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 何蕓
【摘 要】本文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論述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的建構,提出扎緊織密、優化盤活心理危機預防網的具體做法,以規范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流程,打造“五位一體”危機干預體系,建設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搭建醫校合作綠色通道等。
【關鍵詞】SOS型 心理危機 干預體系 宣傳方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23-04
教育部、衛生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明確規定,要努力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心理高危人群預警機制,要特別注意防止自殺及傷害他人事件發生,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廣西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指出,加強心理預防與干預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務。
鑒于近年來高校自傷自殺、傷人殺人等危機事件頻發的情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結合實際,最大限度前置防火墻、織密防護網,建構科學、操作性強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
一、心理危機與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20世紀60年代,心理危機的概念首次被提出。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情境,而他先前處理問題的方式及其慣常的支持系統不足以應對眼前的處境時,即他必須面對的困境超過了他的能力時,這個人就會產生暫時性的心理困擾,這種暫時性的心理狀態就是心理危機(Caplan,1964)。心理危機的產生不但與應激事件有關,還取決于個體解決應激的有效資源及個體對困難情境的評估(Lazanus,R.S.,1986)。學校承擔著心理危機預警和防控的主體責任,建構一個具有“穩固—有組織的—迅速反應”的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系統,對學校安全維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的建構
(一)建設目標
本研究以“穩固—有組織的—迅速反應”(Stable-Organized-Speedy,以下簡稱SOS)為著力點,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為定位,在實踐中探索“心理中心—學管隊伍(合作醫院)— 二級心理工作站—朋輩心理工作隊伍—危機個體”五位一體,“學生線、教師線、醫校線”等“三線”上的聯動合作的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見圖1。
(二)建設定位
1.拓展全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外延
從心理健康危機干預人員組成維度上搭建一個以學院學生管理人員(主管學生工作的各級領導、專職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專業教師為核心力量,專業教師、學生家庭成員為主要力量,學生朋輩為中堅力量,心理醫生為輔助力量的全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
2.創新全過程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形式
將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貫穿新生入學季、春(秋)季返校季,“3·25”“5·25”心理健康宣傳日(月)、辭舊迎新等時間節點,通過開展“三季”普查、組織系列宣傳教育活動,邀請醫生到校開展專題培訓和專家咨詢,為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3.拓寬全方位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覆蓋面
根據心理工作實際逐層細化“心理普查—心理排查—重點關注”的預防體系,以面帶線,以線促點,從“面—線—點”三方面鋪開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同時,盤活“學校心理中心—學管人員(合作醫院)— 二級心理工作站—朋輩心理互助員—危機個體”的“五位一體”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拓寬工作覆蓋面。
(三)建設內容
1.扎緊織密心理危機預防網(見圖2)
通過從“面”到“線”及“點”逐層細化“心理普查—心理排查—重點關注”的預防體系,具體以擴大咨詢途徑宣傳、常規新生普查和繪畫心理篩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開展心理普查工作;以學生心理問題高發時間線為基準,開展春季、秋季、求職擇業期等關鍵時間段心理排查工作;以輔導員重點關注、班級心理晴雨表收集、朋輩互助員網絡監控等“點對點”模式精準定位心理危機個體。
(1)不斷創新豐富心理危機預防宣傳形式。在心理危機預防工作中需堅持“預防大于治理”的理念,不斷創新心理知識宣傳形式。通過公眾號推文推出系列科普推文,開展創意品牌心理主題活動。定制特色文創產品,通過文創產品、活動獎品貼標以及校園下水道井蓋涂鴉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學校心理咨詢預約途徑,讓學生能通過多重途徑獲取求助渠道的信息。
(2)抓住心理問題高發時間線。開展階段性全校心理排查,根據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實際,除了在新生入學季開展新生心理普查,還需要在開學季聯動系部二級心理工作站和全體輔導員,開展春、秋季學期期初學生心理問題排查工作,包括曾因心理疾病休學復學學生情況匯總和輔導員日常觀察中疑似心理問題需轉介心理中心學生名單匯總兩部分,為持續性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提供有利的線索。
(3)精準定位心理危機個體。依靠全校師生隊伍開展多項“點對點”心理篩查工作。一方面,需要充分調動輔導員在此項工作中的主動性,將輔導員與重點關注學生每月談話情況、班級心理知識宣傳情況、新生普查參與率等幾項重點心理工作納入輔導員考核體系。在班主任考核制度中,明確規定班主任下班和下宿舍與學生交流的次數等內容。這些規定將從學校管理制度層面上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保證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朋輩心理工作隊伍的效用,實現校級朋輩心理互助員與班級心理委員“點對點”的工作互動,同時,校級朋輩心理互助員輪值實時關注貼吧、QQ空間和表白墻等網絡公眾平臺動態,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監控和收集。
2.優化盤活心理危機干預網(見圖3)
建設以“五位一體”即“學校心理中心—合作醫院— 二級心理工作站—朋輩心理互助員—危機個體”多向聯動的干預體系,優化“心理中心—危機個體”的單向渠道為“五位一體”的多向聯動,盤活“指導—培訓—干預—咨詢—轉介—治療”等幾大危機干預工作環節,保證能有組織、渠道暢通地對危機干預迅速反應和規范操作。
(1)不斷規范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流程。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探索學校實際情況的心理工作方案,修訂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方案和學校四級工作體系實施方案,不斷細化和規范學校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流程。
(2)打造“五位一體”危機干預體系。盤活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在實踐中,探索“五位一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即一個在“學校心理中心—合作醫院— 二級心理工作站—朋輩心理互助員—危機個體”五個方面多向聯動的干預體系,該體系優化以往“心理中心—危機個體”的單向渠道為“五位一體”的多向聯動,盤活“指導—培訓—干預—咨詢—轉介—治療”等幾大危機干預工作環節,能在實際工作中增強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實效。
(3)建設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主要負責對學校各支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包括二級心理工作站、輔導員隊伍、班主任隊伍、校朋輩心理互助員隊伍、班級心理委員隊伍等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專題培訓;同時指導系部二級心理工作站開展危機干預實際工作,包括與學生家長工作、現場危機處理,對心理危機個體和相關人員進行心理疏導等工作。
