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平 江生忠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
企業規模和產品多元化策略是企業管理決策的重要內容。在各種行業中,企業的規模、產品多元化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都是理論工作者和從業人員所關心的重要問題。同樣,在保險行業,對于企業規模和產品(險種)多元化策略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財產保險公司是我國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財產保險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行業分化也逐漸顯現。大型財產保險公司不僅占據了市場的絕對份額,而且在經營過程中實現了較高的盈利;與此相對的是,大量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經營虧損問題,推進我國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發展已成為整個行業的重要任務。
在國內財產保險市場行業分化逐漸擴大的同時,我國保險業的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2019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修改《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為放寬外資險企的準入限制、推動保險業順利實施對外開放提供了法治保障;2019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落實最新的保險業開放相關政策。
長期以來,中外資財產保險公司在公司規模和產品多元化程度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講,中資公司相對外資公司在規模上具有顯著優勢,外資公司在進行產品多元化經營方面更具優勢。在當前金融大開放的背景下,具備產品多元化優勢的外資保險公司預計將以更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在助推我國保險業改革的同時,也將給中資保險公司,尤其是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帶來較大的競爭壓力;而面臨更加寬松監管政策的外資保險公司,在如何重新確定公司規模目標和提升產品多元化程度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
因此,在以上研究背景下,本文針對我國中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問題展開研究,探尋不同公司性質下公司規模、產品多元化程度這兩項企業重要戰略決策指標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為中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如何動態調節公司規模與產品多元化程度兩大目標策略,以達到更好的經營績效水平提出對應的建議。
目前,學術界直接研究保險公司規模和經營績效之間關系的文獻相對較少,大部分關于保險公司規模的研究是對公司的規模經濟狀況進行實證檢驗,在檢驗過程中,大部分研究將所有保險公司視為一個整體,并未進行中外資公司性質的區分。國外學者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針對保險行業的規模經濟狀況進行了大量的實證檢驗,國內學者對此的研究則起步于21世紀初,時間相對較晚。由于不同學者采用了不同的投入產出變量、不同的樣本數據以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得到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一些學者認為,保險行業存在規模經濟效應。Doherty(1981)使用C-D函數,對在加拿大經營的財產及責任保險公司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規模經濟效應明顯。黃薇(2008)使用非參數前沿效率分析方法,對1999—2006年中國的28家主要保險機構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中國保險行業存在規模經濟。然而,一些學者的實證研究結果則顯示,某些地區的保險行業也存在著規模不經濟現象。OttoToivanen(1997)使用二次成本函數,對1989—1991年芬蘭非壽險行業的規模經濟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芬蘭的非壽險業存在著輕微的規模不經濟現象。張偉等(2006)運用DEA法對我國壽險公司的規模效率進行了檢驗,發現我國的壽險公司沒有實現規模經濟,較大規模的保險公司經營效率并不高。
還有一些學者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規模經濟狀況會隨著公司規模等級的變化而有所改變。Cummins和Xie(2008)對于美國財產保險業的研究、Biener(2012)對于36個國家的財產保險業的研究均發現,中等規模公司的規模經濟程度要比小型公司和大型公司更好。國內方面,林嘉楠(2008)使用超越對數成本函數,對1998—2006年中國16家保險公司的規模經濟進行檢驗,發現整體上講,我國保險公司具有輕微的規模經濟效應,但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并未比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效應更顯著。
在產品多元化策略方面,直接研究公司產品多元化程度與經營績效之間關系的文獻較為豐富,大部分文獻是將所有保險公司視為一個整體,較少進行中外資公司性質的區分。自20世紀70年代起,國外開始出現針對保險公司多元化經營問題的研究后,大量的實證研究探討了產品多元化與保險公司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保險公司的產品多元化問題。目前來講,實證分析尚未得出一致性的結論。
一些學者認為,產品多元化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有正面影響。Hardwick和Adams(2002)對于英國壽險公司的研究表明,實行多元經營的人壽保險公司的增長率高于專業經營的人壽保險公司。崔惠賢(2013)使用84家保險公司1999—2010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保險產品多元化對經營績效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但也有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產品多元化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有負面影響。Liebenberg和Sommer(2008)使用美國財產保險公司1995—2004年的數據,構建多元線性模型;Luhnen(2009)使用德國財產保險公司1999—2005年的數據,利用DEA方法進行分析,均認為產品多元化會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產生負面影響。之后,Pavic和Pervan(2010)、Cummins等(2010)和Shim(2011)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國內方面,張強春、王志芳(2014)使用我國60家主要保險公司2007—2012年的數據,利用GMM方法進行分析后,也認為保險公司的產品多元化對其經營績效有負面影響。
還有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產品多元化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Elang、Ma和Pope(2008)對于美國財產保險公司的研究發現,公司的會計利潤和TobinQ值會隨著業務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國內方面,許莉等(2010)、李瑞紅(2011)在回歸模型中加入了多元化水平的二次項后,均認為產品多元化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聶富強、石凱(2016)則使用面板門限模型,進一步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產品多元化程度的最優邊界進行了測量。
整體來講,國內目前尚且缺少針對不同性質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規模、產品多元化程度與經營績效之間關系的量化研究。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樣本公司分為中資公司和外資公司兩類主體,運用面板門限回歸和混合回歸的研究方法,對國內中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產品多元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以充分考察兩類不同性質的保險公司各自所具有的特性。
1.被解釋變量
本文使用營業利潤(OperatingProfit,OP)一值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根據微觀經濟學理論,企業生產活動的目標,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本文也以“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追求的績效目標。
2.解釋變量
本文使用資產總額(Asset,AS)一值來衡量保險公司的規模,使用調整的赫芬達爾指數(Adjusted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AHHI)一值來衡量保險公司的產品多元化程度。一般在運用赫芬達爾指數測量多元化程度時,需要對其做正向化處理,處理后的結果稱為調整的赫芬達爾指數。

