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本文認為韻母是普通話教學的重要內容,方言與普通話韻母系統上的差異往往成為方言區的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干擾,建議處于方言區的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在講授普通話課程時應從學生的語言現狀著手,針對他們在普通話學習中的韻母問題,分析母語與普通話存在的差異,探索行之有效的普通話韻母教學方法。
【關鍵詞】方言區 本科師范院校 普通話 韻母 糾正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29-03
國家大力推行、積極普及普通話。高校是推廣普及普通話的主要陣地,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切實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高校推廣普通話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不僅能增強學生在求職時的自信,同時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筆者所在的玉林師范學院,地處廣西東南部,是一所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學校85%以上的學生來自廣西各地,尤其是鄉下偏遠山區。其中作為面向基礎教育培養師資的師范生95%來自廣西各地,他們本身處在民族語言和方言復雜的地區,由于受到方言母語的影響,在學習普通話時有較大的難度。筆者在地方本科師范院校教授普通話課程時,發現學生在學習普通話韻母方面存在較大困難。筆者認為,處于方言區的地方師范本科院校在講授普通話課程時應從學生的語言現狀著手,針對他們在普通話學習中的韻母問題,分析母語與普通話存在的差異,探索行之有效的普通話韻母教學方法。
一、本科師范院校普通話教學現狀及學生語言狀況分析
作為一所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學校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的師資,作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的“普通話與教師口語藝術”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提高師范生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課程主要面向全校非中文專業學生開設,其中主要是非中文專業的師范生。這些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普通話,對普通話并不陌生,而課程的性質是通識課,因此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這些學生雖然都會說普通話,但是不一定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尤其是這些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會到中小學任教,掌握一定的普通話語音知識,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對他們以后的從教生涯是很有幫助的。普通話公共課的目的在于提高而非普及,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會說,而是要盡可能地說好、說標準。
本校學生的語言狀況較為復雜,大部分學生來自廣西各地,他們的母語有粵語(包括作為粵語系屬的玉林話)、桂柳話、客家話、平話等漢民族方言以及壯語、侗語等少數民族語言。受到這些方言母語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普通話時很容易出現語音偏差或者語音缺陷。這是由于方言母語與普通話語音系統存在差異造成的。
二、學生普通話韻母發音缺陷類型
由于學生大部分來自廣西各地,受方言母語影響較深,這些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難點主要集中在語音方面,其中又以韻母學習最為明顯。就玉林本地學生來說,他們的母語有玉林話、客家話。就玉林話的語音系統來說,單韻母就有83個之多,其他語言的語音系統也與普通話有差異,正是因為這些語音上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受到方言母語的影響,自然地形成一些語音的缺陷。
學生學習普通話韻母發音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嘴唇的圓展發生了偏移導致發音不準;二是舌位高低前后發生偏移導致發音不準;三是單韻母發音出現動程;四是復韻母發音動程不明顯;五是語音的誤讀。
(一)發音時嘴唇的圓展發生偏移
林燾、王理嘉在《語音學教程》中指出:“元音的音色主要是由舌頭和嘴唇的活動決定,給元音分類,最方便的辦法就是以舌頭的位置和嘴唇的形狀作為標準。”廣西各地方言中,存在與普通話韻母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韻母,由于受到方言母語的影響,學生在發普通話單元音韻母時常會出現嘴唇的圓展發生偏移的情況。
1.把單元音e[]讀作o[o]
在普通話韻母系統中,e[]是后半高不圓唇元音。在粵方言和玉林話當中,沒有e[]這一韻母。普通話讀e[]韻母的字,如“歌[k55]”“科[kh55]”“喝[x55]”等在玉林話當中屬于果攝開口一等、果攝合口一等幫組字,主要韻母o[o],因此當聲母是舌根音時,母語是粵語或玉林話的同學常常讀作“[ko55]”“[kho55]”“[xo55]”,這是發音時唇形的圓展發生偏移。
2.把撮口呼讀作齊齒呼
客家方言和部分粵語方言及壯話中大都沒有撮口呼韻母,因此,在他們說普通話時,i[i]和ü[y]都念i[i]。這部分方言的學生會經常把“學習[?y?35][?i35]”讀作“[?i?35][?i35]”,“一月[i55][y?51]”讀作“[i55][i?51]”。[i]是前高不圓唇元音,[y]是前高圓唇元音,這也是發音時唇形發聲了偏移。
(二)舌位高低前后發生偏移導致發音錯誤
1.把單元音e[]讀作ê[?]
