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鄭佳新
摘要:鄭佳新教授認為小兒抽動癥基本病機為脾虛肝亢,濕熱內蘊,治法為清熱利濕,疏肝健脾。附臨床案例1則,為小兒抽動癥的臨床辯證與治療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小兒抽動癥 中醫治療 臨床經驗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094-01
小兒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是多發于兒童時期的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特點為面部肌肉、頸部肌肉或肢體肌肉的一個或多個部位快速的、不規則的、反復的抽動。以皺眉、眨眼、聳鼻、抬肩、踢腿以及發出清喉嚨聲、吸鼻聲等為主要表現的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1]。癥狀常在患兒情緒緊張和焦慮時更為明顯,嚴重時會口出污言穢語,難以自控。國外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發病率為4%-8%[2],而國內約有1.7%-3.9%的兒童發病,并且男孩多于女孩[3]。目前其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多巴胺系統功能紊亂及5—羥色胺功能失調有關[4]。西醫多應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多巴胺受體阻滯劑藥物進行治療,其治療時間長,并且伴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如嗜睡、震顫、肌張力高以及體重增加等[5]。中醫方面有藥物III期臨床試驗表明,中醫療效優于西藥,且不良反應較低[6]。現中醫治療小兒抽動癥被家長普遍接受并認可。筆者有幸跟隨鄭佳新教授臨證,鄭教授于門診收治一小兒抽動癥患者,治以清熱利濕,疏肝健脾,療效顯著。
1脾虛肝亢,濕熱內蘊為基本病機
本病在中醫古籍中并無病名記載。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云:“水生肝木,木為風化,木克脾土,胃為脾之府,故胃中有風,瘛疭漸生。其瘛疭癥狀,兩肩微聳,兩手下垂,時復動搖不已,名曰慢驚。”《傷寒明理論》卷三云“或縮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瘛疭。”故本病與中醫“驚風”“瘛疭”“肝風”等病癥有類似之處。肝脾在五行中為相克關系,小兒生理特點多為小兒真陰不足而致相火妄動,腎陰無法涵養肝陰,柔不濟剛,肝陽上亢而致肝風內動。肝在體合筋,開竅為目,故眨眼、皺眉及抽動等皆與肝有關。高巔之上,唯風可到。風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常傷及人體的頭面,引發顏面肌肉抽掣;風性主動,且善行而數變,其癥狀特點為病變部位多變,多個部位均可同時發生抽動,其頻率與強度也起伏不定。木旺克土,小兒自身“脾常不足”,脾為氣血化生之源,主四肢肌肉運動,脾虛則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出現肢體肌肉抽動。《幼科發揮》云“脾虛則吐瀉生風是也。”“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虛不運也可導致水濕內停,脾虛水濕與肝陽亢盛相搏結,形成濕熱。由上可見,小兒抽動癥多責之于脾虛肝亢,濕熱內蘊。本病的發生與其他臟腑也有密切關系。楊國華教授[7]認為,心主血脈,其精神之所舍,小兒“心常有余”,為陰虛陽亢,心肝陰虛之證,易出現煩躁、入睡困難等癥。劉弼臣教授[8]則認為小兒肺常不足,“風邪犯肺,引動肝風”,肺開竅在鼻,咽喉為其門戶,因此鼻部抽動,咽喉發聲皆與肺有關,故從肺論治。
2病案舉例
張某,男,8歲,2020年6月15日初診。主訴:不自主眨眼、聳鼻4年余。患兒4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眨眼、聳鼻、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診斷為“小兒多發性抽動癥”,服用多巴胺阻滯劑治療,但癥狀未見明顯改善。現癥見:患兒不自主眨眼,聳鼻,肢體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夜寐尚可,胃納尚可,舌紅,苔黃膩,脈弦細。既往患有腎病綜合征1年余,口服激素、雙嘧達莫片、骨化三醇膠丸等藥物。中醫診斷為肝風,辨證屬脾虛肝亢,濕熱內蘊。治以清利濕熱。處方以清熱利濕湯加減:黃柏15g、桂枝20g、連翹20g、車前子15g、茯苓20g、梔子15g、燈心草2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蓮30g、萹蓄15g、魚腥草30g、通草15g、雞內金20g、敗醬草30g、瞿麥15g、淡竹葉15g、石韋2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金銀花20g。14劑,日1劑,早飯前晚飯后分服。
