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鵑
摘 要:古村落旅游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受到游客的喜愛,開展古村落植物景觀研究,提升古村落的生態景觀非常必要。文章以安義古村的植物景觀為例,從植物配植情況與生長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總結出安義古村在植物季相、植物文化、植物生態、景觀體驗性與植物養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地提出提升建議。
關鍵詞:古村落;植物景觀;植物配植
近年來,古村落研究更多體現在傳統民居建筑藝術研究[1]、街巷空間研究[2]、傳統聚落風貌研究[3]、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4]、古村落旅游開發策略研究[5]方面。安義古村作為江西古村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的研究現多以建筑藝術保護研究為主。
一、古村落植物景觀提升研究的必要性
(一)注重植物景觀的塑造,促進古村落可持續發展
古村落在保護古建筑遺產的同時,更應維護古村落自然環境的平衡,植物景觀可以有效緩解古村落旅游開發帶來的環境壓力。分析顯示汽車尾氣中主要污染物為NOx、CO、CO2、碳氫化合物、固體懸浮物、鉛及硫氧化合物等,其中NOx是形成光化學煙霧主要兇手,會產生臭氧、硝酸及其他有機酸脂,而硝酸是酸雨形成的主要來源[6]。小葉榕、竹柏、鐵冬青、紅花油茶、夾竹桃、儀花、密花樹等對這些尾氣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景區開發必然對水質產生影響,水生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以滿足其生長,其發達的根系對水體中氮、磷的富集與轉移具有良好的效果[7]。古樹是古村落重要資源,加強古樹保護,也是促進古村落發展。
(二)古村落景觀重要元素,提升古村落吸引力
“小橋流水,花紅柳綠”是人們對于古村落的印象,人們在這里可以找到故鄉美好記憶,植物景觀對提升古村落景觀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一片春意盎然的油菜花田喚醒游客滿滿思鄉情結,門前的古香樟、玉蘭豐富了古民居建筑構圖,荷花使小橋流水更具詩情畫意。植物元素與其他元素共同組景,它的形態美與文化美對于提升整體古村落景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安義古村不同分區植物配植調查分析
(一)入口區植物配植
入口區是景區敘景的開端,為園內景點的展開起到鋪陳作用。安義古村入口區主要包含入口大門與停車場,分布有村落水渠,它是入口區重要的水生植物觀賞區,垂柳的栽植很好地軟化了硬質石岸邊緣,間植的水杉點綴了秋天的色彩。當前入口區其他綠化植物生態結構層次:狗牙根與馬尼拉組成基層草坪,紅花檵木與紅葉石楠修剪成圓球灌木,搭配常綠圓球海桐形成主要的灌木球叢,垂絲海棠與紫薇花成為主要的觀花植物,常綠香樟、觀花二喬玉蘭與觀果枇杷組成主要的觀賞喬木。停車場主要依據生態性原則,以法國冬青為防火綠籬圍合停車場,停車位配置有觀葉紅楓、紫薇花。灌木帶有杜鵑、紅花檵木,對停車場都有重要的生態效應。
(二)服務中心與集散廣場植物配植
集散廣場以造型香樟為主要的觀形樹種布置在中央圓形花壇,花壇種植單一紅色色塊紅花檵木。紅花檵木與香花植物桂花組成種植花池,以中央花壇為圓心,圍繞在廣場后邊。服務中心建筑附屬綠化以香樟為常綠喬木,下層搭配紅葉石楠造型球,紅花檵木與海桐組成色帶綠籬。
(三)水景植物配植
古村內帶狀水池搭配弧形拱橋,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鄉野氣息。水池以木籬或石組作為護岸,水生植物引入較少,只在水池中央片植蘆葦,石岸周邊搭配拱垂型植物如藤本月季,垂柳、紅楓與紅葉石楠組合豐富水岸植物景觀。
(四)民居庭院空間植物配植
古村落民居古建筑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安義古村是贛商聚集地,古建筑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建筑周邊多分布有古樹,如黃連木、古香樟、古銀杏等,這些古樹由于歷史悠久被賦予特殊的文化意蘊。部分庭院附屬綠地布置了黃連木樹陣,作為村民與游客棲息之地。周邊其他種植區域主要體現層次感,兼有季相色彩。庭院內部空間植物配植較少,零星布置花箱,花箱內布置具有吉祥文化意蘊的植物如朱砂根,植物景觀單調。
(五)道路及花海植物配植
村落內行道樹為香樟、杜英等,種植效果參差不齊,道路兩邊有豐富的群落植物,也有空曠的草坪空間。喬木紫葉李、廣玉蘭搭配灌木綠籬,以及杜鵑、紅葉石楠、紅花檵木與藤本月季組成豐富的路邊林蔭景觀,同時也零星片植油菜花,作為重要的村落景觀時令花卉吸引游客。花海也是古村落重要的景觀節點,油菜花分布在花海主要區域,在考察期間,部分田地內不見花卉植物,多荒廢的田地。花海景觀的時令花卉配置單調,不能滿足四季觀賞要求。
三、植物景觀配置存在的問題
(一)季相景觀植物配植不夠豐富,色彩單調
安義古村廣場區、入口區、道路旁等的分區彩葉植物主要包括紅花檵木、紅葉石楠、紅楓,其中紫葉李零星分布在道路兩邊。觀花樹種單一,植株數量較少,主要品種包括廣玉蘭、桂花、日本晚櫻。景觀主要觀賞區域花海大面積種植油菜花,多年生不同時令花卉物種沒有得到應用,這樣使得花海的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時間呈現荒蕪的狀態。
