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芹 劉吉剛
摘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使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融合思想教育,這是提高初中學生人文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每堂課中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的滲透和點撥,才能收到立德樹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融合;思想教育
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在教學中不斷融合思想教育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每堂語文課中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的滲透和點撥,才能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的語文課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立德樹人效果。學生不但學到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
一、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個人品質的養成教育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存在嬌生慣養、怕吃苦、以自我為中心、安于享樂等不良現象,需要教師巧妙地引導教育。例如,《秋天的懷念》中有這樣的文字:“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當講到這篇課文時,我出示史鐵生的名言: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史鐵生《病隙碎筆》。我因勢利導,史鐵生在雙腿癱瘓,重病纏身時,能夠領悟母親的良苦用心,克服困難,堅強不屈,最后成為著名作家。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創造我們不同凡響的人生。在教《偉大的悲劇》時,我引導學生,面對死亡時,我們應該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而且不惜摒棄一切財物,先保全自己的生命,不要貪戀財物而忘記了生命的珍貴。
二、在語文課堂中注重對學生傳統美德的啟迪教育
尊老愛幼、與人為善、謙虛好學等傳統美德是學生必備的。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啟迪和教育學生成為有美德、有修養的人。例如,在教學莫懷戚的《散步》時,文中寫道: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邊教課文邊教導學生:這一家人,祖孫三代,和和美美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家庭。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尊老愛幼,并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學生。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語文知識,更教會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只有祖國強大,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熱愛偉大的祖國。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知道的史實,都應具有的情懷。作為教師,更應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例如,教杜甫的《石壕吏》時有這樣的文字: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我教導學生:詩句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只有心中裝著人民,裝著祖國,杜甫才能寫出憂國憂民的千古名篇!再如,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我教育學生要學習聞一多先生的愛國情懷。朱自清頌之: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聞一多先生的愛國精神鼓舞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教育學生一定要遵循先烈的遺志,熱愛生我養我的祖國,為她壯美為她富強。
四、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懂得只有國家強大,他們才有施展才華的更廣闊的舞臺,讓他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例如,在遇到困難時,我教育學生:要正確面對眼前的困難,應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堅定信念,不要被困難嚇倒。我引導學生觀看宣傳片,學習許許多多的平凡人在國家危難時刻義無反顧挺身而出的精神。作為學生,應上課認真聽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到學好本領羽翼豐滿時聽從祖國的召喚,報效祖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了基礎。
只有重視思想教育,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課堂上不斷滲透思想教育,讓語文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融合思想教育的成分,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使他們茁壯成長,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我們的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