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鵬
摘 要: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更新,從遮風擋雨的需求逐漸演變發展為對舒適、安全、美觀、人性化等特點的追求,也就是追求現代化的景觀設計。這其中涵蓋著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美學、綠化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和文化底蘊等等。
關鍵詞:現代化;景觀設計;居住環境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也越來越豐富,當人們的物質住房需求滿足后,精神層面的需求就隨之而來,當居住環境和當下社會發展相碰撞后,就產生了現代景觀設計。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以人為本”和“綠色生態”是熱門主題。本文將從這兩個特點論述我們居住環境中的現代景觀設計。
一、“以人為本”的現代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的重要要素是規劃,是自然景觀要素和人文景觀要素的合集。那么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日新月異,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不僅僅是對居住環境進行簡單的規劃和綠化,而是需要人性化的現代景觀設計來豐富居住環境,它影響人們的心理、生理和生活體驗。因此現代景觀設計必須分析人們的身心需求以及居住環境的問題,讓居住者擁有一個身體和心靈的棲息地。
(一)物質層面
物質是基礎層面,也是原始層面,更是人們對居住環境的“硬性要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第五章“心理學理論中基本需要滿足的作用”中提到人的需求應該是從低級到高級的延伸,在滿足低級需求后才能去追求高等級的需求。
而在居住環境中人們的低級要求當屬安全性和功能性。當今快節奏的發展中產生了一批浮躁的設計師,他們只追求博人眼球的裝飾性景觀設計,往往忽略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性與實用性設計,導致出現了很多隱患。例如一些居住環境的交通路線以及停車區位規劃不合理,導致其他功能區被占和交通安全隱患的出現;還有最常見的水景觀,設計師的不人性化設計,導致安全設施缺乏,安全隱患尤為嚴重。
人性化的現代景觀設計在物質方面需要考慮很多,比如:道路分離規劃、導視系統設計、地面鋪裝材料和類型的選擇、無障礙設施分布、特殊群體的需求、安全隱患、水電照明設施的安全性、植被的品種以及高度密度等。也就是說,需要建立在居住者的需求上進行合理的、全方面的人性化現代景觀設計。
其中,設計師要做的就是以人性化的角度思考存在的問題及隱患,把人和居住空間連接,將居住空間與自然景觀連接,將人、空間、自然巧妙融合,以增加居住環境的安全性、功能性、欣賞性,促進居住環境整體的和諧與統一。這才是現代景觀設計的最重要的主體元素。
(二)精神層面
比起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屬于更高一級的需求,但同樣也適用“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精神層面必離不開文化內涵的滋養,但現代大多數居住環境中的景觀設計偏商業風,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蘊在其中。忙碌了一天的居住者回到家想要的不僅是豐富多彩的物質享受,更需要心靈的撫慰,使疲憊的身心得到緩解與舒展。為此,在滿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低級需求后,則需考慮當代的審美變化和居住者的情感與愛好,通過造型設計、色彩搭配、材料布置、裝飾性物件擺放以及文化內涵賦予來滿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以及精神追求。
造型設計是最能給居住者以直觀感受的設計。其中組合是一大表現形式,按照幾何學思路進行接近組合、相似組合、連續組合、閉合組合,形體積聚,拼連積聚。
色彩的搭配是值得考究的,既需要滿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也需要引領大眾的審美。可以通過色彩心理學對大眾的影響來建立一個有溫度、有感情,能和居住者產生情感碰撞的居住環境。
材料的選擇需要注重安全性、功能性以及美觀性。考慮什么區域需要什么材質來承擔什么樣的功能,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材質來進行什么樣的裝飾,這就要重視材料心理學對大眾的影響。材料是有感情的,材料的搭配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提起精神層面,文化底蘊是必不可少的。當今居住環境中文化內涵的缺失使人們的互動體驗和精神體驗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想要創造一個有底蘊的、有溫度的居住環境,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愉悅與享受,增加對文化元素的汲取是十分有必要的。各類文化有不同的影響。例如小方面的地域文化:要注重對地域文化的保護,通過設計與文化的融合賦予居住環境文化價值。再例如大方面的傳統文化:古有儒家的仁義教化、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學的善行天下,今有無堅不摧的長征精神、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都可以融入現代景觀設計來進行文化底蘊的補充,能起到弘揚文化,同時豐富居住環境精神層面功能的作用。
二、現代景觀設計對“綠色生態”的需求
