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永勝 王亞男 蘇鵬程
摘 要:鄂爾多斯市是內蒙古經濟發展最快的盟市之一,而煤炭產業又恰恰是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鄂爾多斯市煤炭產業能否實現轉型升級,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關系到該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還對全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在謀劃鄂爾多斯市煤炭產業發展前景時,要準確把握煤炭產業發展態勢,實施“歸核化戰略”,根據自身產業發展的短板,化解過剩產能,提供有效供給,深化體制改革,降低運營成本,補齊創新短板,提升技術效率,從而促進鄂爾多斯市煤炭產業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鄂爾多斯;煤炭產業;“歸核化戰略”
中圖分類號:F426.2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1-0029-03
一、準確把握煤炭產業發展前景,實施“歸核化戰略”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就對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也明確提出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的要求和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發展向來十分關注和關心。鄂爾多斯是內蒙古經濟發展較快的盟市,而煤炭產業恰恰是鄂爾多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從長遠看,鄂爾多斯煤炭產業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我國相對“富煤、少氣、缺油”的能源資源特點,決定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轉變。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與煤炭生產和消費高度的相關性,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對煤炭產業的高度依賴性。2018年全國煤炭產、消量分別為39.53億噸和36.8億噸,占全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例接近70%,預計到2030年我國對煤炭的消費量仍然能夠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50%左右,2050年我國對煤炭的消費量仍然能夠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40%以上。雖然全國范圍內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新技術,但是煤炭在全國能源消費中的地位,仍然是其他能源無法撼動的,煤炭仍然是我國不可或缺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鄂爾多斯市煤炭已探明儲量1 676億噸,占全國煤炭儲量的1/6,具有巨大的開發空間和發展潛力,如果鄂爾多斯抓住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炭產業,是有巨大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的,也必將為鄂爾多斯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穩定器”。
大力實施“歸核化戰略”。無數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放棄自身特色和產業優勢,盲目跟風隨大流,發展市場熱點產業,盲目涉足自身并不熟悉的多元產業,大多以失敗和慘痛的代價為收場。鄂爾多斯在發展過程中,也要避免進行盲目的投資和建設,應該就傳統產業和優勢資源制定發展規劃,實施“歸核化戰略”。所謂“核”,指的就是傳統優勢支柱產業,鄂爾多斯要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資源,依托已經具備的優勢和條件,培育和造就更加專業的煤炭產業隊伍,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發展智能化現代化煤礦,經過一到三年的努力,建設一批國內領先煤炭企業。當然抓住核心,并非只發展煤炭產業,放棄其他產業的發展,而是要以煤炭產業為核心不動搖,進而在此基礎上探索其他新興產業和領域。
二、全面認識煤炭產業發展的瓶頸短板
雖然煤炭產業在短期內不會被取代,但我們也應看到煤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尤其是對鄂爾多斯而言,我們更應該看到煤炭行業發展的瓶頸與短板。首先,與新興產業相比而言,傳統的煤炭產業數量多、效率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一定程度地存在,此種發展現狀與總書記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其次,行業間競爭激烈。西北地區千萬噸級礦井比比皆是,尤其是臨近山西、陜西、寧夏等省區煤炭產業快速發展,對鄂爾多斯煤炭產業發展形成了激烈競爭壓力。隨著世界范圍能源變革進程的加快,能源結構日趨“低碳化”“無碳化”,國內國際對大氣污染治理和國際碳排放形成的雙重壓力,導致我國對煤炭產業的管控更加嚴格。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量的資金與技術流向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開發,這些新型產業的崛起也擠壓了煤炭產業的市場空間。因此,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和發展。
必須淘汰一批技術設備落后,競爭力較差的落后產能,提高現有企業的競爭力和技術水平。大力發展智慧礦井、保水開采、瓦斯零排放、無人值守技術。積極推進探索“煤粉—高效鍋爐—供熱服務”產業鏈,降低排放。充分利用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這一重要網絡交易平臺,進行網絡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煤炭產品質量,進行標準化生產,緊盯市場需求,為不同用戶生產不同規格產品。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從地區實際出發,開辦針對性強的技術培訓機構,可模仿陜煤集團開設的陜煤思創學院,在鄂爾多斯專門開設一所機構或院校,進行煤炭產業人才的培訓,就近與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合作開設定向專業,進行人才定向培養和培訓,要走出去,參與全國范圍的搶人大戰,提供優厚待遇,引進專業人才。
三、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建議
上述分析表明,產能過剩、財務危機、企業成本和創新短板等因素制約著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因而文章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頂層設計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化解過剩產能,提供有效供給
1.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煤炭產能過剩一方面由于企業自身不合理生產規劃導致,另一方面也與國家和政府的不當干預有直接關系。因此,化解過剩產能需政府轉變職能,在制度供給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調控市場和供給結構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煤炭行業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的充分流動和重新分配。這不僅能提高煤炭產業的供給效率,而且能夠有效地避免產能過剩問題的不良循環,促進煤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2.運用互聯網工具,擴寬營銷渠道。互聯網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煤炭產業銷售數量和效率,為煤炭消費市場主體提供高效率的交易平臺,提升煤炭產業的整體效益。要充分借助現有網絡銷售平臺,廣泛鼓勵煤炭企業在網絡中進行銷售和交易,并通過網絡數據分析制定自身銷售策略。還可以構建區域內網絡平臺,并將此平臺提升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煤炭交易網絡平臺,提高本土企業在煤炭市場的占有率和影響力。還要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對煤炭行業發展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掌握市場變化情況,及時了解煤炭市場發展需求,不斷了解煤炭市場導向。在數據分析基礎上,制定本土煤炭企業營銷策略和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