(二)分區內部植物搭配的主要功能單一,層次不夠豐富
古村內主要是部分道路旁的林蔭區域以及入口廣場區,植物豎向搭配主要包括喬木(如香樟、櫻花等)、灌木(如海桐、紅葉石楠等)、草坪草,大部分區域是草坪與零星喬木的結合,層次不夠豐富。水景區域幾乎無觀賞性水生植物的栽植,石岸與木籬取代了生態性植物駁岸。村落內主要喬木生長狀況不佳,遮陰效果差。
(三)植物文化元素引入較少,缺乏趣味性
古村落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其重要特點,安義古村賦予古樹特殊的文化韻味,如愛情樹、太婆樟等,而體現古村落建筑藝術特色的民居周邊的植被較少。花海區域大面積栽植油菜花,景區缺少能夠參與互動的植物景觀。
(四)植物后期養護跟進不足,觀賞效果不佳
古村內少數節點如服務中心、廣場區的植物維護得相對較好,其他區域后期養護不足,景觀效果差。停車場內紅花檵木與杜鵑綠籬長勢參差不齊,防火樹種法國冬青蟲害嚴重,葉片損傷較多,主道路林蔭區原修剪植被如今呈現自然生長態勢,植被整體觀賞效果較差。
四、植物景觀優化提升建議
(一)提升景區季相觀賞效果
植物景觀的美更多地體現其具有動態性,它能夠給展現“春花秋葉冬枝”等不同的四季效果。春季是觀賞花卉最好的季節,花紅柳綠營造春意盎然的景觀。春景植株的配置主要以觀花與觀葉為主。春天櫻花的綻放總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早櫻與晚櫻品種結合搭配栽植,有效延長觀賞期,適合不同綠地大面積栽植,或作為行道樹布置在道路兩側,而目前園內只有零星幾株櫻花,整體效果不佳。村落內春花品種包含紫玉蘭、二喬玉蘭、廣玉蘭等常見樹種,灌木包含紅花檵木與紅葉石楠等品種,大灌木可加入紫荊、木槿、木繡球等植物。園內大面積的基層草坪區域更多只是鋪植草坪,基層春景單調,可以引入紅花酢漿草、紫葉酢漿草、沿階草等,這樣可以豐富不同層次的觀花品種。荷花是夏季主要觀賞植物,荷花不僅能夠豐富村內水生植物種類,而且還能襯托村落的古樸韻味。秋葉寄托了人們的思念之情,觀葉樹種尤其是落葉喬木可以豐富秋季的景觀色彩。銀杏、懸鈴木、櫸樹、雞爪槭等都能應用到道路、庭院不同空間,或花海內部道路之中。冬天萬物凋零,如何使這個季節也有豐富多彩的景觀呢?大多植株在冬季落葉之際,枝干成為主要的觀賞對象。紅瑞木、黃金槐、毛白楊等都能在這個季節為古村落增添一份景致。
(二)豐富植物配植類型,體現植物功能
安義古村植物配植類型的單調一方面體現在豎向搭配上大部分區域層次單調,另一方面橫向搭配上植株類型不夠豐富,如樹形單一、水生觀賞植物缺乏等,植物配植應從這兩方面著手,以此來豐富植物搭配。在入口區、道路林蔭重要的觀景區域,可以將原有的喬木、灌木、草坪三層的植物搭配變為大喬、小喬木、大灌木、修剪灌木、地被花卉植物、草坪草六層搭配;在村內庭院空間,樹陣長勢較差,遮陰效果不佳,首先應做好植物的后期養護,然后考慮栽植更多類型的遮陰樹種,例如常綠與落葉結合的開展形樹種等。
(三)增加游人與植物景觀的互動性
安義古村內植物帶給游客的多是外在的觀賞體驗,那么如何豐富植物景觀體驗呢?一方面,景區內部花海有大面積的種植區域,主要用來栽植油菜花,利用率不高。該區域可以加入采摘、種植等親子體驗活動,增加景區內活動項目,吸引更多家庭來到村落觀光游玩。另一方面,可以從植物文化入手,提升植物景觀的吸引力。古村落內保留有黃連木與香樟等古樹。古銀杏被稱為“愛情許愿樹”,吸引了大量青年人來此旅游,這體現了植物文化的重要性。但老年人也是重要的游客群體,植物體驗活動也需要老年人參與其中。千年古樟太婆樟可以作為“長壽許愿樹”來滿足老年人健康長壽的美好心愿,馬褂木寓意長壽,杜鵑、文殊蘭、雞蛋花、荷花等都是適合老年人觀賞的植物,具有美好寓意。
(四)注重植物的養護管理,加強植物保護宣傳
古村內停車場的圍合綠籬破壞嚴重,主要草坪活動區域踩踏嚴重,觀賞效果不佳,應當在這些區域設置植物保護宣傳牌,給人以警示。村落內主道路兩側、水景周邊的植物修剪不到位,這些區域是游客聚集地,因此,在植物景觀的塑造上更需要后期養護人員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沈苗苗.安義古村群傳統民居室內裝飾藝術的研究與保護[D].南昌:南昌大學,2016.
[2]李斐.安義古村群空間結構元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9.
[3]舒綺雯,歐陽菊根.在加快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傳統聚落景觀風貌的保護研究:以安義古村落群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12-14.
[4]李甘.基于新農村規劃背景下古村落景觀的保護與發展研究:以江西安義古村為例[J].山西農經,2016(10):14-15.
[5]陳國琛.鄉村旅游內生發展評價與促進策略研究:以江西安義古村群為例[D].南昌:南昌大學,2020.
[6]另青艷.園林植物對汽車尾氣的生理反應及抗性研究[J].綠色科技,2015:25-26.
[7]耿兵,張燕榮,王妮珊,等.不同水生植物凈化污染水源水的試驗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1(3):548-553.
作者單位: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