廣西方言區的學生遇到普通話e[]韻母的字時還有另外的變化,當聲母是舌尖后音,如“這、遮、車、熱、舌”等字,常常讀作ê[?]。e[]是舌面后半高不圓唇元音,而ê[?]是舌面前中不圓唇元音,這是在發音時舌位的高低和前后發生了偏移。
2.ɑo[ɑ?]、ou[??]、ai[a?]、ei[e?]復韻母的韻腹舌位高低相混
在教學過程中,常發現說粵方言的學生在發ɑo[ɑu]、ou[?u]這兩個復韻母時會混淆,如普通話ɑo韻母的字在粵方言中常常讀作ou,如“報、保、抱、早、到、刀”等。而普通話ou[?u]韻母的字在玉林話中常讀作[ɑ?]ɑo,如“偷、狗、夠、走”等。這就造成了這些地區的學生在說普通話時,常常ao、ou分不清,出現把“逗號”讀成“盜號”,“樓房”讀成“牢房”等情況。說粵方言和玉林話的學生在說普通話時還常把ei[e?]韻母的字讀成ɑi[a?],如“給[ke?214]”讀作“[ka?214]”,“ABC”的“A”讀成“[a?]”。這是因為這些地區的人在說普通話時把這些復韻母的韻腹的舌位高低搞混了,ɑo的韻腹是[ɑ],是舌面后低元音,而ou的韻腹是[?],是舌面央元音。ei的韻腹是[e],是舌面前半高不圓唇元音,而ɑi的韻腹是[a],是舌面前低不圓唇元音。
(三)單韻母發音出現動程
普通話單韻母是由單純元音構成的。元音的發音過程是聲帶震動、氣流到達口腔,經過舌頭和唇形狀態的調節變化,使共鳴腔造成不同的共鳴方式,產生不同的音色。單韻母發音時要求肌肉均衡緊張,舌位和口型始終如一,即單韻母的發音沒有動程。在教學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在發單韻母時出現動程,如把o讀作uo,把ü讀作üe。發o時舌位和唇形是不變的,uo則是由后高元音u[u]滑向后中元音o[o]。發ü[y]時舌位和唇形不變,üe[y?]則是由前高不圓唇元音ü[y]滑向前中不圓唇元音[?]。
(四)復韻母發音動程不明顯
復韻母由復合元音來充當。復合元音在發音過程中的舌位和唇形都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復韻母發音有動程,這一點與單韻母正好相反。廣西方言區的學生在學習復韻母時會存在動程不明顯的現象。如說桂柳話的學生容易把ɑi韻的字讀成[?],如“愛、買、菜”讀作[?51]、[m?214]、[??51],而相應的uɑi韻的字也念成了[u?],如“壞、懷、外”讀作“[xu?51]、[xu?35]、[u?51]”等。也正是由于發音時動程不明顯,導致廣西方言區的人在說普通話時往往會丟失韻頭i或u,如“流[li?u35]”讀成“樓[l?u35]”,“對[tue?51]”讀成“[te?51]”。
(五)語音誤讀
語音誤讀是指在發音時,將一個音完全錯讀成另一個音。這種情況在廣西方言區的學生中也是經常出現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er[?r]的誤讀
廣西各方言中都沒有卷舌元音韻母er[?r],此在讀er[?r]韻母的字時,常常沒有卷舌動作,或者是前后兩部分明顯是分開的,聽起來有明顯的銜接痕跡。如“而、兒”讀作“額”,“二”讀作“惡[?51]”,“爾、耳”讀作“惡[?214]”,在讀普通話兒化韻時常常會把前后兩者分開,如“這兒”會讀成“[t??51][?35]”。
2.前后鼻音誤讀
前后鼻音是普通話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普通話中明確區分這兩組韻母,而且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上是一對一的關系。在廣西方言中卻經常會出現混同現象,原因在于方言中前鼻音和后鼻音并不像普通話一樣一一對應。如桂柳話、客家話和部分粵方言中沒有ɑng、uɑng、eng和ing,或者后鼻音發音不到位。比如,玉林話中完整地保留了[m-n-?]韻尾,但有鼻韻尾脫落和鼻輔音央化的現象。普通話這些韻母的字,方言區的學生容易讀成相對應的ɑn、uɑn、en和in。如,“蕩dàng[tɑ?51]”讀成“[tan51]”,“床[t?uɑ?35]”讀成“船[t?uan35]”,“燈[t?55]”讀成“[t?n55]”,“情[?i?35]”讀成“[?in35]”。當然,在前后鼻音教學過程中最難的還是[in]和[i?]的分辨,原因在于這兩者元音相同,都是開口度很小的i,兩者在發音對比上不明顯,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這一組鼻韻母時出現很大的困難。
3.舌尖前音[?]和舌尖后[?]誤讀為舌面音[i]
在廣西方言中,沒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尤其是在粵方言中都讀成舌面前音[i],如“自己[??51][?i214]”讀成 “[?i51][?i214]”,“指導[t??214][tɑ?214]”讀成“[?i214][tɑ?214]”。
三、糾正偏誤
單元音韻母的發音主要由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圓展三個方面來構成,復韻母的發音主要是要注意發音動程的完整,因此,解決廣西方言區學生學習普通話韻母發音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糾正。
(一)單元音韻母語音偏移的糾正方法
單元音韻母發音的偏移主要由舌位的高低和前后,唇形的圓展三個方面發聲偏移造成。每一個單元音韻母的發音都是這三個因素起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在糾正發音之前,首先,應該利用舌面元音圖、元音發音器官圖向學生展示單元音發音時嘴唇的形狀、舌位的高低和前后,使學生對單元音韻母有大致的理解和認識。在普通話語音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發現學生由于受到方言母語的影響從一開始說普通話的時候韻母發音就是錯的,學生可能也意識到自己發音上的缺陷,但是由于對韻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并不了解,自己沒有辦法進行糾正,元音發音器官圖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元音發音器官圖,學生能直觀地認識舌位的前后、高低的變化,從而掌握單元音的正確發音。其次,利用語音教學的規律,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學中發現的單元音韻母偏移結合在一起,更好地指導具體的語音教學工作。如e讀成o的糾正方法,在進行教學時可以用唇形變化的辦法來練習,先教學生把舌頭往后縮,把嘴唇攏圓發o的音,然后保持舌頭的位置不變,把嘴唇慢慢展開,這樣就能發出e來。
