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霏雨
摘 要:文章為研究肌理效果在畫面中的運用,梳理了肌理的定義,分析了肌理語言的審美價值,得出了畫面中整體形象的塑造、個人感情的表達、藝術風格的體現都可以通過肌理效果得以實現,從而鞏固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新的生命力的結論。
關鍵詞:肌理;技法;畫面效果
肌理效果所涉及的是包括插畫在內的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作者通過作品表達思想感情并與觀眾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的重要紐帶之一。在插畫作品中融入肌理效果,可以將作品整體的精神與風貌等特質予以提煉升華,從而創作出獨特的插畫作品。本文將通過對肌理語言的定義、審美價值等的分析,研究其在插畫創作中為作品所帶來的視覺效果的增益。
一、肌理的定義
任何一件設計作品都是由許多基本因素組成的。在眾多因素中,形狀、顏色和肌理是最基本的元素,各種設計作品都是基于這三個要素組織和構成的。肌理可以理解為覆蓋在物體表面的一切現象,自然形成和后天形成的某些紋理都可以稱為肌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地球表面的物體,如河流、山脈、花朵、樹木甚至人類,都可以被認為是肌理。從藝術家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當作品以創作者的某種行為模式進行處理時,特定表面肌理會成為藝術作品中的形式要素,可以理解為藝術品的肌理。
二、插畫作品中肌理語言的審美價值
肌理語言會在審美意識的趨向到正式確立的過程中逐漸加強表現力,慢慢地將獨立審美傾向的特點初步體現出來。將藝術作品單獨拿出來進行分析時,我們要將其審美價值與肌理語言作為依據,而不能脫離作品本身。由于色彩、筆觸、光影等元素共同構成了肌理語言,所以我們需要從廣義和狹義的藝術創作角度出發來討論肌理語言的審美價值。
當我們在藝術創作層面去鑒賞肌理語言時,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從藝術作品的視覺美感來看,一件經過藝術加工的作品在被引入鑒賞過程后才算得上是一件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在鑒賞這一過程中,我們欣賞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畫面內容,還有其多樣的創作技法。不論是拓印、浸染、拼貼等這一類技法,還是樹皮、皮草、珍珠等眾多的外在的東西,這些都會成為重要的視覺要素應用在藝術作品中。我們賞析作品時,既會看到畫面的內容,也會感受到作品包含的獨特繪畫技法和材質屬性。當我們去賞析賽羅夫的《少女和桃子》《女演員葉爾莫洛娃》兩幅作品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會用細膩、輕柔的筆法來將少女的容顏呈現出來,體現其面容的光潤,用擦與皴的筆觸呈現老演員的面容。作者通過不同的方式將人物的內在與外在特征都充分地體現出來。藝術家在創作一幅藝術作品時,其高超的技巧可以通過肌理語言體現出來,肌理語言不僅僅承載著超強的感染力與情感,更帶給人視覺上的震撼。
其次,從肌理語言表現對象的本質美來看,肌理、筆觸等就是為了表現事物美好本質而存在的。以克里姆特《吻》為例,這幅作品畫面極具奢華,人物細節處理得當。我們放大畫幅,可以看到畫家為了營造背景閃爍發光的觀感使用了金粉來涂層,在人物的服飾上則用了閃亮的黃金箔片,顏色選擇上有著東方的傳統配色要素。畫家將金箔、貝母轉化為點、線、面等基本元素的拼貼,從側面渲染了浪漫、溫馨的畫面氣氛,表達出作者對于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性和創造力,正是細節的肌理語言處理構成了如此精美的畫面結構。
最后,在一件藝術作品中,其所有組成要素是否和諧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和諧美是由運用的色彩以及畫面的對比與平衡體現出來的。各個元素通過合理應用,最終呈現出和諧的畫面。例如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中的肌理語言——“點彩”,便能很好地體現出午后閑適之感。
從廣義的角度上看,藝術語言早就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以立體主義畫派為例,畢加索的《瓶、玻璃和小提琴》,圖像處理的關鍵是重建物體的完整形狀和圖像的整體結構,該作品畫面結構的組織和排列,并不是通過繪畫和筆觸來實現客觀的現實,而是在真實存在的材料與現實世界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和聯系。正是因為采用了這種肌理語言強化表述的手段,立體主義才成為西方現代藝術流派中相對重要的一股現代主義藝術力量。