式(2)中,Pi表示該公司第i類險種的保費收入占該公司總保費收入的比重。產品(險種)多元化程度越高,AHHI指數就越高。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于《中國保險年鑒》。在刪除數據缺失值后,共獲得24家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十年平衡面板數據。其中,中資公司14家,外資公司10家。2008—2017年24家公司的AHHI指數見表1。從測量結果可以看出,各家財產保險公司之間的多元化程度均有所區別,而且各公司歷年的多元化程度也有所改變。

表1 2008—2017年24家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AHHI指數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本文的樣本是平衡面板數據,每個變量的觀測值均為240個。從表2可以看出,營業利潤與資產總額兩項指標數值過大,因此在進行計量回歸時,將對其進行中心化處理(減去由所有數值計算得出的均值并除以標準差)。

表2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按照中資、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分類方式,分別繪制公司規模和經營績效之間的散點圖(圖1)、產品多元化程度和經營績效之間的散點圖(圖2),從圖中可以發現,中資、外資公司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兩圖中0代表外資公司,1代表中資公司)。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規模分布較為集中,公司的經營績效與資產規模之間無明顯關系;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受資產規模的影響則十分明顯,兩者之間呈現出顯著的倒U形關系,即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會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呈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

圖1 外資、中資財產保險公司AS與OP的散點圖與擬合曲線
從圖2中可以看出,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較為穩定,并且與產品多元化程度之間存在著微弱的正相關關系;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波動較大,與產品多元化程度之間的關系不明顯,但隨著產品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績效的波動幅度逐漸趨于穩定。

圖2 外資、中資財產保險公司AHHI與OP的散點圖與擬合曲線
1.面板門限回歸
面板門限模型是估計、檢驗面板數據變量之間非線性關系的重要模型之一,其基本模型(單門限)為:

其中,qit被稱為“門限變量”,γ為待估計的門限值。根據門限值,可以將樣本分為兩類,并估計出不同類別樣本的系數,從而進行比較研究。
根據示性函數1(?),可以將模型更加簡潔地表示為:

根據圖1顯示的內容,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與公司規模之間表現出明顯的非線性關系。本文將采用面板門限回歸的方法,檢驗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與公司規模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門限效應,并在此基礎上,計算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最佳經營規模。利用所收集到的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相關數據,構建式(5)面板門限模型:

其中,γ為待估計的門限值,β1和β2為待估系數。根據前文假設,β1應為正值,β2應為負值。
2.混合回歸
混合回歸認為,作為研究對象的所有個體都擁有完全一樣的回歸方程。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的數據放到一起,像對待截面數據一樣進行OLS(OrdinaryLeastSquares)回歸,其基本模型為:

根據圖2顯示的內容,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產品多元化程度之間呈現出微弱的正相關關系。本文擬采用混合回歸的方法,來檢驗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產品多元化程度間的關系。利用所收集到的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相關數據,構建式(7)混合回歸模型:

對于混合回歸“不存在個體效應”這一基本假設,必須進行統計檢驗。參考陳強(2010)使用的LSDV法(LeastSquareDummy VariableModel),在原混合回歸模型中,引入“樣本公司個數-1”個虛擬變量,來考察樣本公司的個體效應問題。根據表3,回歸結果顯示,半數公司的個體虛擬變量并不顯著,因此筆者認為不存在個體效應,可以使用混合回歸。

表3 LSDV法個體虛擬變量檢驗結果
本文使用Stata13來實現對14家中資財產保險公司規模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面板門限回歸分析。面板門限回歸命令采用王群勇(2015)開發的xthreg命令。從表4可見,回歸結果顯示門限效應高度顯著。

表4 門限效果檢驗
從表5可見,β1的估計值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β2的估計值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觀察β1和β2的估計值,雖然沒有達到圖1中的效果,即經過門限估計值之后,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變為負效應,β2的估計值變為負數,但是β1和β2的估計值從大到小的數值變化十分明顯,β1的估計值達到了β2估計值的15倍。這表明,當超過一定界限之后,中資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規模對經營績效的邊際效應有明顯下降,即中資財產保險公司前期的規模擴張能改善經營業績,但隨著公司規模的逐步擴大,其對經營績效產生的貢獻會越來越小。

