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利平
市新秀評委工作結束了,聽了幾天的課,感觸頗深,有關課前設計的,有關課堂駕馭的,有關課后自評的,認真整理了一下,希望對更多的老師有所幫助。
一、課前教材挖掘與設計
1.雖然教師在文本的細致處理上做得到位,但忽略了文本多元而深度的解讀
這次的比賽內容主要是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級上Unit 2 和八年級上Unit 3的同課異構。拿七年級的講授內容來看,大部分參賽老師扎實地練習了重點句型“This is...”,實質上這個句型在小學階段,學生早已接觸過。個別老師素質很好,但只是一味地“認真”處理文本,沒有加深和拓展,盡管課堂上想盡辦法設計了各種鞏固游戲環節,學生還是“練得沒意思”。總感覺部分老師的課,前二十分鐘“高調出場”,后二十分鐘“冷冷清清”。那么怎樣拓展發掘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首先考慮詞匯的拓展,“A girl in the middle is my sister./A girl in red is my sister.”其次是句型的拓展,“There are five persons in my family./I have a happy family./ I love my family.”這樣的詞匯和句型的拓展,會讓這堂課有溫度、有內容,不會有后二十分鐘冷場的出現,往往冷場的原因是老師設計的這堂課沒有實質內容造成的。
2.教學設計應更注重精細化和高品質化
教學設計除了細致的拓展和深度的解讀,在課堂上的其他環節中依然有許多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師應該用豐富的語言啟迪學生的思維,依據各單元之間的編排,考慮課堂內容的把控和整合,不斷且有序地給學生搭建支架等。每個環節,在課前預設時,應該做到精細化和高品質化,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還要學生“學有所得”。就拿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級上Unit 2為例,整個單元是談論家庭成員的,從家庭照片談到家譜,從陳述句的運用到疑問句的使用,從指示代詞的單數練到復數等。不管是談論的話題還是語法知識的熟練掌握,教師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有兩個線條。“粗線條”即課堂主線,重難點和教學目標達成。“細線條”應該細致到如何導入,如何承上啟下,如何思維引導,甚至板書要準確到什么程度等,都應該細致入微地考慮和預設。
二、課中教學敏銳度的把控和注重內隱信息的探究挖掘
1.敏銳度是教師的基本素養之一
在課堂上很容易發現一些孩子獲取信息的速度快,一些孩子獲取信息的速度慢,甚至會發現有些孩子課堂狀態不好。在面對孩子們的時候,要講究教學藝術和愛的藝術。不要把較難的問題留給慢的孩子們,不但容易造成冷場,更重要的是打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給出匹配孩子能力的問題是對孩子們最起碼的尊重。敏銳度和課堂駕馭能力是同時并進的,在駕馭課堂整體走勢的過程中,不忘細心而敏銳地關注每個孩子的微表情和表現力,對有進步的孩子及時給予表揚;對孩子們有疑惑的問題,當堂給予解決。在課堂上文本的處理和拓展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學生情感的滿足,才是課堂要真正達成的目標。
2.文本內隱信息的探究和挖掘
這次比賽中最能體現的問題之一就是閱讀課的內隱信息挖掘不夠。比如,人教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級上Unit 3的Section B 部分閱讀文章的處理就體現了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層次。很多老師細致扎實地處理了文本,包括文章中很多的詞匯和句型、段落大意,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段落關系等。但老師忽略了本文中的情感信息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連接這樣的一個基本考慮點,單一地把朋友劃分成三類。其實生活中,朋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一起看球的朋友,可以是樂于傾聽的朋友,也可以是未曾謀面卻精神支撐的朋友……如果要表達這么多的想法,很多老師覺得無法處理。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老師本身的思路就沒有打開,比較狹隘和局限,導致課堂只能處理文本。另一個原因是老師沒有教給學生定語從句的用法,學生難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
其實,語言課有的時候可以語法在前、練習在后。有的時候可以練習在前、語法在后。“I need a friend who can.../I want to make a friend who can...”這樣的句式可以讓學生補充一定的動詞詞組就可以了,無須太多的講解,雖然這是個定語從句。如果這個句式讓學生運用了,不但提高寫作能力,更能幫助學生表達內心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才豐滿。
三、課后反思要精準和有針對性
在教學比賽或常態教學結束后,老師們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或者是感動。其實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積累,在積累過程中或者在自評的過程中,要有清晰的邏輯主線。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沒有邏輯性會給評委不好的印象,感覺表達能力欠缺。常態課沒有清晰的帶有邏輯性的反思,也不利于自己的有效整理和提升。在自評的過程中可以從課堂預設到課堂實施再到課堂目標的達成這幾個方面來說,整體就會讓他人感到教師基本的邏輯線。在描述時,說清楚使用了哪些教學資源,課前預熱是否科學有效,課堂實施過程中,采取獨特的方式或一定的教學智慧,課堂上學生目標是否達成等。當然,如果能夠明確自己體現的是什么教學理念就更好了。
總之,不論是比賽課還是常態課,文本細致的處理,事實細節,詞匯,體裁;文本深度的解讀,文意,內隱信息,喚醒拼接和組合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等,都是我們要好好研究的,這樣才可以打造精細化高品質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