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月
摘 要:在分析森林康養的意義、起源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討生態文化嵌入森林康養的可行性,以及二者融合發展中存在宣傳不到位、文化挖掘不足、人才稀缺等問題,進而提出生態文化與森林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的策略,一是拓寬宣傳路徑,塑造產業品牌;二是加大挖掘力度,開展創新活動;三是制定產業標準,培養骨干人才;四是頒布相關政策,營造發展氛圍。
關鍵詞:森林康養;生態文化;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1-0026-03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大自然對于人類的吸引力日趨強烈。尤其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提出后,人們更加向往健康、天然的生活方式。對于森林康養產業而言,這既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一、森林康養的意義、起源及發展現狀
森林康養是在森林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旨在促進大眾健康[1]。
(一)森林康養的意義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進步,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人們的需求層面變得更加復雜與多樣。一方面,人們已由單純的追求愉樂化、刺激化的娛樂項目轉變為追求娛樂化、休閑化與養生化相結合的娛樂項目。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精神層面需求比重日趨上升,森林康養產業可滿足國民物質與精神雙重需求,屬于高品質服務產業。
目前,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億,到2035年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近30%。面對我國老齡化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患有慢性疾病或者處于亞健康狀態,人們對于養生、保健、健康、醫療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眾所周知,森林有著治療慢性病和治愈亞健康的功效,而森林康養作為以森林為主體的新型旅游樣式,滿足人們親近自然、放松身心、舒緩壓力的需求,對于豐富老年生活、完善社會養老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在討論如何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時提出了“生態供給”這一理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和政府確定相關戰略的基準是對于整個社會主要矛盾本質的理解與體會。如何在不犧牲生態環境條件下實現經濟的發展是我們急需思考的問題。建設和推進生態友好型產業是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是推動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主導力量。由此可見,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在促進經濟與生態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二)森林康養的起源及發展現狀
據相關記載,在19世紀40年代,德國人為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首次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森林康養產業”這一概念。我國森林康養產業起步較晚。于1982年設立的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標志著我國森林旅游的開端[2]。我國于2012年首次將森林康養這一概念引入北京。2016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以森林康養為核心的研究機構[3]。在我國,森林康養這一新型產業還是處于初級階段,2019年我國印發的《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到2022年要在我國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到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到2050年森林康養服務體系更加健全[4]。
目前,四川、浙江、湖南和福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相對完善。四川目前已有峨眉山、七里坪、雞冠山等諸多森林康養基地;福建2019年啟動基地面積約307百米的平方的睡眠小鎮項目;浙江安吉目前正在將森林康養產業與鄉村旅游業結合,在推動當地生態建設同時給居民增收;湖南雪峰山是森林康養示范基地,景區特有的美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去體驗[5]。
二、生態文化嵌入森林康養產業的可行性
2020年兩會國家重點強調了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將生態文化融合進森林康養產業,可實現產業間資源整合和共享,構建更完備的產業鏈,產生規模經濟效應[5]。
(一)森林景色和生態體現綠色康養文化
森林是一個自然生態循環系統,可產生巨大的康養價值。森林中的風、空氣甚至鳥鳴聲都給人舒服、放松的感受。綠色是生命力與活力的象征,無論是森林中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還是隨風搖曳的芊芊細草都能從視覺上給人們帶來綠色文化的美妙體驗,讓人緊繃的神經慢慢放松下來,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生態福利[6]。
森林具有獨特的生態服務功能。首先,森林能將人類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并釋放出大量的氧氣供人類使用。其次,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促進水在自然界的循環,調節空氣濕度、溫度最終形成適宜居住的小氣候,對我們血壓、心率、心肺功能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對于人的生理甚至心理狀況都有重要的改善作用[7]。
(二)生態文化提升森林康養品質
文化是旅游產業的靈魂所在。旅游途中對于大自然的觀賞其實就是旅游者對于文化的體驗過程。森林生態文化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的激勵作用能夠反過來增加人們對森林康養產業的文化認知。
經濟快節奏運轉的當下,人們神經無時無刻不處于緊繃狀態。身處康養景區,游客可感受森林中花草樹木散發的天然清香及古風優雅的詩詞歌賦,放下煩擾,卸下壓力,滌蕩靈魂。森林康養式旅游不應僅為走馬觀花,同時也是優秀生態文化的深入體驗。古人用花草樹木制作香囊,一方面是取植物氣味以驅蟲避害,另一方面則是象征著的高雅品性,荷花香囊象征高潔、梅花香囊象征堅忍不拔、竹子香囊象征正直清高,佩戴者可通過這種方式來借物明志[8]。
三、生態文化與森林康養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