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瑞琪

摘 要: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但是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供給結構較為失衡,不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從金融供給視角出發,對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指出當前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政府應建立資金回流機制、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金融機構需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等發展策略,以期促進農村金融體系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金融體系;農村;金融供給
中圖分類號: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1-0061-03
“三農”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長期關注的重要問題,而“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離不開農村金融。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核心,是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與優化需要綜合考慮農村金融的實際需求、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國家經濟的相關政策。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供給結構較為失衡,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得不到強大的平臺和渠道支持,已經嚴重阻礙了“三農”問題的解決,并且使城鄉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逐漸擴大,不利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基于金融供給視角對農村金融發展體系的研究迫在眉睫[1~2]。
一、基于金融供給視角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現狀
農村金融供給可以理解為在一定時期內向特定的農村市場提供的農村金融服務及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農村金融體系是國家金融體系的一部分,它可以劃分為正規金融體系與非正規金融體系。非正規金融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正規金融的供給小于需求導致的。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整個經濟、金融體制都發生了許多變革,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村金融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但是在一個城鄉二元結構存在的金融制度下,我國城鄉金融發展的速度出現了很大比例的失調,我國農村金融至少落后城市金融20年。我國農村金融存在薄弱、落后,不健全等窘狀,農村金融發展存在很大問題,現狀不容樂觀[3~4]。
(一)正規金融供給現狀
1.中國農業銀行現狀。商業銀行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它具有與一般工商企業相同的性質,同樣把追求營業利潤最大化作為自身的經營目標。因此各大商業銀行都從盈利、風險等方面考慮,將其金融服務中心定位在經濟發展快速的地區,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中國農業銀行作為我國五大商業銀行之一,其發展的戰略布局也不例外。中國農業銀行的營業網點以及其所涉及的業務服務最多,是大型的商業銀行,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5]。但是,近年來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村的抵押品欠缺,農業銀行從自身效益出發,正逐步將其資金投入、經營戰略、金融服務逐步轉向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逐漸減少位于農村的營業網點。
2.農村信用社現狀。農村信用社的主要職責是籌集農村閑散資金,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它以自助、互助為宗旨,在社員中開展存貸業務。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出現,解決了農民以及小商品生產者貸款難的問題,有助于推動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的發展。根據調查顯示,近年來農村信用社的存貸差顯著增加,信用社的農業貸款占全部農業貸款的比重高達90%,反映了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的中心地位[6]。但在其發展過程中,網點分布、發展規模、管理模式、產權制度、業務開展等問題的出現,制約了信用社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因此信用社仍無法滿足對農村的供給需求。
3.郵政儲蓄銀行現狀。郵政儲蓄銀行于2019年被列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其網點遍布全國,以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單位協定存款、結算為主要經營業務。郵儲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開拓與創新業務產品,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但是,郵政儲蓄銀行在內部人員管理、信貸業務開展、系統體制等方面相較于其他四大銀行仍略有不足。郵政儲蓄銀行在建立初期并沒有開展貸款業務,其吸收的存款直接上交中央銀行管理,從而導致農村資金外流嚴重。2003年以后,我國才允許郵儲銀行自行運用所吸收的資金,可以進一步從事貸款業務。但是由于起步緩慢,郵儲銀行的貸款業務一直都較為落后,規模都很小。
(二)非正規金融供給現狀
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是農村非正規金融體系的主要部分,由一定區域內的農民、農村小微企業等為發起人,通過發起人的入股為社員提供多項金融服務。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及組成情況的特殊性,使得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存在較大的風險,并且其不易吸收較多存款,對于“三農”的金融服務有限[7]。
二、基于金融供給視角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正規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
1.金融資金匱乏。農村郵政儲蓄只存不貸使得其成為農村資金外流的主要渠道,資金外流導致農村金融資金匱乏。即使后來的郵政儲蓄銀行具備貸款業務功能,但由于郵儲銀行發展緩慢以及銀行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力度較小,導致目前銀行辦理的貸款業務并不多,并不能完全彌補郵政儲蓄的缺口。
2.農村金融市場逐步縮小。大型商業銀行正向城市轉移,雖然國家有政策支持農業銀行在農村開展多項金融業務,但由于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抵押品缺乏等局限性問題,使得銀行在農村的獲利仍較低。因此,銀行轉變發展策略,導致農村金融市場進一步縮小。
3.缺乏競爭以及服務效率低。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目前的農村金融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所以其幾乎沒有同行競爭壓力,從而造成農信社的金融服務低效率。
4.金融工具單一。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使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金融工具單一[8]。與此同時,農民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比例較少。
5.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不完善、不成熟。當前,我國農村市場上涌現了許多新型金融機構,它們的出現增加了農村各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壓力,但也為農村金融供給作出了一定貢獻。由于新型金融機構成立時間短、實力弱,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改革與進步[9]。