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江帆
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充分利用新媒體數字交互平臺,可以有效發展客家文化景觀。為此,文章通過研究探討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基于新媒體應用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客家文化景觀在數字化過程中的轉化模式。同時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對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基于新媒體應用提供新的設計策略,從而在社會傳播中有效進行客家文化景觀的發展,這對江西的經濟、文化、旅游事業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進作用,具有很強的經濟社會價值。
關鍵詞:客家;文化景觀;數字技術;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基于VR技術‘數字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App交互應用研究”(GJJ161239)研究成果。
在地域文化環境當中,數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互動影像、虛擬現實、三維全景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為客家文化景觀的展示和傳播指引了新的方向。數字媒體傳播的方式可以短時間內吸引年輕群體的注意力并提升用戶體驗,參觀者和研究人員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方便快捷地通過智能終端多次進入平臺,使客家文化景觀走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局面。
一、江西客家文化景觀數字化分析
文化景觀是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而地名加上文化景觀的研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客家人具有遷徙特征,他們的祖先最先生活在中原地區,后來遷徙到南部。也就是說,在幾次大規模的漢族人口南遷過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他們主要分布于粵、閩、贛、桂、湘、川等地[1]。目前,對客家源流、客家建筑景觀、客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日漸豐富。
各文化景觀存在一定的空間分異,城鎮建設、交通條件、生活方式等因素對其的形成和分布會起到重要影響。客家文化景觀基因的特征可從民居建筑、傳統習俗、地方方言、宗法制度、民間信仰等角度進行提取[2]。然后充分利用數字技術,針對江西客家文化景觀,通過VR技術在虛擬環境中再現現存景觀和重現消失景觀,并以交互平臺為載體,提供豐富的視圖信息和交互方式,實現信息更廣泛的推送,從而達到永久保留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目的,進而促進客家文化傳承發展,有效提升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影響力。
二、國內現狀分析
贛南與粵東和閩西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在整個客家人的族群歷史和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然而江西客家卻在客家文化的知名度上遠遠不及粵閩客家文化,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江西客家文化宣傳較弱,使江西客家文化的優勢沒有很好地突顯出來。其次是對客家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認識不足,在客家文化的發展上始終局限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大多以點狀單獨的模塊方式進行展示,缺乏與前沿學科的關聯性以及整體資源的集成整合。這需要有更多的學者進行江西客家源流、客家婦女、客家建筑、客家宗族、客家信仰等方面的研究[3]。
三、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基于新媒體應用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受新的文化和商業模式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發生改變[4]。
(一)缺少有效的轉化應用案例,數字活化作用弱
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屬于地域文化,但許多傳統和技藝已遠離現代人的生活,并沒有受到重視。許多數字媒體展示的也只是淺層將傳統文化生硬套用在網頁、App應用等產品上,缺少數字化的適配性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提煉,且數字活化過程單一,導致無法引起受眾興趣,傳播性弱。另外,可借鑒的成功轉化案例和文獻資料較少。
(二)工作量大
數字技術對人、物和社會解析的案例較分散,需花大量時間收集整理。而且梳理后需要重新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在數字媒體產品上運用得好。
在研究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下:第一,如何有效收集較為全面的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相關資料,特別是已消失的客家文化景觀數據,這是研究的關鍵。第二,如何結合VR技術建立“數字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第三,如何通過交互平臺展示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特色,以區別于其他省市的客家文化景觀,擺脫“失語”的困境。
四、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基于新媒體應用的設計策略
