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儀
摘 要:我國不僅幅員遼闊,擁有豐富的物質資源,更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許多地區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保留了豐富多樣的地方歷史文物,其對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時期下,我們應提高對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視,讓地方文物成為地方歷史文化最好的代言人。文章總結目前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力圖有效和系統地開展地方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
關鍵詞:地方文物;保護;利用
地方文物是該地區人民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其真實反映了不同地區的風土特質和人民生產生活面貌,又生動地表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與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內涵與文化價值,是研究、傳承并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素材。由于地方歷史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這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地方文物的保護與利用關系,以更好地發揮其獨特價值。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和人民思想的飛躍進步,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面臨全新的困難與問題,傳統固化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需要,我們應當更加積極地開展并探索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與新途徑,從而更好地發揮我國地方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一、目前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知不足
從我國目前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基本情況來看,部分文物管理者與利用者對該項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認知不足,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這使其在工作過程中缺乏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容易形成散漫懈怠的工作作風,既不能拓展工作思路與提升履職能力,也不能完成新時期下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有效措施的更新與推行,影響了相關工作的開展與進行。
(二)專業素養欠缺
除了思想認識問題以外,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欠缺也是制約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即使相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有著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熱情,但缺乏專業素養和缺少文物保護工作經驗,將導致其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陷入工作效率低下與工作成果不達標的困境。
(三)規章制度缺失
文物保護制度是保護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沒有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與形成相關健全的法律體系,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和系統性,違法違規破壞文物現象屢禁不止。另外,一些地方文物執法隊伍不健全、執法責任落實不到位,加重了文物安全的嚴峻形勢。
(四)政府助力匱乏
由于地方文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缺乏政府的資源傾斜將導致相關工作不得不面臨諸多困難,影響相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做好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工作人員對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思想覺悟
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讓其真正認識到保護和利用地方文物的意義,高度重視與自覺落實該項工作,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定期組織工作人員觀看紀錄片、影片等影像資料,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工作人員更直接地感受到地方文物保護利用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工作人員可以對地方文物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充分認識保護地方文物的有效途徑,深入理解高效利用地方文物的先進手法,借此提升個人思想認識與覺悟,將這些思想觀念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工作當中。
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召開讀書會、分享會等,通過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閱讀相關書籍并加強與同行業從業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交流分享與學習的基礎之上,組織工作人員以學習會筆記、分享會感言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地方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的理解與認識。在不斷的交流、思考與表達過程中,工作人員對其工作內容將會有更加深刻與透徹的理解,相關思想認識也會有所提高。
(二)提高工作人員文物保護利用的專業素養
除了加強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還要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效果,故需培養掌握專業知識與具備專業素養的專業型人才,并建立科學管理與利用地方文物的人才隊伍。
第一,選拔具有過硬專業能力的工作人員。地方文物保護單位在選拔或者聘用工作人員時,應當嚴格把控其專業資質和專業能力。相關單位應當進一步明確、精細化選拔聘用標準,并將這一標準嚴格落實到選聘工作中,以此提升地方文物工作的活力與生機,確保地方文物工作開展過程中人才資源的充足。
第二,對在崗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一方面,單位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到其他單位、高校進行交流學習,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單位定期舉辦培訓會,以實踐工作為出發點,針對工作人員的實踐工作能力進行系統的培養和訓練,以便于幫助工作人員更好地開展地方文化保護利用的實踐工作。
(三)健全文物保護利用規章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完備的地方文物保護與利用制度,才能對文物保護工作方向提供政策指導與制度支撐,以便更好地發揮工作人員的作用,使其專業能力得以施展。
第一,地方政府應當針對地方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的建設是開展和落實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規范基礎和制度保障。建設具體化與實用性的規章制度,明確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主體、原則和內容,落實相關權利、義務和責任,有利于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開展。
第二,地方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強化內部的管理制度。在內部管理制度中,進一步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細化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流程和步驟。此外,還要真正將文物保護責任落實到工作人員個人,讓工作人員樹立責任觀念,以此提高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效避免工作過程中出現文物損害問題。
(四)加大對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資源傾斜
除了人員建設與制度保障,地方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還需要政府提供的政策、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方面資源的支持。鑒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以及文物利用工作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第一,地方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不僅包括對地方文物的日常維護修補,還包括對文物的緊急搶救,這都需要一定的資金來保障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設立專門的項目資金用于開展文物保護工作。
第二,建立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監督機構。良好有效的監督是開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動力,有利于促進工作有序和高效進行。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將人民群眾納入監督體系中來,充分發動人民群眾參與對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監督。
第三,合理設置博物館等文物收藏和展陳單位的費用安排。相關文物管理單位可以就文物的展示和利用開發收取一定的費用,將此作為文物的維修養護資金。通過不斷增加資金儲備,從而更好地保障地方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開展和進行。
(五)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新時代對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提出新要求,然而由于存在人員不足、資金缺乏等問題,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該工作中已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圳市政府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事業,發動了公益性社會組織、金融企業和專家學者,形成了包含明確工作主體、穩定資金保障和專業技術支持的工作體系,建立了一個有效的運行機制,獲得了市民的認可和支持,促進全社會保護文物新格局的形成。地方政府應鼓勵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中,有利于調動更多的支持力量,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注入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一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改進與完善的地方,這不僅要相關部門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的思想認識,提高相關工作的管理水平,更要建立健全相關保護利用制度,對相關工作進行資源傾斜,才能更好地實現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目的,增加人民群眾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參考文獻:
[1]杜志軍.淺談如何做好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0):94.
[2]劉晉冀.淺談如何做好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3):148-149.
[3]趙靚靚.新時期如何做好地方文物保護利用工作[J].產業科技創新,2019(9):13-14.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