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從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策略分析進行闡述說明。當前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基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當緊抓,從而促進人才培養的創新發展,注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創建漢語言的應用型課程內容,緊抓人才培養的發展,從而為高校漢語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全新的發展視野。
【關鍵詞】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2-015-03
【本文著錄格式】梁祎楠.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22):15-17.
引言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發展,傳統的教育理念對漢語言文學的沖擊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當前學生的就業前景越發的嚴峻,并且就業的尺度以及空間也越來越窘迫。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的人文學科內容,在各個階段的高校當中都創建了這樣的課程內容。身為剛剛創建的地方高校,在高校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應當結合地方高校的全面發展來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使高校的人才培養符合復合型以及應用型的需求,創建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促進課程內容的進一步優化,深化教育以及人才培養的發展。
一、當前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高校的培養目標不夠確定
漢語言文學具有自身的特點,曾以深厚的文化積淀具備較強的優越感以及自豪感。但是在近幾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發展,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已經丟失了以往的優勢以及文化地位。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也在發生巨大的改變,但是對于高校來說仍然在死守傳統的觀念,并沒有對培養目標進行及時調整,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并且也沒有找到準確的定位,對于市場綜合發展需求更是沒有顧及,這樣一來,培養學生與社會實際需求就會造成嚴重的反差。
(二)課程內容設置得不夠合理
結合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大部分高校的課程設計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首先,課程的專業色彩以及理論色彩過于嚴重,嚴重阻礙了學生視野的進一步拓展,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極其不利,并且對學生在多個行業當中的領域抉擇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其次,課程的內容相對龐大,不具備時代的特點,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面相對狹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受大了嚴重的阻礙;最后,專業必修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之間比例失調,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基本功削弱,學生的語言文學修養也會逐漸下降。如果教師在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缺少統籌的安排,那么就會導致學生重視必修而輕視選修的內容。
(三)缺少有效的教學實踐
在漢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向來所重視的就是知識傳授,從而導致了輕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的教學當中也經常出現“滿堂灌”或者“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缺少對知識內容的進一步鉆研,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因此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應當積極地改善教學方式,應當從實踐探究的教學以及規則特點出發,進一步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促進學生自身多元化地發展。
二、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應用型人才培養不斷發展不僅僅是對教育事業、新型產業、新型技術的適應,同時也是面對我國經濟以及科技技術發展領域的重大創新改革。復合型人才以及應用型人才已經不再是教育的空想,如今已經成為市場的發展需求,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轉變,地方高校應當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改革。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養為抓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已成為地方高校實現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應用性轉型的應有之義和常規選擇。
(一)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想要滿足當前應用型背景下人才培養的需求,首先應當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創新是學生在面對社會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發展能力的關鍵。并且在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人才應當具備的就是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并且只有具備這兩種精神才可以將應用的想法落到實處。
(二)技能與知識的相互結合
當前教育的發展已經加快了步伐,對于應用型高素質的人才需求也逐漸增高,這里的應用型所指的就是知識體系的應用。例如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不光需要具備信息技術的知識,同時還應當對數據進行分析管理,全方位地了解知識,這樣一來才可以保證對工作當中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最終的結論。因此,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背景下人才是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還應當將知識與技術進行結合。在當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傳統理論人才的需求也有了較大的減少,主要面臨的就是既擁有理論又擁有技術人才需求,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應用型人才的發展。
(三)道德水平以及高素質的需求
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步伐已經加快,人才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也逐漸得到提升。首先,人才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素質,在漢語言文學的不斷發展變化當中,各種各樣的新事物以及新知識不斷涌現,因此,作為應用型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擁有終身學習的素質,并且素質是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新型的技術,從而確??梢苑袭斍暗纳鐣l展需求。不僅如此,人才還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工作過程當中才可以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也表現出來高素質道德水平以及高素質的要求。
三、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策略分析
針對以上的問題,地方院校應當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積極地創新,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改革,加強教學實踐,對課程進行重新規劃。不僅要對教學計劃制定合理的目標與落實,同時還應當培養高素質漢語言文學人才的發展,促進地方高校學生就業率的進一步提升。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的發展目標
1.從單一的發展走向多樣化的轉型