(二)復韻母發音動程不明顯的糾正方法
復韻母發音動程不明顯主要是在發音時舌位的高低和唇形的圓展變化不明顯。在講授復韻母時要注意提醒學生發音時要從韻頭開始發音,發音有漸變的過程。可以使用夸張式拼讀法,從韻頭到韻腹到韻尾,逐漸地過渡成一個音節,有意識地把韻頭和韻尾拖長一些,讀得夸張一些。如ia、ie、uo、üe這幾個后響復韻母,可以先從韻頭開始,嘴唇慢慢滑動到韻腹或韻尾的位置,同時要注意韻腹要念得響亮而長,避免急促地收音。如ia=i---a,uai=u-a-i,拉長韻頭和韻尾發音的動程,其他亦然。
(三)韻母誤讀的糾正方法
關于韻母的誤讀,多讀多練,有意細加辨別是有效的辦法。存在韻母誤讀問題的大學生一般來自比較偏遠的鄉村,來到大學,往往會因為普通話基礎較差而產生自卑的心理,不好意思開口說普通話。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明白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由于方言母語和普通話存在較大差異造成的,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心理負擔,樹立能把普通話學好的信心。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語音問題,比如,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找找自己的方言與普通話在韻母的發音方面有哪些不同,然后將方言母語與普通話的對照關系一一列出,反復練習,強化辨認,增強語感。另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種練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前后鼻音誤讀問題,可以采取聽辨音對比練習來加強對普通話的感性認識,學生在反復聽辨的基礎上可以加深記憶。同時還可以通過詞語和句子交替進行的方式進行訓練。在正音階段以詞語訓練為主,然后選取作品朗讀中的一些相關的片段或句子加以練習,可以領讀、個人讀、比賽讀,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在這些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的示范和指導,這樣既可以達到正音的目的,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
總之,韻母教學是普通話語音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了解掌握并分析方言區學生普通話韻母發音缺陷類型,對有效提高普通話語音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普通話教師也應分析學生的實際,結合教學內容,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加強語言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2]羅常培,王均.普通語音學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邢福義.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廣西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指南[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5]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賀又寧. 民族院校普通話教學方法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02(2).
[7]劉磊.普通話發音矯正方法論[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2).
[8]韋茂繁.三論壯族學習普通話語音的瓶頸——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9]阮詠梅.普通話公共課的單復韻母教學點滴[J].寧波師院學報,1993(4).
[10]吳芳.粵方言區學生普通話學習中的聲母問題[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8).
[11]蘇麗紅.普通話教學如何進行音節辨正訓練[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3).
[12]梁忠東.廣西玉林話考察[J].學術論壇,2010(3).
[13]梁忠東.廣西玉林話的粵語系屬[J].方言,2006(4).
【作者簡介】張 琴(1985— ),女,漢族,廣西玉林人,文學碩士,玉林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普通話教學、文字訓詁。
(責編 龔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