性和邏輯性;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既能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潛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如何優化英語課堂的活動設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設計生活化的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性
英語是語言,是交際工具,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英語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源于生活,生活是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是連接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橋梁。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一個有效的、有深度的課堂活動,一定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一定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活動。生活化的活動注重教會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回歸學生的生活與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要注重設計生活化的活動,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二、設計趣味化的活動,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對一個人從事某種活動有著深遠的影響。從學生心理發展狀態來說,趣味化的課堂符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發展趨勢與成長軌跡。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低年級學生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有限,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更傾向于形象思維。因此,針對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設計趣味化的課堂活動,讓英語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設計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二冊Module4 Unit1Thisismyhead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正確理解身體器官單復數的區別,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句型的用法,教師可以把名詞單復數的對比練習設計成“小猴子摘香蕉”的活動——也就是把有關身體器官的單詞的單數形式和復數形式在PPT中通過香蕉的形象呈現,“小猴子”要根據所看到的不同圖片來挑選合適的“香蕉”。通過這樣的活動,本來枯燥的名詞單復數的對比練習,變成了“幫小猴子摘香蕉”的趣味化活動,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正所謂“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樣的活動設計,既能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因此,設計“趣味化”的教學活動能使英語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潛能的同時,也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設計層次遞進的活動,讓教學更富邏輯性
小學生的認知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的漸進過程。英語是門語言學科,習得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習中,越來越多的英語知識需要學生們自己思考、摸索、總結規律,這就需要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更富有邏輯性,以便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自己設計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積極地體驗、理解和應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去掌握學習的內容。課堂上設計的不同活動既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又是實現教學目標達成的一個整體。活動與活動之間既要互相強化和鞏固,又要逐層提升。
例如,在設計外研社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二冊Module7Unit2Shecouldntseeorhear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文本的理解把教學活動分成三個步驟。首先,針對課文事實的理解。Whatsthetextabout?學生會帶著教師的問題快速進入文章的學習,展開對文章的第一次閱讀。其次,是對文中語句的深層次理解。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辨認、選擇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再次,就是發散思維的訓練。這類問題是對課文文本材料的拓展,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深層訓練。針對這篇課文,教師可以拋出論題:“如果你也是一個看不見聽不見的殘疾人,你是否也能像海倫一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呢?”學生們會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訓練。他們既能感受到海倫作為一個殘疾人的自強進取的精神,也能體會到自己作為一個健康的正常人所應該努力前進的方向。這樣的活動設計,既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也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
結語
總之,優質的課堂活動設計是一節好課的靈魂,而教學目標的達成勢必依賴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趣味性且螺旋式的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一定會讓課堂的教學目標自然而然地達成。教師要深刻領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宗旨,時刻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在優質的課堂活動中習得語言知識,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激發其英語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朱智賢,林崇德.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岀版社,2002:15-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岀版社,2012:20-21.
[3]陳俊,包天仁.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M].長春:吉林教育岀版社,2004: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