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忠晶
摘 ?要:我國古代詩詞能夠充分體現出漢語言的韻律感和美感。現實當中,古詩文是許多孩子發怵的難點,盡管古詩文韻律優美、寓意深刻,許多孩子對古詩文就是沒興趣,背誦難且困難重重。那么,老師在課堂中怎么教學才能激發學生興趣達到古詩文教學的目的呢?
關鍵詞:語文;古詩文;課堂;探索
一、做好課前準備,查閱資料
古詩文的寫作往往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受到一些特定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創作環境與學生現已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古詩文還包括一些晦澀的典故,這些因素使得人生閱歷不深、知識結構不夠豐富的小學生對于古詩詞內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古詩詞賞析課堂,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創作動機,從而能深切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情景再現,做好課堂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是一堂詩詞賞析課的關鍵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做好課前準備之后,還需要一個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和興趣的課堂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古詩詞學習中。情景再現是一種比較生動形象的課堂導入方法,聲光色的刺激能夠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在課堂上,教師播放古詩的視頻動畫,組織學生模仿視頻中的節奏和語調練習誦讀,想象詩人寫這首古詩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樣學生能較好地構建畫面,理解詩意。
三、誦讀詩詞,理解詩詞內容
小學生知識水平有限,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范讀幾遍,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的音先讓學生做好標記,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還可以準備一些生詞生字卡片,讓學生互相抽查,加深新詞的印象。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做出標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培養合作精神,讓學生組成小組,小組成員內互相朗讀,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再討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組織和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理解古詩詞字詞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朗讀,多提問,多討論,注意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
四、延伸拓展,總結課堂
在課前準備、課堂導入、詩詞誦讀之后,還要對這堂課進行總結和評價。在課堂最后,教師可以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圖表或課件的形式梳理出來,讓學生對一首詩詞有全面系統的認識。教師還應及時練習詩文的歷史背景和創作意圖,用現代的、與時俱進的觀點,幫助小學生去偽存真、明辨是非,提高他們的判斷力,幫助其全面認識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有助于學生對詩詞內容的正確掌握,從小培養其質疑精神。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古詩詞修養,與時俱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發現古詩詞的精神美和韻律美,陶冶自身的情操,最終讓學生能夠熱愛古詩詞,熱愛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語文課堂的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孟香. 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實踐研究[D]. 青島:青島大學,2020.
[2]孟祥麗. 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J]. 中國校外教育,2017(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