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個部門以及各行各業之間融合以及滲透越來越多,如果只是單一的漢語言工作者并不能滿足當前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由此可見,就應當在人才培養上進行創新發展,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各行各業領域對人才的培養進行方向的分流,從而發展成為具有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說,可以將本專業分流為語文教育方向、辦公文秘方向以及新聞傳播的方向,從而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以及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課程學習板塊。
2.從傳統面向現代漢語人才轉換
在以往的漢語言人才當中只是與語言工具以及書本來打交道,可以說對于現代技術以及媒介的發展十分陌生。在當前的時代發展當中漢語言人才不僅要可以熟練地運用外語以及漢語,并且還能有效地掌握現代技術的發展,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耍筆桿子并且還能扛起攝像機,懂得編輯與制作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當前以漢語言為載體的文化正在逐漸地面向網絡為主的多媒體文化發展,并且對人們所產生的影響也十分的重大。因此就應當培養漢語言文學學生不同的技能知識。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文化底蘊,就會導致現代技術以及媒體不能發揮出自身的作用。那種在文學、影視以及網絡媒體領域的創作型人才就會備受推崇。
(二)創建全新的課程體系內容
結合當前地方院校的發展以及辦學定位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應當根據學校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實行厚基礎、多方向的育人發展,創建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發展的課程體系,對以往的漢語言專業學生課程內容進行重修以及調整,創建全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主要以學科課程、專業知識以及漢語言文學的課程創建為基礎,從而促進課程教學的進一步創新拓展。
1.語文的教育板塊
這個部分是一個應用型的板塊,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語文教學以及語言教育科研。創建了有關語文教育課程體系、語文課件教學制作、語文前沿教育理論,以及基礎課程教育等等相關內容。
2.新聞傳播板塊
創建新聞傳播板塊相關的理論、實務、實踐性課程,從而促進學生文化以及新聞領域的進一步認知。
3.辦公室板塊
這屬于應用型的領域,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從事企業事業、機關文員以及文秘的能力。教師可以創建相關的文秘與公關的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從而培養學生寫作、行政法學、新聞采訪寫作等等能力的提升。
不管是對于師范還是非師范專業來說,“聽、說、讀、寫”都是應當全面掌握的,主要的區別就在于師范專業的對象是學生,主要的場地就是課堂,其中具備的特點就是“規范”;非師范專業的對象雖然也是學生,但是主要的場所就是社會,特點就是“致用”。對于這些來說,主要來自教學的實踐以及訓練。由此可見,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主要的出發點,精心設計教學的實踐環節,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漢語言文學專業當中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了解社會,從而感悟人生。為了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當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應當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審美觀念的提升,進一步升華學生的道德,這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當中基本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學當中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以及較高的道德境界,促進學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由此可見,將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職業素養進行相互結合,是促進教育提升的主要目的。將專業以及行業進行相互結合,使學生在進入到崗位上可以發揮自身的真正價值,并為企業做出更好的貢獻,真正實現了讓學生的職業素養滲透到社會企業當中,促進自身價值的完美體現。
(四)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學興趣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對教學進行不斷的創新,這樣一來才可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對漢語言文學興趣的提升,不斷提升學生的自身文化素養。大部分學生選擇進入到職業院校,希望可以在職業院校學到一技之長,有助于日后的發展。對于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來說,可以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后是否可以順利畢業,還有面試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會決定著是否錄用。 因此,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傳遞重要的知識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與職業相關的模擬展開教學,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促進了教學的實踐性。進一步讓學生明白自身漢語言文學表達能力的缺失,并且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
(五)整合寫作課程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發揮集體的優勢,強化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寫作的進一步發展。寫作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體現出素質教育。因此在改革發展的階段在教學寫作知識的同時也應當注重對寫作訓練的有效安排。但是從目前的情況可以發現,教學當中常常存在著局限性,在教學當中缺少寫作訓練的合理安排,并且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由此可見,應當促進寫作類課程的內容的進一步整合,在傳統的課程基礎上創建實踐寫作的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寫作訓練,從而形成良好的寫作類課程群。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承擔著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的重任,因此應當促進教育發展的落實。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地將教學內容以及職業素養進行緊密的聯系,并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展,立足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素養的教育。不僅如此,還應當更加重視教學內容與職業素養的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感知能力,從而使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因此,教師在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從應用型培養的目標出發,創建漢語言文學的課程體系,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教學。不僅如此,對于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應當從以往的人才培養上進行積極的創新,從而使學生更加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發展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劉禺杉,劉偉平.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9(12).
[2]徐漢暉,章瓊.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凱里學院為例[J].凱里學院學報,2016(1).
[3]李自國,萬偉成,莫運平.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應用型和地方性——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46).
[4]孫永蘭.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語文建設,2014(2).
[5]戴承元.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安康學院學報,2013(1).
作者簡介:梁祎楠,女,2000年生,湖北荊門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