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田田
摘 要:中國美術史這門課程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總的來說是對美術作品及與美術現象相關聯的歷史事實的研究探討,概述歷史上各個時代的美術流派及美術思想,梳理美術史發展脈絡,研究美術發展思想。在當前教學中對美術史進行剖析,推動學生以發展的眼光去學習、理解美術課程,對其學習成長及思想品德培養都大有裨益。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對新常態下的美術教學進行探究分析,能更好地促進美術教學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美術史;教學研究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各民族經過長期發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思想,對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美術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個不同時期有著相應的時代特征,這使得中國美術發展史具有豐富且生動的文化特色。在當前美術教學中,結合新型教學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指導,探究適宜學生學習成長的教學模式,開展有效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全方面健康成長。
一、新常態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美術作為素質教育下的獨立學科,與傳統課程有很大不同。在教學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美術課程重在啟發學生對藝術的鑒賞感悟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根據以往的教學觀察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及學生對美術課程認識不足,覺得美術課程在實際生活中并無用處。這使得美術課程的學習時間被進一步壓縮,導致美術教學收效甚微,美術教學的實際作用得不到發揮。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方面健康發展,首先,學校的管理層要從思想上全面深刻地認識美術教學的意義,以便在后期的工作指導中為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促進美術教學事業更好地發展。其次,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及學生要能夠正確認識美術教學課程開展的意義,體會美術的內涵。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美術概念,更要教導學生通過美術作品感受藝術文化內涵,了解不同時期的美術發展狀況,掌握大師的藝術風格,了解中國美術發展史;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啟發學生對文化藝術進行感悟;結合藝術的形成及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通過繪畫作品教授學生基本的繪畫手法,為學生梳理繪畫史的發展脈絡及思想,促使學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以便更好地賞析、理解作品。同時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藝術,教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開始,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發現民間美術作品的美,啟發學生對藝術生活進行探索,做好美術作品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衫猛饨鐑炐憬虒W資源啟發學生,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之后的美術創作及體驗奠定基礎。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探索、運用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重要引導者和組織者,首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深刻學習、領會新型教學理念的內涵,并在教學工作中落實新型教學理念,同時以全新的教學發展眼光努力創新,開拓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切身感受美術的影響,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合理組織課程教學內容
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教材進行課堂教學,而教材往往是根據時代順序進行編寫,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理解各朝代的藝術文化發展狀況,使學生對各時期的美術發展情況有明確的認識。但這樣的教學規劃對學生的學習理解有著一定的制約,使學生不能從宏觀的角度對美術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例如在陶瓷藝術發展史的學習中,本應以先秦的陶器—兩漢的漆器—宋元的瓷器這樣的脈絡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刻地了解陶瓷的發展過程及各個時期的藝術特色,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割裂式教學,講解完先秦各個方面的藝術文化之后才對其后朝代的藝術發展狀況進行講解,這使得學生不能總體把握一類專項藝術品的概況,造成理解偏差?;谶@種教學現狀,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教學調整,使課程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況。在授課時,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將教材分類劃分,可以雕塑、繪畫、陶瓷、建筑、民間藝術等不同類別進行課程劃分,每個類別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設置相應的學時,規劃教學課程。通過專項教學,降低學習難度,可以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以此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探究有效的美術教學管理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思想理念層出不窮,學生接觸的新思想及新事物越來越多,這對美術教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教師要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實現教育育人的工作目標,在教學中探究出一條新型教學途徑,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管理。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做好教學引導與組織工作。同時教師要積極承擔作為教學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改善師生關系,倡導互動教學模式,平時多對學生進行關心引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有效學習。針對以往教學形式單一及專項教學欠缺的問題,學校管理者要進行深入探究,在教學規劃上做好工作安排,使人盡其才。如將在雕塑上有造詣的教師安排在雕塑教學指導崗位,讓擅長繪畫創作的教師在繪畫教學中承擔教學任務。這樣能夠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將美術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不可過于注重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避免使學生成為“理念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和運用美術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深掘美術教育育人功能
藝術家通過文藝創作表達內心感受、生活理念,故可以說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藝術家的人生觀念。而藝術作品內在的教育功能,就是指作品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性,可以正確地區分善惡,這種教育功能來自藝術家的審美觀念。具備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會創作出具有真善美理念的藝術作品,藝術家自己也有著明確的是非善惡標準。在當前的中國美術教育過程中,任課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必要的理論及繪畫技巧,還應該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培養,點明畫品與人品之間的關系??v觀古今中外繪畫集大成者,大多人格境界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習欣賞畫作,更要通過欣賞畫作激發學生的創作情感,使學生具備強烈的時代責任感與民族文化自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前人的畫作,通過模仿逐漸找到自身獨特的藝術思路,進而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美術教學是一個長期化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長遠的教育發展眼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當前教學現狀進行教學創新,基于以往的教學效果,設計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這項教學工作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此為教學依據,指導今后的教學課程設計。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根據學生的課堂活動表現為其打分。在具體的教學中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考核體系,通過考核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以便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教學計劃調整與改進。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劃,創建個性化的教學與發展考核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美術知識對總體學習規劃和人生的方向進行思考,使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況有一定了解,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幫助,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從而創建高效課堂。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背景下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時代發展精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不斷探究新型教學模式,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更精準地根據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況為其提供專項教學指導,從而提高美術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文帝.中國美術史教學探索[J].文化月刊,2009(6):115-116.
[2]胡秀芬.中國美術史教學初探[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5(10):135,137.
[3]黃艷.試論中國美術史教學[J].大眾文藝,2011(23):268.
作者單位:
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