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鑒于語文學科非常關鍵,與后續的高考緊密相關,為此,教師需要不斷改進語文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此,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影響,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閱讀教學方式,制定出科學的閱讀策略與元閱讀策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達到既定的語文閱讀訓練目標。本文通過闡釋閱讀與元閱讀策略的內涵,同時提出了閱讀策略與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訓練中的有效應用策略,從而有效提升閱讀策略與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訓練中應用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閱讀策略;元閱讀策略;高中語文;訓練;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2-137-02
【本文著錄格式】劉枚枚.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訓練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22):137-138.
前言
眾所周知,結合當前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要求可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勢在必行。在高中語文課程當中,閱讀知識的學習對學生而言非常必要,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高考語文分數。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之下,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直以來,教師開展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制定出來的教學對策并不科學,降低了學生閱讀的效率。為此,教師通過運用元閱讀教學策略,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自身的思維與想象能力獲得提升,凸顯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潛在的能力,達到了既定的教學工作目標。由此可見,科學制定出適合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后續的學習很有幫助。
一、閱讀與元閱讀策略內涵的闡釋
(一)閱讀策略內涵的解析
對于處在高中時期的學生來說,閱讀的東西十分多,特別受到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影響,教師為學生講解相關語文知識的時候,便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學習資料,對于學生而言,無疑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所以,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時候,必然將碰到不同方面的難題。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找準閱讀中的重點內容,加深個人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變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一般情況下,在閱讀策略當中,所開展的閱讀活動種類也是存在很大差別的,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借鑒。鑒于閱讀資料不一樣,使其獲得的效果也有所差異。比如,當閱讀材料內容的結構、特征、思想感情均不一樣的時候,文章作者借助閱讀的方式為學生所灌輸的內容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此過程當中,應該制定出具有差異性的閱讀對策,使學生系統、深入地了解與熟悉閱讀時涉及的字、詞、句等等,有助于幫助學生詳細掌握閱讀的結構情況。對于高中時期來說,對學生加大閱讀訓練的力度十分關鍵,旨在使學生能夠運用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進一步增強進行閱讀時涉及相關人物、主題思想等方面問題的解決能力。通常來說,制定出科學的閱讀策略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借助此項舉措,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碰到不同的閱讀文章的時候,均可以快速深入到其中,同時聯系個人的閱讀需要情況,提高其實際分析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對于從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對于此方面的忽視問題,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視,真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閱讀學習。
(二)元閱讀策略內涵的闡釋
所謂元閱讀策略,指的是對閱讀活動有效掌握的教學對策,設計此類閱讀策略的時候,應該參考閱讀訓練教學工作的目標與任務情況,基于此,合理安排閱讀計劃與時間,規范學生的閱讀行為,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此同時,有效監控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運用這類閱讀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密切聯系閱讀教學工作的需求情況,以那些主要的閱讀內容作為教學過程當中的重中之重,而那些不重要的閱讀內容只需學生粗略淺讀即可。在此過程當中,要求教師合理安排各種閱讀教學活動,如此,避免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不良影響。所以,語文教師通過借助元閱讀教學方式,可以系統掌握閱讀活動的開展狀況,以便保證閱讀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二、閱讀策略與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訓練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注重合理運用閱讀方案,凸顯出表層加工閱讀的功效
關于此種教學方式,可以闡釋為,基于學生接觸閱讀題目的前提之下,讓學生深入掌握閱讀文本構造以后,在大腦當中能夠加深對閱讀文本方面的印象,使學生能夠合理進行猜測、推理以及分析,從而逐步融入到閱讀文本情境中,以便完成閱讀文本信息的初加工。比如,教師為學生進行人教版高一語文《祝福》內容講述的時候,便運用了表層加工閱讀教學方法,首先緊密結合題目與文本體裁的情況,指導學生系統了解并運用這種記敘文體的閱讀方式,與此同時,幫助學生預測文本的含義,針對其中的祥林嫂形象加以科學分析,讓學生能夠詳細了解文章內容的思路,有利于學生理解祝福表層下的深刻含義。
(二)加大元閱讀策略應用的力度,以自我提問方式增強學生閱讀能力
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時候,要求加大元閱讀策略應用的力度,以自我提問方式增強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能力。通常情況之下,自我提問模式包含了下述幾個流程:其一,當教師為學生講解相關語文閱讀知識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求學生掌握閱讀學習的原因,當閱讀結束以后,可以從中獲得哪些收獲;其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應該深入掌握課文的總體框架與寫作思路,并且深入加以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與主旨思想的理解,在閱讀完以后進行反思;其三,不斷進行自我歸納與總結。比如,教師為學生進行人教版高一語文《論語》知識點講述的時候,主要應用了自我提問方式實現自主閱讀。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論語》的題材是什么?主要包含了哪些知識?其為何被叫作儒家思想的精髓呢?”在學生認真閱讀以后,并提問自己,能否采用文字注釋的方式完成翻譯語句的任務。假如可以實現,便可以準確翻譯段落;當閱讀訓練之后,提問自己存在無法理解的知識與否,最后加以總結和歸納。借助此項舉措,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
(三)合理運用元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事物多面性的特點十分明顯,應該以各個視角加以分析,獲取的最終結果同樣有所不同。對于語文教師來說,為學生講解相關語文閱讀知識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帶給學生一定的啟迪,以便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此,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使學生形成多視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教師為學生進行人教版高一語文《我有一個夢想》內容講述的時候,在正式開展閱讀教學工作以前,要求學生思索每個人有什么夢想,使學生自行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深入思考,結合個人的夢想與目標,和課文的作者實現緊密的聯系,并且利用自己的聯想能力,揣摩作者創作過程當中所處的社會環境與背景情況,以便讓學生能夠捋清楚文章的寫作思路,結合一些語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與主題的理解和印象,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成效。
三、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高中閱讀教學管理來說,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主要指標之一。根據有關閱讀理論可知,教師積極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可以增加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學會主動進行閱讀。為此,語文教師應該科學運用元閱讀教學方式,緊密聯系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編制出合理的閱讀訓練方案。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其閱讀知識的儲備量;另一方面,則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達到了閱讀教學工作的相關規定,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彥.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訓練方法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2).
[2]程素萍,王聰仙.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訓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8).
[3]錢浩.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訓練[J].時代教育,2017(24).
[4]李玉霞.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語文教學中的訓練分析[J].中學語文,2019(27).
[5]史瑞姣.高中語文教學中元閱讀策略和閱讀策略的訓練分析[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26).
[6]楊曉.閱讀策略和元閱讀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訓練探究[J].讀天下(綜合),2019(19).
作者簡介:劉枚枚,女,1983年生,安徽臨泉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