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婷
(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近年來社會老齡化速度急進,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在我國占比13.32%。針對該問題,我國政府確立了9073的養老格局,表明90%的老人將會在社會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另外我國自古起來就有“養兒防老”的說法,也符合大多數老人的養老期望,因此,居家養老的主流思想將會持續很長時間。而隨著養老問題日益嚴峻,大量的養老服務需求,醫療是提升養老質量的重要一環,如何通過科技的力量使老人更加有尊嚴地度過晚年生,是我們當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于老年人。按照老年人身心狀況以及需要提供幫助的程度將老年人生活能力劃分為3種狀態: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及介護老人,其中自理老人是指生活自理能力完善的老人,日常生活無須他人照顧,本次的研中定位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理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各項機能的逐漸衰退,老人面臨著視覺、聽覺、觸覺伸直是語言能力逐漸下降的生理問題,從而逐漸影響感知能力的變化,身體機能的變化等等,主要表現為對于身體機能等各方面的控制能力減弱,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感到疲憊,肌肉萎縮等情況,往往表現在操作控制力變差、活動不便、體力衰退、健康下降等,多種機能的變化也會逐漸影響老人的心理健康,如焦慮、憤怒、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老人的日常生活。由于老人在社會中角色的變化是影響老人心理變化的主要原因,社會角色逐漸向家庭角色進行轉變,相對帶來的社會失落感為首要原因,從而帶來安全感的下降,控制感不足導致的缺乏歸屬感等等,最終都容易成為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隱患,從而威脅老人的生活質量。
智能養老是基于物聯網技術下的新興養老模式,通過新技術的運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為老人的養老生活提供新的思路。通過運用物聯網相關的傳感技術、RFID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等新型方式,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實現互通。一方面,老人通過運用相關產品,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產品進行控制,服務于生活;另一方面用以擴大生活的需求,提高生活中的安全性,為生活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
市面中醫療類智能產品目前發展并不完善,其中一部以硬件為主,結合相應的軟件操作平臺,對智能化產品進行操控,這樣減少了對于用戶區域的限制,同時也方便操作,節省操作的時間,另外針對用戶需求進行的智能化設計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目前,市面上醫療類智能化產品主要側重健康管理方面,健康管理是對個體及群體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以及預防的全過程,主要以可穿戴設備、家庭管理終端、檢測設備、傳感設備為主,對用戶進行健康檢測并及時提供醫療反饋,其中檢測類產品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有血糖類、血壓類、體溫類為主,包含日常常用并較為關注的一些數據的測量,操作較為簡單,通過對于基礎數據的檢測,形成及時性數據反饋,目前的產品適合應用于大眾家庭,針對老年人使用的家居智能化產品還較少。
目前國內市場上,和家庭健康管理終端相類似的家庭健康檢測類產品有很多,這些高科技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支持,但是本身操作復雜,特別是信息交流界面操作難度較高,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和認知程度的不斷下降,造成了用戶在使用上極易出現認知障礙和操作失誤。而這些產品在給出相關測量數據后,并未給出科學的診斷,用戶依據本身積累的醫療常識進行主觀臆斷,極易造成診斷偏差。另外,該類產品在家庭中以獨立存在為主,缺乏產品之間的聯系,在使用中難以實現消息連接,從而進行整體化的身體狀況管理。
其次,老年人身體情況普遍比較復雜,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慢性病癥在老年生活中極易爆發,并且有些病癥需要每日操作,實時監控,及時聯系專業醫生進行科學的分析,因此,在醫療系統中,除了居家健康管理系統,應與其中所涵蓋的相關者包括了醫院及醫生、社區醫院及社區醫生、政府及健康管理師等專業機構進行連接,從而實現信息互通共享,用戶的數據通過終端軟件上傳與醫院、社區醫院的醫生共享,為用戶進行線下和線上的具體指導,從而得到專業方面的具體反饋和科學指導,強化對用戶的管理效率。
最后,部分老人受傳統健康理念影響,不愿意前往醫院等相關機構進行健康檢查或者治療,相關的科學信息不完善,治療方法以土方、偏方為主,為治療增添了很多的額外風險,因此,在居家生活中需要普及相應的科學的養生事項、病癥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從而降低他們的患病概率。
面向居家養老醫療產品智能化系統的研究,系統的運行主要建立在家庭的系統上,結合老年人的切實需求,依托物聯網技術,搭建的智能交互平臺,在平臺上通過系統串聯,產品間彼此可獨立使用,從而提升老年人在家庭養老環境中的使用體驗。
居家醫療系統主要通過家庭健康管理終端可以長期的收集和監測用戶的健康狀況,并儲存用戶的健康信息,通過云平臺將存儲的健康數據傳輸到相關的專業管理中心,從而與醫生遠程醫療服務,并可結合平臺實現平臺共享,方便專業健康管理中心為用戶量身打造,定制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居家醫療中主要包括醫療監控和日常健康記錄兩大部分,醫療監控主要針對慢性病、血壓監測、血氧監測、膽固醇等主要指標型數據進行檢測,結合大數據檢測結果,將所得數據提供給醫院、健康咨詢機構等多層健康服務提供商,對患者提供專業服務。日常健康記錄主要針對日常體溫、體脂記錄,運動記錄、睡眠質量記錄等,不僅可以記錄日常變化,也可以對醫療監控提供參考數據。
居家醫療是老人在養老的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在居家醫療的過程中,一部分要進行日常的監測,并對于日常的監護資料進行收集,上傳于云端,形成個性化檔案以便供子女親屬,以及醫療人員進行參考;另一部分是與專業的醫療的機構進行遠程連接,指導老人在家居環境中如何進行科學的養生,對于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地通知醫療機構和家屬進行緊急救治,以減少在過程中的救治風險,與醫生實現平臺共享和遠程醫療服務,如圖1所示。

圖1 家居醫療系統主要內容 圖片來源:自制
老人在居家養老的過程中,主要由家庭、社區和專業的醫療機構承擔著對于老人養老的重要責任,醫療系統處于居家養老系統中的重要一環,架構于養老系統中,維持系統的運營。親人作為與老人密切聯系的關系人,應與社區和醫院共同擔負起維護老人居家養老生活安全舒適的責任。社區是政府主導下的由政策引導和法律監督的福利體系,應積極承擔起對于維護環境安全,設備維修等責任。醫院是保障老人健康的重要場所,為老人提供專業的健康養老訊息和救治方案,因此在居家醫療方面起到主要責任,居家養老醫療智能化系統的運行則主要依托著三方協同運行,提供必要設施服務和上門服務,同時也可以將志愿者納入體系中,作為社區服務的重要補充。溝通與醫療這兩方面則需要以親人和醫院負責,同時可以連接相關醫療健康管理平臺,保險公司等后續保障平臺,積極維護老人養老的醫療工作。但是醫療及社區本是隸屬于政府管轄,該程序的運營過程中還需要由政府進行主導,提供社會幫助,同時督促系統的順利運營,以保障老人在居家的過程中得到舒適安全的養老環境,如圖2所示。

圖2 居家養老智能化系統的運行模式 圖片來源:自制
面向居家養老的家用智能化醫療系統研究,是在以用戶的居家使用需求為出發點,結合物聯網等新型科技技術,整理市面已有產品,將醫療產品進行整合,構建居家養老醫療系統,并針對系統的運行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模擬,為居家養老醫療智能化模塊提供更多的可能,也為用戶擁有更高質量的晚年居家生活提供更多設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