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盼文
摘 要:肩部動作是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部分,是蒙古族舞蹈的標志性動作。肩部動作能夠調動舞者的手、手臂以及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并且肩部動作本身也是極具技巧性,能夠給人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讓觀看者體會到豐富的情感。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動作是重要的訓練內容,基于此,文章闡述了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系統地對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動作類型進行分析,總結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訓練技巧,從而提升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動作的訓練質量,使肩部動作更加具有功能性和感染性,讓觀看者體會獨特的蒙古風情。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訓練技巧
一、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一)展現蒙古族舞蹈的審美特征
肩部動作是蒙古族舞蹈的表現手段,通過多種肩部動作能夠展現蒙古族舞蹈的多樣化。同時,由于蒙古族舞蹈結合了手部、肩部、手腕等多種動作,因而其能夠充分展現蒙古族的文化藝術特征。蒙古族人民在表演舞蹈的過程中,能夠表現出自身剛柔并濟的特征,充分展現蒙古族帶給每個族人內心的信仰。在蒙古族的舞蹈表演當中,肩部動作是主要動作。馬背上的民族更加擅長使用肩部動作來表現自己的力量,這也能夠間接地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勞作過程,其舞蹈動作很大程度上能夠表現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能夠表達蒙古族人民的審美能力,肩部動作也成為蒙古族舞蹈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精妙傳達蒙古族舞蹈的主題
蒙古族的舞蹈是肩部動作隨著身體一起運動的,并輔之以手部、手腕等共同作用,從而給觀看者傳達出揉臂、硬腕等多種極具特色的舞蹈動作。根據生理學的理論分析,肩部動作在進行時需要結合人的上肢和人的胳膊、頸部共同作用。蒙古族人民在舞蹈過程中需要肩部連接各個部位共同作用,展現出極富情感感染力的舞蹈。蒙古族的舞蹈當中肩部動作的使用范圍很廣泛,也更能展現蒙古動作的多樣化。肩部動作是整個舞蹈動作的基礎,因此其對于蒙古族舞蹈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肩部動作也能夠更好地表現整個蒙古族舞蹈的藝術特征,使人感受到蒙古族舞蹈的力量。
(三)展現蒙古族人民的自信和豪邁
蒙古族舞蹈是體現蒙古族人民自信和豪爽的重要表現方式,與此同時,也能夠展現出蒙古族人民淳樸的風貌。蒙古族舞蹈既來源于生活,又能產生高于生活的意境,使蒙古族人民能夠收獲更多,也能夠體會到成長。蒙古族舞蹈可以傳達出蒙古族人民的自信和豪爽,也能夠更好地展現其民族文化。肩部動作是組成蒙古族舞蹈的重要一部分,其也能夠展現出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奔放以及奮發圖強的個性。
二、蒙古族舞蹈中的肩部動作類型
(一)硬肩動作
在蒙古族的舞蹈當中,硬肩動作就是指利用上身的肩部力量實現交替作用。硬肩動作要求舞蹈人員在跳舞時保持自身的輕松動作,同時還要把控平穩的力度,從而給觀眾展現出奔放外向的觀感。硬肩動作是肩部動作當中使用比較頻繁的一種舞蹈動作。比如:《盛裝舞》是蒙古族舞蹈中的群舞,其是由一群年輕的舞者通過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展現經典蒙古族舞蹈動作,其能夠表現蒙古族舞蹈中柔美的一面;在《草原上的薩日娜》之中,舞者能夠通過身體展現既端莊又生動活潑的一面,這種舞蹈能夠帶給觀眾最深刻的內心感受,也能夠讓觀眾感受到蒙古族舞蹈的魅力所在。
(二)聳肩動作
在蒙古族舞蹈中,所謂聳肩動作就是指舞蹈者通過肩部的連貫動作進行上下展開的交替動作,展現聳肩的姿勢。聳肩動作對舞蹈人員有一定的嚴格標準,需要舞蹈者保持肩部上下相平,根據肩部力量保持平衡,使得上下連貫,從肩部開始發力到向下放松進行平衡的練習。聳肩動作可以讓人感受到舞蹈人員的肩部力量,與此同時還能夠展現蒙古族人民豪邁而又自信的性格特征。蒙古族舞蹈中的聳肩動作又被稱為“笑肩”,顧名思義就是指類似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出笑聲時肩部的自然活動,當人們發出笑聲時,肩部會自然而然地上下顫動。在蒙古族舞蹈《草原姑娘》當中,舞蹈者就是通過一系列聳肩動作來展現舞蹈風格,通過這個舞蹈可以傳達出草原姑娘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特征。