(4)建立系二級心理工作站??勺鳛椴糠謳熒c心理中心聯系的橋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接受部分不愿意到心理中心進行咨詢的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視情況進行轉介。同時,根據心理中心對二級心理工作站負責教師定期進行外派培訓安排,主動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5)建設朋輩心理互助員隊伍。利用朋輩間的心理親近優勢,朋輩心理互助員可以對朋輩間求助的學生進行心理問題識別和簡單的情緒疏導,視情況及時匯報和轉介給學校心理中心。同時,利用朋輩間的關系網和各大網絡互動平臺信息收集,將心理危機干預的“防火墻”前置。
(6)搭建醫校合作綠色通道。搭建心理危機個體轉介醫院的“綠色通道”,邀請醫院心理醫生到校開展心理咨詢和治療。同時,邀請醫院心理專家對學校心理中心、二級心理工作站、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朋輩心理互助員隊伍、學生群體、家長群體等進行專題講座和培訓,進一步普及心理常識,促進對心理疾病的認識。
三、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的實踐成效
(一)學校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學校于2014年下文建立建設系部心理工作站,明確人員組成要求、硬件建設要求和工作職責。于2014年出臺《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四級工作體系實施方案》,并于2017年完成修訂。修訂版的《預案》,將學校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的工作流程以圖示呈現,簡明清晰,并統一制作宣傳板貼放置系部工作站。
將開展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的相關要求寫入《輔導員考核辦法》,對大一、大二輔導員的“班級心理晴雨表按時提交情況、心理普查學生參與率、心理排查學生約談完成情況”,大三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跟進、回訪及反饋情況、心理健康常識的宣傳和普及情況”給出詳細評分標準,從制度上對輔導員開展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同時,學校創建校朋輩心理互助員四葉草團隊,將其納入學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體系,主要實現與班級心理委員的聯動,負責學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監控和收集。學校在《大學生手冊》明確校級學生干部隊伍的性質,并明確在綜合測評中予以相應的加分,可以按照中相關規定進行評獎評優認定,同時給予參與《朋輩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學生,整合選修課學分1分。學校的重視,讓更多學生加入關注朋輩心理的工作中。
此外,學校已經完成《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優秀朋輩心理工作者評選辦法(試行)》征求意見收集,計劃將“優秀朋輩心理工作者”單列評優。學校的政策保障,為心理危機防護網的鋪開、心理危機預警墻的前置打下扎實基礎。
(二)工作逐步實現常態化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防護網按照“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模式鋪開。重視全員育人理念,通過開展全員系列培訓,普及心理危機預防知識和技能,動員全校教職工、學管領導、輔導員、班主任、朋輩心理工作者、家長均能參與到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中。已形成常態化的分隊伍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培訓(指導),通過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將輔導員和心理中心教師在心理危機預防中的責任,分擔到所有承擔教育責任和義務的教師、家長和朋輩肩上,人人有意識、有知識,人人可參與。
將心理危機預防工作貫穿在學期和學年度的每個階段,工作在常態化下求新。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及創新點如表1所示。
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普及心理健康常識;通過開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并通過獎品貼標宣傳尋求心理咨詢援助途徑的方式,讓更多學生獲取需求心理援助的途徑;通過周末開辦心理影片觀影會、心理讀書會,讓更多學生了解心理咨詢,思考生命;此外,學校還通過朋輩心理互助員在貼吧、表白墻等學生自我表達較多的網絡空間進行積極關注和引導,發揮朋輩間的影響力。
(三)工作逐步實現規范化和專業化
近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完善規范化的干預體系,包括知識體系和工作文本體系。知識體系方面,具體化和詳細化心理危機問題處理的相關工作流程,包括發現問題后的通報、邀請父母參與工作的技巧、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幫助學生就醫、不就醫的處理意見等方面的具體實操知識,制作課件,供教師參閱。規范化文本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相關條例,制定《對(疑似)精神障礙學生及其家長開展相關工作的建議》,提供工作文本模板,指導相關人員依法開展規范性工作。同時,學校制訂醫校合作方案,明確醫院協助學校開展危機干預工作、暢通診療綠色通道等相關事項。
(四)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有保障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相關文件要求配齊專職心理教師,對專業背景、受訓經歷和工作經驗提出一定要求。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負責人均要求由具有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背景,或者經過系統心理知識培訓的輔導員擔任。學校注重對心理專兼職教師隊伍在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能的提升,連年派出專兼職教師參加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內容涉及高風險學生的輔導與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能力提升、精神障礙學生干預中的家校溝通技術等內容。
總之,學校在探索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實踐工作中,特別注重發揮各層級隊伍的宣傳和預警作用,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學生人數大為增加,朋輩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效果、心理排查常態化工作預警效果突出,工作實效顯著。
【參考文獻】
[1]Caplan,G.The principles of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1964.
[2]馬建青,朱美燕.論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3]鮑遠純,楊聯.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構[J].高等教育在線,2018(4).
[4]季文澤,湯琳夏.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實踐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9(9).
注:2020年度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科研項目“‘SOS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的創新與實踐—— 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20YB039)
【作者簡介】宋 倩(1982— ),女,滿族,廣西柳州人,碩士,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與咨詢;何 蕓(1989— ),女,湖南衡陽人,碩士,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與咨詢。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