利用數字技術建設江西客家文化景觀交互平臺,結合VR技術建設數字化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實現虛擬場景重現、高精度環境尺寸測量、高清晰度數字影像圖片欣賞等功能,不僅對保護、傳承客家文化來說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化工程,而且能達到永久保留客家文化景觀并使其傳承發揚為社會服務的目的。同時,可為拓展VR技術和數字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運用做出有益的探索與創新。數字技術與文化內容結合將產生融合“接觸點”,數字技術的提升有助于文化內容的傳播,而新思想、新產品、新的傳播方式融合后,會達到“爆點” [5]。因此,數字媒體與文化內容之間的積極互動、相互賦能可促使數字作品由冰冷的技術表現轉變為具有溫度、情感化的新藝術形式 ,為江西客家文化景觀活化傳承方式提供新的設計策略模型[6]。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基于新媒體應用的設計策略,分為理論研究、模型構建、實例驗證三個部分。
(一)提出問題,以理論研究為基礎
對江西客家文化景觀構成元素進行解析,可從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7]。具體而言,系統地搜集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照片、文字、攝像等資料,運用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等科學方式,對江西客家文化景觀進行周密、系統的了解,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然后提取關鍵元素進行分析,總結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特點,并將其在新媒體平臺和數字技術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二)轉化模型的構建
以現代傳播方式和數字作品的表現形式為切入點,通過數據采集和整理,有效將客家文化景觀元素所具備的特征和內涵運用并體現在數字媒體中。首先確定采集地點,確定后采集動態全景高精度圖片和影像,并建立VR資源數據庫,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后,建立模型。其次,結合VR技術手段,利用數字建模和大量實地采集的照片、攝像、文字表述等資料,構建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多維互動虛擬環境,并真實再現建筑、生產生活場景。最后,通過信息數據采集,解決三維多源數據管理問題,并及時對數據分析,制定解決方案。在借助VR技術建立了江西客家文化景觀三維仿真模型后,實現可交互的虛擬環境,能將媒體新理論和新興技術更好地結合到江西客家文化景觀數字化保護中來[8]。
在建立模型過程中,要積累實踐經驗,建立起客家文化景觀數字化轉化的方法模型。該模型應具備適應性和可持續的開發性,這樣才能持續地為江西客家文化景觀數字化展示發展提供原動力。首先,構建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元素轉化方法模型。依據以人為本、情感化設計原則,將傳統刻板的元素,通過重構和再設計等方式進行動態化、互動化、數字化轉化處理,保留核心元素的基礎上,由設計師進行重新設計。其次,制定數字化轉化參數標準。建立參數化應用資源庫,并將數字媒體常用的共性元素建立模型,從而為高效提取共性元素應用到后續設計中奠定基礎。最后,擴展客家文化景觀的數字運用領域。在人們的使用中,創新性地擴展文化元素與現代商業需求的結合點,擴展轉換模型庫構建的邊界。
(三)實例驗證
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根據收集的高動態全景數據和高精度數字影像圖片,建立可視江西客家文化景觀VR資源數據庫,構建轉化模型,然后以App移動交互平臺為載體呈現,這從現有VR技術、媒體傳播和App開發技術實施來說都是可行的。最終借助移動終端提供更加豐富的視圖信息和交互方式,實現信息更廣泛的推送。實現對客家文化的異地推廣宣傳,能吸引年輕群體了解民系歷史文化,打卡想要了解的景觀,從而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首先,實例驗證對客家文化景觀活化起到促進作用。通過具體項目的長期實證過程,將傳統的客家文化景觀元素轉化在數字媒體上,形成新的傳播形式。其次,實例驗證可檢驗客家文化景觀轉化模型的正確性。通過長期市場反饋和后臺數據,能有效檢驗客家文化景觀活化的有效性。最后,保障客家文化景觀在傳播過程中的規范性。對在數字媒體上的傳播內容、傳播語境起到規范化作用。
五、結語
客家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文化軟實力的象征,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客家文化景觀基于新媒體應用的設計,是當今社會將傳統文化活化和傳承的重要手段,具有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江西客家文化景觀的傳播與傳承擁有了技術加持和賦能的創新技術平臺后,利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的強大能量,使民俗文化內容傳播具備了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節奏。這對江西客家文化景觀活化傳承方式提供了新的設計策略模型,避免了文化元素在數字媒體中的存在只是一種形式,并在傳統文化展示、傳播等方面開創了新的用戶體驗,提升了公眾認同感,將學習傳統文化融入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周建新.江西客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0-121.
[2]夏遠鳴,河合洋尚.全球化背景下客家文化景觀的創造[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51-53.
[3]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130-134.
[4]代麗娟.臺灣地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技術傳承[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5.
[5]胡克.廣府民俗文化元素在新媒體應用中的數字活化設計策略研究[J].設計,2020(15):79-80.
[6]韓若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與創新:以“情動機制”為視角[J].民俗研究,2019(6):56-66,158.
[7]羅磊.客家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景觀設施設計中的表達[J].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9):65-66.
[8]馬笑天.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3):84-85.
作者單位:
林丹,廣州南方學院、澳門城市大學。
江帆,南昌師范學院、澳門城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