表5 面板門限模型參數的估計結果
本文使用Stata13來實現對10家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產品多元化程度與經營績效之間的混合回歸分析。從表6可見,β3的估計值通過了概率為10%的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的產品多元化程度與經營績效之間的確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但是該正相關關系相對較弱。

表6 混合回歸模型參數的估計結果
1.關于公司規模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
在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中,公司規模與外資公司的經營績效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但是與中資公司經營績效之間的相關性較為顯著。對于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而言,公司規模的邊際收益呈現出明顯遞減的規律,說明適度范圍內的規模擴張有利于提高經營績效,但是過度的規模擴張對經營績效的貢獻會越來越小,甚至產生負面的影響。
2.關于產品多元化程度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
在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中,產品多元化程度對外資公司的經營績效具有輕微的正向影響,但對中資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雖然產品多元化程度對中資公司的經營績效未產生顯著影響,但是較高的產品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強公司收益的穩定性,對于公司整體的經營發展屬于利好因素。
1.關于公司規模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
(1)公司規模對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主要是因為外資保險公司的規模整體偏小,存在成本、費用無法得到有效分攤等問題,因此大部分外資公司尚未能成功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規模效應,即經營績效隨著公司規模的上升而有所提高。
(2)公司規模對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影響,且公司規模的邊際收益呈現出明顯遞減的規律,這種邊際遞減效應的產生主要是由于隨著公司規模的迅速擴大,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也隨之上升,從而導致產生了經營績效下降甚至經營虧損的狀況。
2.關于產品多元化對于經營績效的影響
(1)產品多元化程度對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具有輕微的正向影響,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在華外資保險公司的母公司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和較為豐富的經營經驗,因此在其將母國成功的產品多元化策略應用到中國市場時,經營風險相對較低,存在較大的盈利可能性。
(2)產品多元化程度和中資公司的經營績效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中資保險公司在險種經營經驗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差異較大。一些公司由于承保經驗和管理水平不足,導致新拓展的險種產生經營虧損問題。而另一些公司在拓展新險種時,由于前期調研充分、產品設計合理、經營管理嚴謹,從而降低了產生虧損的可能性,因此在提高產品多元化程度的同時,也提高了公司整體的經營績效。雖然產品多元化程度對中資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或者負面影響,但是整體上來講,較高的產品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強公司經營績效的穩定性。
2018年至今,我國進一步加大保險業的對外開放力度,在外資股比限制、市場準入條件、經營業務范圍等方面均放寬了相關限制。整體來看,擴大開放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保險業轉變經營理念,推動保險市場深化改革,也有利于促進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成長,從而幫助承擔并化解一部分國內市場上的風險責任。
保險市場的開放會促進市場的改革發展,市場的改革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開放,雙方之間互為動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我國保險市場進入全面對外開放階段的背景下,結合上文的研究內容,本文對我國中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如何選擇適當的企業規模和產品多元化策略,實現更好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1.對于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
(1)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首先應選擇管理能力范圍內的經營規模,不要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如果是出于公司發展戰略的實際需要,那么在擴大公司資產規模和業務規模的同時,要格外注重加強管理層能力建設,并及時推動公司組織結構的適應性改革,以確保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公司所掌握的資源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2)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應當在具有專業優勢的險種領域深耕細作,在保持該類險種良好盈利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形成自己的特色化競爭優勢。如果公司在保持某類險種專業化經營水平的同時,還存在額外的可分配資源,則可以進一步提高公司經營險種或產品的多元化程度,以增強整體盈利的穩健性。同時,中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應減少在不具備專業優勢或者缺乏前期經營經驗的險種領域投入過多的資源,以避免由于某項業務的虧損對公司整體經營效益的穩定性帶來過大沖擊。
2.對于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
(1)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應抓住政策限制放寬的歷史機遇,通過鋪設經營機構、擴大業務范圍等方式進行適度的規模擴張,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規模效應,穩定人員隊伍與經營成本,分攤業務經營費用,發揮公司品牌效應,提高公司經營績效。
(2)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應加大對母公司成功的產品多元化策略的借鑒力度,將其加以適當的本土化改造,并合理應用到中國市場上來,在發展高價值的保障型業務的基礎上,保持較高水平的產品多元化和業務多樣性,以實現在維持穩定經營的基礎上,提高公司的總體經營績效。同時,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應借用母公司成功的經營經驗,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結合中國的具體實戰,針對客戶在經濟社會發展、技術進步過程中產生的新風險、新需求開發創新型產品,以便在市場上搶占機遇,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特色化專業優勢。
除此之外,中外資中小型財產保險公司應秉持開放的經營理念,在相關業務領域進行溝通合作,發揮各自所具備的優勢,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促進構建保險業全面對外開放時期中國財產保險領域的嶄新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