三、肌理語言在插畫創作中的作用
(一)塑造整體形象
在插畫作品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肌理來塑造事物或平滑或粗糙的質感,而正是不同的肌理才能體現事物的獨特性。肌理對事物的表達并不像攝影藝術的真實再現功能那樣,能夠將創作者內心所追求的審美體現出來。藝術作品通常都是用二維平面的形式呈現出來的,但是肌理的獨特呈現則使人擁有了“觸覺”,能夠將作者的想法充分地呈現出來。
通常大部分古典藝術家自己會調制出白色來塑造肌理,然后用透明的畫法逐層繪制。在《戴金盔的男人》這幅油畫中,倫勃朗巧妙了運用了肌理技法,畫家堆積厚重的油彩來使人物的形象塑造有雕塑感,再經過循序漸進的上色步驟,將金屬感、浮雕感以及光感帶給觀賞者。人們能通過視覺感官看到老兵臉部的滄桑感與頭盔的質地進而感受到畫面整體的端莊與優雅,這便是肌理的呈現,可以使人擁有觸覺感受。其作品的內心情感也是通過畫筆的體積感展示的,這正是其價值所在。
克里姆特創作的《阿德勒·布羅赫-鮑爾像》裝飾風格非常明顯,他用貼金、灑金、瀝金的方法調和出更加豐富的顏色,用極具構成意味的云水紋樣、方格以及金銀色的圓點創造了該作品。在這幅畫中,主人公穿著一件金色帶肩帶的連衣裙,黑發蓬松,面部堅實逼真,棱角分明,脖子和手臂上珍貴的珠寶象征著主人公的財富。作者在人物的服飾的制作上用了閃亮的黃金箔片與貝母,表現出女主人公身份的尊貴。畫面給人金碧輝煌的感覺,給人視覺上的震撼,但是藏在富麗堂皇之下的,是人性的真實欲望和無法言說、百感交集的情感。
(二)表達個人感情
對觀者來說,可以通過畫家作品直視其心靈,進而對作品有更好的感知,而藝術家的內心情感可以通過使用肌理的方式展示給大家。透納是英國的著名畫家,其作品《暴風雪》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混亂,全幅都用了枯筆的筆觸且混合了多種顏色,讓人分辨不出顏色之間的界限。它給了人們一種瘋狂的動力,顯示出暴風雨來臨時抑郁和黑暗的感覺。蒙克的《吶喊》也是一幅表達強烈內心的著作,畫家粗獷的筆觸將各種景物融為一體。人們對時間飛逝的恐懼能夠通過流線型的肌理體現出來,從而將作者特有的情感與內心獨白呈現出來。
肌理效果可以刺激觀者的視覺神經,使人們感受到圖片所傳達的內涵。在畫面中使用肌理,可以給人最直接的視覺感受。
(三)體現藝術風格
藝術家將自己創作的個性融入作品中的同時,會帶有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這就是藝術風格。畫面上的肌理就是藝術家凸顯個性的載體,藝術家會將自己的創作風格、技巧以及理念都用肌理的方式呈現出來。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會在畫布、墻壁或者家用物品中用上大面積的圓點花紋,并且通常都是用對比鮮明的顏色并輔之以鏡子共同發揮作用,這就是其風格,也是其“波點女王”稱號的由來。同時,蕈類聚生這一造型也能夠從她的眾多作品中看到。如凡·高的條狀筆觸,使畫面帶有雕塑感。他拋棄自然界的光影,完全以浮雕般的筆觸和大膽簡單明亮的色彩來表現。不加調和的顏色越簡單,對于創作者個人情感的表達就越是有力。
四、結語
畫面的肌理與造型、色彩都是畫面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肌理對于藝術家而言通常是非常好的載體,這種技法不僅能完美地體現出藝術家對于藝術創作的情感,而且更加能夠突出藝術家的才情與能力,展現個人風格。肌理效果可以拓寬插畫創作的道路,我們在肯定肌理的研究與運用給插畫創作帶來優勢的同時,也需要冷靜看待此現象,積極創新。往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氛圍,肌理的產生發展到最終創新也往往能夠表現時代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次昭.藝術學基礎知識[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2]丁爾丁.肌理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15.
[3]張宏陽.肌理在油畫創作中的研究初探[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4]施坦伯格.另類準則[M].沈語冰,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5]袁志剛.心靈的痕跡:盧西恩·弗洛伊德不同時期作品中的筆觸肌理[J].美術大觀,2010(12):207.
[6]何善勝,候吉明.論油畫的肌理和材料[J].美術大觀,2010(1):17.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