2020年7月6日二診:患兒注意力不集中基本消失,肢體多動好轉,眨眼、聳鼻尚未見明顯改善,眠可。舌紅,苔黃,脈數。治以清熱利濕。予原方14劑,用法同上。
2020年7月20日三診:患兒眨眼、聳鼻次數減少,納可,二便尚可,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治以清利濕熱的基礎上疏肝健脾。予原方加當歸20g、丹皮20g、柴胡20g、白芍15g。14劑,用法同上。
2020年8月6日四診:患兒肢體多動癥狀基本消失,眨眼、聳鼻癥狀明顯好轉,上學后出現易怒癥狀,舌紅,苔薄白,脈沉。治以疏肝健脾,清利濕熱。處方:當歸20g、白芍20g、柴胡20g、甘草15g、薄荷15g、枳殼15g、香附20g、生麥芽50g、車前子15g、萹蓄15g、巨麥15g、百合20g、滑石15g、通草15g。14劑,用法同上。1月后電話隨訪,患兒癥狀均基本消失,恢復正常生活。
3按語
鄭主任根據臨床經驗對該患兒的病機進行了深入探討,小兒本就稚陰稚陽,而該患兒又患有腎病綜合征,長期服用激素這類陽剛之品,使體內有大量郁熱;腎病綜合征又有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水腫;水熱互結,從而加重濕熱內蘊機體。在治療上,鄭教授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應當以祛邪為主,處方選用清熱利濕湯,選方應用了大量清熱藥物,如舌草、金銀花、連翹、魚腥草、黃柏、敗醬草等;利濕藥物,如車前子、茯苓、通草、淡竹葉等。治療后期,濕熱之邪已除,應用逍遙散加減方,治以疏肝健脾養血。鄭教授認為除了藥物對小兒抽動癥的治療以外,家長的日常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父母應盡量給孩子營造輕松、舒適的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注意營養膳食,避免辛辣、海鮮、油炸等肥甘厚膩的食物;嚴格控制觀看電視的時間以及避免驚險刺激的電腦游戲,合理作息時間,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對于孩子的各種抽動癥狀父母不要給予過度關注與責備,適當多鼓勵孩子,幫助其樹立正確面對并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孩子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戎萍,馬融,韓新民,吳海嬌.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抽動障礙(修訂)[J].中醫兒科雜志,2019,15(06):1-6.
[2]Lawrence Scahill,Matthew Specht,Christopher Page.The prevalence of tic disorder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J].Journal of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2014,3(4)
[3]劉玲,江志貴,李微,梁惠冰,林艷.順德龍江地區小學生抽動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及其與微量元素的關系[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08):657-660.
[4]康蓓蓓,白曉紅.小兒多發性抽動癥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的現代文獻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5,28(04):93-96.
[5]楊靜,王平平,俞丹,黃亮,張伶俐,楊春松.中國抽動障礙患者西藥治療隨機對照試驗證據現狀與趨勢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8,15(03):181-185.
[6]胡思源,馬融,田恬,鐘成梁,魏小維,向希雄,丁櫻,呂玉霞,王雪峰,李燕寧.菖麻熄風片治療小兒多發性抽動癥肝風內動挾痰證Ⅲ期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09):1044-1049.
[7]陳歡,王紹華,楊國華.楊國華治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經驗[J].北京中醫,2006(10):598.
[8]夏桂選,徐榮謙.劉弼臣教授從肺論治兒童抽動障礙思路的形成及其治未病思想[J].中醫兒科雜志,2011,7(01):1-2.
作者簡介:田甜(1994-),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腎臟病,E-mail:tt201906847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