(三)抖肩動作
抖肩動作也是常見的肩部動作,這個動作也就是俗稱的“碎抖肩”。抖肩動作要求舞蹈人員在表演時自然放松肩部肌肉,通過背部的力量進行抖動,從而帶動肩部動作的開展。抖肩動作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抖動的頻率要快,對于舞蹈者的動作技巧要求也相對較高。與此同時,舞蹈者還要保證下半身平衡,下半身不能隨上半身抖動而晃動。蒙古族舞蹈《頂碗舞》就充分融入了抖肩動作,其要求舞蹈人員在進行表演時,根據快板音樂的聲響一字排開,并背對觀眾。根據音樂的節奏感抖動肩部,使抖肩動作在鏗鏘有力的音樂當中更加具有力量。不僅如此,《頂碗舞》的表演者還需要保持頭部碗的平衡,不能讓頭部根據肩部的抖動而晃動,否則就會使頭頂的碗落地。這樣的舞蹈需要舞蹈人員充分協調自身的平衡,根據舞蹈力量的呈現帶給觀眾一種震撼的力量,讓觀眾感受舞蹈的魅力所在。
三、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訓練技巧
第一,加強柔韌性的鍛煉與伸展性的訓練。蒙古族舞蹈的肩部動作對于舞蹈者的柔韌性和伸展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舞蹈人員要開展大量的對自身柔韌性以及伸展性的基礎活動訓練。比如,舞蹈人員可以通過壓肩、側壓肩、拉背、后壓肩、肩繞環等基礎動作的訓練來鍛煉自身的柔韌性和伸展性,從而進一步加強自己對肩部力量的控制,提高肩部動作的表現力,為蒙古族舞蹈的肩部動作展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應當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舞蹈人員需要日復一日進行循環訓練。舞蹈人員在進行舞蹈學習之前,應當保證能夠進行足夠時間的肩部柔韌、拉伸訓練,從而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
第二,加強肩部動作的專項訓練。在蒙古族舞蹈當中,肩部動作已經有特定的模式,通過硬肩、抖肩、甩肩等動作能夠給觀眾展現舞蹈力量與情感的雙向反差。在肩部具備柔韌性與伸展性之后,就要對肩部力量進行專項的訓練。比如,在進行硬肩訓練時,舞蹈演員需要整個上半身之間充分協調,通過上半身之間力量的支配加強交替運動,這樣能夠在以后的表演中為觀眾呈現脆而不僵的舞蹈感受;在進行聳肩動作訓練時,舞蹈人員需要上下肩部垂直進行,保證雙肩的連貫性,從而能夠呈現向上時肩部提起、向下時肩部放松的動作特征;在訓練繞肩動作時,舞蹈人員需要整個肩部進行繞圓運動,這樣的運動需要肩部能夠靈活地在上、后、下之間活動。每一個肩部動作都需要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夠最終呈現熟練、優美的舞蹈,通過先單一訓練、后綜合連接的訓練過程有利于舞蹈者充分了解每一種肩部動作,并且體會不同的肩部動作需要呈現的力量。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既要保證訓練的準確性,同時還需要舞蹈者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通過長久的訓練最終能夠呈現出比較耐人尋味的舞蹈。舞蹈者可以從訓練中感受到不同的肩部動作的動作要領,從而熟能生巧,掌握各種蒙古族舞蹈。
第三,加強肩部動作與其他動作的配合。蒙古族舞蹈當中肩部動作僅僅只能作為一個分支,要想完美地呈現一段舞蹈,需要將肩部動作和其他動作結合起來,才能夠編排出比較完美的舞蹈,從而給觀眾傳達視覺的審美以及情感的沖擊。這一過程需要舞蹈者將肩部動作和其他動作緊密結合起來,協調各個部位的舞蹈動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舞蹈者在掌握肩部動作的過程之中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其與手部、頭部、腿部、腳部等部位動作之間的配合,只有各個部位搭配訓練才能將整個舞蹈動作完美地呈現出來。
綜上所述,蒙古族舞蹈當中的肩部動作相較以往而言有了更加深入的發展,其在舞蹈動作當中融入臂、手、腿、頭等相關部位的動作,深層次地挖掘藝術題材。傳統的蒙古族舞蹈更加專注于講述某一個故事,表現某一種情緒;現代的蒙古族舞蹈則更加注重對意境的渲染與呈現,更加專注于表現一種理想與精神。要想讓蒙古族舞蹈繼續發揚光大,必須從基礎抓起,把握蒙古族舞蹈的精華,也就是肩部動作的訓練。
參考文獻:
[1]萬剛.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的特征[J].大舞臺,2015(6):173-174.
[2]尚敏.蒙古族舞蹈肩部動作的重要性與訓練方法[J].大眾文藝,2015(18):170.
作者單位: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