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建設也趨于完善,這些不僅帶來了便捷的生活,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例如全球變暖、霧霾等環境問題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城市中的綠色空間逐漸被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所代替,人們開始希望有一處恬靜的、充滿自然氣息的棲息地。因此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綠色生態是必不可少的重點要素。下面筆者將鑒賞幾個位于綠色生態社區的項目方案。第一個是成都西派城:建筑師植根于當地人對水的特殊感覺,在該項目中建立了以“水”為主題的水世界,詮釋了不同形式的水景觀格局,也表明了水的輪廓在徑直的主干道上顯得尤為重要。其中建筑師采用了個性化的設計方式,主干道上的水景是方形的,角落變硬,水質更好,空間更大,呈現出一種雄偉的態勢。第二個是融入地域文化的鹽城興邦·中央公園:該項目融合了鹽城的地域文化,將起伏的線條融入其中,創造了獨特的景觀特征和獨特的文化景觀語言,傳達了景觀的美麗。該項目旨在提取“融合自然與生活方式”的概念,并將其整合到一個大型綠色開發區中。陽光明媚的草坪可以用作景觀設計空間來展示,使人們可以休息和娛樂,它在該項目中扮演著多個角色。“可持續發展”是項目設計的初衷,在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中,始終強調這一初衷。通過建立道路網絡,改善功能并在其中創建無限循環生態系統,擺脫了對外部資源的依賴。因此即使在二三十年后,這個項目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創意和持續的活力。當我們坐在涼亭內部,灰白的石頭和那水面上的黃色小花,點綴出山野之氣,與流動的水面一起,譜寫出大自然的歡歌。
三、五感的居住環境體驗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是使居民受益的五個最直接的體驗感官。而現代的商業化景觀設計導致居住者逐漸喪失五感的捕捉能力。為此,通過五感立體景觀設計打造符合人們視覺需求也符合整體五官感受的立體五感體驗式居住環境,喚醒人們早已失去的感官感受,通過刺激人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來提高居住者的體驗感與參與感。這不僅體現在位置和空間上,也體現在造型與體驗上。很顯然,景觀所能提供的觀賞功能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更期待從多方位體驗景觀、感受景觀。中醫有望聞問切,可見五官感知是人最好的體驗方式。為此,現代景觀設計在美化環境的同時要利用人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感知進行設計。
視覺上:景觀的結構使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色彩。顏色的不同會給人不同的心理作用,顏色也是滿足視覺享受的直觀表現,不同顏色之間相輔相成,互相搭配能形成不一樣的體驗感。同時也可以通過光影結合場地本身給居民帶來心理感受,例如歡樂、舒適、好奇、安全、緊張和沮喪等。視覺景觀的構建充分利用了形式,這是景觀美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凳子、標志、池塘、廣場、河岸景觀帶等景觀由點、線、面和其他元素組成。視覺固然是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關注重點,但我們也不能不在意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對人產生的作用。
聽覺上:聲音是通過介質傳播的。聽覺景觀設計中通常使用自然元素,風聲、水聲、鳥鳴聲等都可以使用。比如在水景中,不管是水滴聲還是瀑布落下的聲音,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使其發出。在景觀設計中加入聲音可以讓觀者身臨其境。
嗅覺上:幾乎每個現代景觀都可以發出獨特的味道,而在發出味道方面,植物是主要角色。例如景觀中最常見的嗅覺設計就是帶有甜美花朵和甜美果實的植物,讓人印象深刻。
味覺上:人們通常不會把味道和山水聯系在一起談論,味覺系統設計的研究主要涉及味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味道直接影響人們對空間環境的看法。苦澀使人們感到空間的憂郁和悲傷,甜美的味道使人們在空間環境中感到快樂、輕松和甜蜜。
觸覺上:如果想更直接地感知景觀的肌理、材質、溫度,甚至感情,我們可以用手或者身體各處親觸景觀物體,例如感受大理石的光滑、水的流動性,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巖石、植物和其他建筑物,并體驗不同設計的信息傳遞。觸感使人們在感知居住環境時有了更直觀的體驗,所以景觀設計師應重視人們的參與感。
四、結語
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我們要對人群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了解、全方面的剖析,把人性化、生態、綠色和體驗性特點融入居住環境中,在滿足安全、舒適的居住條件下打造形式更現代、服務更貼心的居住環境中的現代景觀。
參考文獻:
[1]郭永久.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6673-6675.
[2]俞孔堅.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J].中國園林,2001(6):3-8.
[3]丁金華,成玉寧.邁向生態化的居住區環境設計[J].新建筑,2003(1):14-16.
[4]金濤.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與營建1[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70.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