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梅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課程教學的重點,而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積攢大量的詞匯,提升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然而,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多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這使得高年段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不高,從而阻礙了高年段語文閱讀的可持續性發展。文章主要從通過互動教學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通過角色扮演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情境教學法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這四點對文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9-0049-02
引言
隨著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升級,語文閱讀教學受到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重視和關注。然而,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段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以至于學生失去了對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只有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今后的語文學習才會變得更加容易。小學生通過語文閱讀學習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水平。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通過互動教學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興趣對一個人的學習與發展有多重要。然而,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很好地進行閱讀課程的學習,從而導致小學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一再下降。
要想使小學高年段閱讀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教師就要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好奇心重,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以及教學需求,選擇一些生動的小故事,通過互動教學法導入教學中,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講述給學生聽。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他們對故事十分熱愛。基于此,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非常認真,在故事講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述出來,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1]。
例如,在教學《月光曲》這一課時,我會在備課期間收集有關貝多芬的故事,通過篩選,將它們記錄在自己的教案中,以便課堂教學所用。在課堂教學時,我會先和學生進行互動:“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文章嗎?”我的話說完后,學生紛紛回答:“《月光曲》。”接下來我繼續說:“同學們,那你們知道《月光曲》的作者貝多芬,他生活在哪個年代嗎?他還創作了哪些著名的曲目?”在我說完后,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知道的曲目,學生說完后,我將他們說的曲目匯總到黑板上,讓學生對貝多芬的著作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兩分鐘后,我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講述貝多芬的人生經歷,他經歷過貧困、失意甚至是失聰,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失聰是非常殘忍的。學生在聽了貝多芬的人生經歷后,紛紛被他的堅強所感動。在講完貝多芬的事跡后,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月光曲》,就是貝多芬的作品,接下來請自行閱讀,從文章中找出貝多芬是為誰彈奏了曲子,彈奏了幾首,分別是哪幾首,文中提到了哪條河。”我通過互動教學法向學生講述了貝多芬的人生經歷,學生從貝多芬的人生經歷中感受到了他的堅強,從而對他的經歷產生了好奇,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月光曲》這篇文章的閱讀興趣。
二、通過多媒體教學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是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的關鍵。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推動了教育模式的改革,精簡了教學環節,使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和方便,特別是能對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巧妙利用多媒體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2]。
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會在備課期間用電腦收集一些與田忌賽馬相似的案例,選出適用于本節課堂教學的教材,將它們匯總存儲到優盤中,帶到課堂,以便課堂教學所用。在課堂教學開始后,我會先用電腦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總結其中的規律。在學生找不到規律的情況下,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六張撲克牌,分別是3、4、5、6、8、9,讓班級中的一名學生來協助我完成這個游戲。我將牌分為兩組,分別是4、6、9三張牌,3、5、8三張牌。當牌分好后,我讓學生進行選擇,選好后再讓學生先行出牌,學生幾次都輸了。游戲過后,我讓學生總結其中的規律,學生的說法多種多樣,但核心都是揚長避短,用自己的長處攻擊對方的短處。在學生找到規律后,我再讓學生進行課本閱讀,學生將視頻和游戲與課本內容相對照,很快就攻克了文中的重難點。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通過角色扮演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緊接著開始進行課本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無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知識是抽象的、枯燥的、深奧的,但知識卻可以具體、形象和生動的模樣呈現在學生面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最怕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和長時間寫板書的現象,那樣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還降低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使用角色扮演法進行閱讀教學,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使教學事半功倍[3]。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我會帶上事先準備的小氈帽和項圈。在上課時,我讓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閱讀。當學生閱讀完畢后,我讓班上兩名男同學在課堂中扮演少年閏土。在閱讀時,這兩位同學沒有過多關注少年閏土的形象,扮演得不是很到位。在這兩位同學扮演結束后,我讓班級的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當學生對閏土的形象有了深刻認知后,我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書中描述的是哪個時代嗎?為什么閏土的父親會讓閏土戴銀項圈?”我的問題提出后,學生陷入了思考。兩分鐘后,我說:“小孫同學,你能回答一下老師的問題嗎?”我說完后,小孫同學回答:“老師,閏土的父親讓閏土戴銀項圈是因為十分愛他,怕他死去。但是我不知道文中描述的是哪個時代。”讓他坐下之后,我向學生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魯迅先生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變化。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活動,班級的氣氛活躍了很多。班級氛圍活躍后,我再講解文中的時代背景以及重要知識點。在講完后,我讓學生再次進行閱讀,學生能很快地從文中體會閏土的人物特點,體會“我”的思想感情變化,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